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反对“一国社会主义论”(2)
——中国、朝鲜、巴基斯坦是第三世界体系的支柱
1、因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种革命任务和革命对象交叉重叠,过程极其复杂,其中也包含了民族独立运动,如抗日战争,就是新民主主义运动中产生的民族解放战争;就是解放战争,摧毁蒋介石卖国集团,其中也有民族独立的性质。因此,在西方,特别是日本,很多右翼组织始终污蔑中国革命是“民族主义”的,否定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力量领导的),同时,国内也有“一国社会主义论”思想的存在,最典型的表现,就是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在自己经济还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毛泽东还是发动了大规模声援和支援亚、非、拉人民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70年代更开始了对巴基斯坦和非洲坦桑尼亚的经济建设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等运动,有的人就不赞成,认为是“自己的日子都没有过好,还要帮助别人干什么呢?”甚至公开说“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将“自己的事情”与“世界的事情”对立起来,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对立起来。只顾自己,不管世界其他部分的发展,其实就是“一国社会主义”在当时的表现。
但毛泽东顶住了这股逆流。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人们翻开世界地图,美国人有美国人的看法(美国人的看法就是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的看法),欧洲人有欧洲的看法。我们中国,今天有中国的看法。
翻开世界地图,以中国为视点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从东北的朝鲜半岛,到西南面的巴基斯坦,这是一条横贯万里的“现代长城”。作为一个地区,总人口接近18亿之众,并且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影响的扩大,东面难道不可以连接俄罗斯东部地区直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面难道不直接与中东以及整个非洲大陆连接吗?
这一地区对于所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现在正在日益显现,而且,世界形势还在发展,西方世界的经济如果进一步滞缓,这一地区未必就不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动力。
这个地区纽带是怎样形成的?它不是只顾自己发展的抱有“一国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按照狭隘的民族观念创造的,而是毛泽东思想的国际主义的一个伟大的结晶,是勇于承担国际主义义务,甚至不惜流血牺牲换来的结晶。
这个纽带的形成的巨大的意义,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说完的。还是那句话,有了这个存在,就有关于关于这个存在的理论,有了这个存在的发展,就有关于它的理论的发展。但可以肯定,这个纽带的形成,体现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国际主义的光辉,搞“一国社会主义”,是不可能有这些成就的。
而且,这一地区纽带的形成,也使现有的社会主义模式不是“一国社会主义”的。
2、这一第三世界体系支柱的形成,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
前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罗伯特·唐斯上世纪80年代曾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在这本书中,唐斯将英国20世纪初地理学家麦金德的一本地理学著作《历史的地理枢纽》与西方基督教的《圣经》、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列为对世界历史有影响的重要著作。对于麦金德其人及其著作,80年代很少有人知道,唐斯的著作翻译过来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记得何新先生在80年代专门介绍过麦金德的书。经过何新先生的介绍,中国学术界才知道现代西方称霸世界,除了有一个热门的经济学外,还有一个不太为人们熟知的“地缘政治理论”。这一点,学术界也应该感谢何新先生的!
麦金德(1867-1941),前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理事,英国一位著名的地缘政治学的代表人物。他在他的地理学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中,从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要求认识世界,提出如果将欧、亚、非三个大陆称为“世界岛”,那么,亚洲阿富汗等国家及其周边地区就是世界的“心脏地带”。基于这一观念,他为帝国主义称霸世界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看看20世纪一来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活动,人们就会知道,麦金德的地理学理论对于西方的世界战略的影响有多深!
但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战略的实施,从一定意义上,重构了亚洲的地理学范畴。
人们对于70年代中国支援巴基斯坦铁路建设是记忆尤新的,但是,这种建设不仅支援了巴基斯坦,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身就是一个沉重打击。以中国、朝鲜、巴基斯坦为中心的这个亚洲重要地区连动的经济建设,改变了很多关系:这一纽带的形成,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世界活动杠杆。它是确保第三世界利益的基本力量,因此必然也是确保世界稳定的重要力量;不仅对于有关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具有世界革命的意义。
从学术意义上说,使自然地理学受到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毛泽东思想,改变了自然:以中国和亚洲为基础,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地理学,但这个地理学不是称霸世界的地理学,而是制止、阻止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地理学。(2011.1.18)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