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无理待孔子,于心何忍?公道何在?
罗 宁
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在门前树立一尊孔子塑像,促发了网民们的热议与激辩。在人们能够从互联网中看到的各种主张当中,尖锐对立、激愤昂扬、指点江山、婉约回让之辞不绝于目。尽管其中不少粗暴、无礼、蛮狠的词语多有所不堪,但是,其中所表达的各种感性化心态,依然婉转的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很多国人渴望人生、社会、国家能够日益趋好的焦虑情绪与热爱生活的真诚期待。
为了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发表了《如此粗暴待孔子,于心何忍?情何以堪?》一文。如同很多中肯之论的命运一样,对于此文,赞同者寥寥,而反对者汹汹。其中,跟帖肆意侮辱、漫骂者亦不乏其人。对于此种情景,我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依然愿意称许诸多愤怒者所激情表达的,热爱人生、社会、国家的古道热肠。我以为,正是这些充满活力的澎湃激情,可以让人们对中国社会的光明前景充满了信心。因为,没有或者已经不知道愤怒的人类群体,无疑会是一个病入膏肓、丧失了希望与未来的悲哀社会。
不过,对于很多网民所持的反孔主张,我仍然不以为然。
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用当代人的目光来看待、分析事物,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几乎没有人能够有效的跳出这一窠臼。但是,在当代人认识、分析、看待前人、古人的言行的时候,这一窠臼的局限性却会潜移默化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往往会致使当代人在不自觉之间,习惯性的陷入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荒谬境地之中去。而之所以会如此,不在于当代人认识事物的态度与水准的状况,而在于当代人经常会被“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入为主”和“一叶障目”的认识原理所左右。
因此,在论述、论证问题的同时,我将力争跳出这一窠臼,并尽可能的从当代人的角度出发,以阐明自己的观点。
从互联网上可以看到的反对孔子的言论中,以下观点十分醒目。对此,我愿意逐一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各位网友讨论。
观点一,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
这个观点在当年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是风靡一时的主流认识,并且,直到当今,还有很多人仍然在坚持这一观点。
事实上,孔子在生前,尽管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四处碰壁,却仍然要执着的周游列国,向当时的奴隶主们宣扬、传播自己的思想、学说与治世之道。但是,却屡屡被当时拥有强势的奴隶主君主、权贵们轻蔑的予以耻笑、拒绝、驱赶和威胁。因此,孔子一生不得志,并不被当时及后来的奴隶主阶级认可、接受和看重,一直落寞的处于被边缘化的困境。孔子曾经也只能对他人称自己如同是“丧家之犬”的比喻,不无自嘲的予以承认。象这样一个落魄的,只得以教书为生的学者、教师,如何能够成为完全排斥他的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所以,毫无道理的将孔子确定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不仅是荒唐的,也是不公道的。
由此,我不禁从当今人们深恶痛绝的被代表现象,联想到孔子屡屡被认为是各种代表的现象。我相信在孔子生活的年代,是没有困扰着当代人类的代表问题存在的。并且,事实上,穷困潦倒的一介书生------孔子不仅没有代表过奴隶主阶级,也没有试图代表奴隶主阶级。当然,奴隶主阶级也没有委托或者授权孔子做自己的代表。但是,当今的人们却在言之凿凿的认定并指责: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我认为,这种无视事实,强行让孔子当奴隶主阶级代表的现象,应该是可以与当代的被代表现象齐名的,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依然普遍存在的让代表现象。
观点二,孔子顽固的支持、维护人殉制度。
很多厌恶、反对孔子的网友持有这一观点。
林彪元帅生前对于孔子的名言:“克己复礼”, 不仅十分欣赏,而且还要写成条幅挂起来。所以,当年在批林批孔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很多大批判文章都在断然的强调:孔子要复的礼,是西周的礼。而西周社会实行的是奴隶制。奴隶主实行人殉制度。孔子要“克己复礼”,就是在顽固的维护奴隶制,就是要坚持实行人殉制度。相信许多网友认为孔子顽固支持、维护人殉制度的看法,或许就是源于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大批判文章对孔子所赋予的罪名。
孔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战乱四起、杀人盈野、民不聊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如同所有饱受战乱之苦的民众一样,孔子怀念西周社会相对有序的生活状态,渴望人们都能够过上稳定、平和的日子,主张“克己复礼”,应该是人之常情。并且,孔子观察、思考人生的视野要更为深刻、更为深远。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奴隶主阶级的诸侯、君王、权贵们所热衷实行的人殉制度,无疑是惨无人道的,是残酷、残忍和极其令人厌恶恐怖的,也是由来已久,并又持续了很久的。既,在长达数千年的期间内,人殉现象自夏代起就已经出现,商代发展至高峰,在西周之后,开始逐步减少,但是,直至清代仍然有所发生。
不言而喻,西周的社会秩序及其奴隶制并非只包含着一个人殉制度,也不全部等同于人殉制度。并且,很难想象的到,孔子作为一个在穷困潦倒中颠肺流离,为奴隶主阶级所集体排斥、厌恶、歧视,只能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教书人,会去顽固的支持、维护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被奴隶主们所热衷但又并非经常实行的,残酷的、残忍的人殉制度。并且,孔子没有说过、做过支持、维护人殉制度的话和事。所以,孔子对于惨无人道的,在他出生前、在世时及去世后,曾经存在了数千年的罪恶的人殉制度,是没有责任、没有过错的。
