张五常认为济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就两条:其一是自私,即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其二是需求定律,即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也就是其它条件不变,物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上升。经济学家就是在此基础上研究约束条件,进而作出经济解释。而且据说,经济学已经“科学”到媲美牛顿力学的程度了。
那么,什么是科学呢?一般的说,现代的科学,采取的都是欧几里德几何这种形式的公理体系,根据一些前提假设(也就是什么原理,公理,公设,都一个意思)进行演绎推理。希尔伯特曾对公理体系提出三个逻辑标准:相容性、独立性、完备性。所谓相容性,就是要求体系的前提假设不能相互矛盾;独立性,则要求体系中的每一个前提假设都是必要的,不可能由其它前提假设推出;完备性,就是说体系中的前提假设对于所研究的领域是足够的,不可能再添加新的独立前提假设。其中相容性是最重要的,这是逻辑基础;独立性比较复杂,像非欧几何就是数学家们在证明欧几里德平行公设的独立性时构建的;完备性可能不重要,科学总是慢慢发展完善的(而且,对于某些体系,完备性也许是不可能的)。
照张五常的说法,经济学基本也是采取的这种体系。其最基础的一个原理是理性人假设。所谓理性人,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人的行为具有可重复性;通过对人的可重复性行为的研究,经济学家们抽象出一个准则:人是自私的,即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关于这一条原理,我们以后再扯,这里扯第二个原理,也就是需求定律。我左看看右看看,无论怎么看,都觉得需求定律是脱了裤子放屁,也就是说它是不独立的,是不需要的。
数学家们为了证明欧几里德平行公设的独立性,就把平行公设的否命题作为公设和其它公设一起重新构造一个体系,通过推理,如果有矛盾,就表明平行公设是不独立的。当然,结果是发现所有的公设仍然是相容的。不过这活只有数学牛人才能胜任,我们只是学点皮毛,做做样子,来看看所谓的需求定律。需求定律的否命题就是:其它条件不变,物品的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也上升。就是说,东西越贵你越买得欢;显然,种地的农夫都会骂你蠢,理性人不干这事儿。
那么我们再具体看看这个需求定理。首先,我就对价格的含义有点迷糊,是均衡价格还是偶然价格(比如商场降价促销)?如果是偶然价格,这个定理就没什么大意思,而且这会让计量经济学家很尴尬,简直就是要砸他们的饭碗。是均衡价格了?可是,均衡价格是生产者和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博弈的结果(不喜欢博弈的就用竞争吧),大家都利益最大化了,其它条件不变,价格为什么要变?从可操作性来讲,对于个体而言,是没有所谓需求曲线的,或者说从计量经济学家的角度看,那个闭门造车出来的个体需求曲线是没有意义的,从而加总出来的总需求曲线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有需求曲线的话,它一定是对于整个市场而言的,而且市场要有变化,否则就只有一个点而已。也就是说,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市场状态的变化过程,这有点类似于热力学的准平衡过程。(据说均衡是从物理学借来的,我想了想,最恰当的应该就是热力学的准平衡过程。)当然,需求曲线是从消费者角度而言的,从生产者角度来看,需求曲线就是供给曲线:那个所谓的伊萨定律,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说,上次不是说需求曲线就是边际收益曲线?那么三线合一?狡辩的话,也没错,因为均衡点一定在边际收益曲线上。那马歇尔的供需剪刀没了?从根本上说,我们说的曲线代表的是一个准均衡变化的过程,马歇尔的不是。马歇尔的剪刀倒可以保留,但是要用虚线表示:因为计量经济学家们无法得到马歇尔的所谓曲线,只能得到马歇尔的交点,一系列马歇尔剪刀交点的连线就是我们说的曲线。也就是说,马歇尔剪刀中的价格,除了那个交点,其它都是一些可能的偶然价格。好像有点长期与短期的区别那意思,但并不是这样,长期与短期都是准均衡过程。
总之,有了利益最大化,需求定律就不应再出现在前提假设里了。后面是有点各说各话的意思了,拿热力学的准平衡过程做类比,算是我的一点新意;但伊萨定律意味着需求曲线就是供给曲线的观点,凯恩斯在他的通论里早说过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