然而,十分可悲的是,当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盛极一时的批判家们,并不去用更多的劲头着力批判代代相继的,残忍无比的实行人殉制度的诸侯、君王、皇帝与权贵,却要在没有任何根据情况下,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就断然的指斥孔子顽固的支持、维护人殉制度。而且,还有意识、有选择的遗忘孔子的根本主张是“仁者爱人”。所以,遗祸不穷。直到当今。依然还有很多当年反复读过大批判文章的人,在诚实的认为,孔子确实顽固的支持、维护了残忍的人殉制度。不过,好在历史终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即使有再多的人在继续指责孔子顽固的支持、维护了人殉制度,也不能改变这种指责十分荒诞,不能成立,没有道理,也不公道的虚假性质。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奴隶主们残忍的将同为人类的奴隶当作殉葬品,并且在相互攀比中,炫耀式的实行人殉,并由此蔚成普遍化的社会恶俗。所以,孔子主张的“仁者爱人”,应该正是对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的公然反对与否定。而孔子之所以被奴隶主阶级所普遍排斥,孔子对包括残酷的人殉制度在内的非人性社会现象的间接反对与否定,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不仅是在孔子生活的年代里,就是在当代看来,孔子的“仁者爱人”的主张都是人道的,都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肯定与关爱,都是符合人性、人伦的,都是应该得到人类赞扬、肯定与发扬光大的。
观点三,孔子的思想、学说阻碍了社会进步,主张社会倒退。
这是很多人反对孔子的一个重要理由。
自孔子去世以降的两千五百年来,社会的进步事实上并没有止步。按照传统的说法,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社会,在战国时代的奴隶主社会被终结后即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社会并没有因为被批林批孔运动所认定的,孔子所主张的“克己复礼”就停滞发展进步。所以,指责孔子阻碍社会进步,主张社会倒退,没有史实支持。
如果用人们已经普遍习惯并愿意尽情赞美、歌颂的强大、繁荣、富裕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在进入了封建时期以后,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上,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曾经有过令后人津津乐道的强盛时期。并且,这种强盛历来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没有人坚持认为这种进步与孔子的思想、学说的阻碍或者促进有关,也没有人理直气壮的强调这种强盛及在其后的衰败、崩溃,是孔子思想、学说指导的胜利或者阻碍的成果。
中国社会每一个曾经强盛过的王朝,在其发展的末期,都在殊途同归的走向腐败、退步、没落、崩溃的悲惨结局。尤其是清王朝后期的腐败、愚昧、无能、衰落、屈辱、崩溃,给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留下的心灵创痛不仅是难以愈合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因此,基于悲哀的惨痛事实,有血性、有抱负、有志向,决意振兴中国的人们,为求得可以复兴国家的可行道路,无疑都会深刻的进行反思:曾经强盛的中国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然而,不幸的是,其间,尤其是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居然有不少人会强烈的认为,是孔子的思想、学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孔子主张社会倒退的思想、学说,束缚、压抑了国人的心志,才使得中国社会才有了历代皇朝的崩溃及清朝末期的奇耻大辱。因此,很多人转而将满腔的悲愤不明就里的倾泄在孔子头上,进而义愤填膺的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呼声,并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其实,应该是历代皇朝及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自私贪婪、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尤其是后期的残暴无能、愚昧愚蠢、愚不可及才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奇耻大辱和无数的灾难,并致使中国社会远远的落后于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但是,对于事实,人们却在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同时,还要毫无道理的将无辜的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拿来充当替罪羊。或许这一状况,竟然会是清王朝遗老们所施“李代桃僵”的高深谋略得到了成功运用的结果。
事实上,既然孔子的思想、学说不曾,也不能助益任何一个社会、王朝的兴盛、强大,那么,任何一个社会、王朝的退步、腐朽、衰败、屈辱、崩溃,与孔子的思想、学说自然也不会有直接的关联。
任何一个王朝、社会的生存发展,如果处在了被阻碍的难以进步的困难状况,直接的、主要的责任首先应当由统治这个王朝、社会的统治者来承担,其次则应该是专制统治者愚昧、腐败、低能和失职的结果。至于被统治者所采信、采用的,包括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的论述、观点与言论在内的,所有各种理论、主义、主张及其具体的措施,则是既没有责任,也没有罪过的。
为了便于论述,我在此举出两个不一定贴切,却人人都会涉及到的事例,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如同在人世间,有些人为了更多的获取金钱,极尽努力,不断的去创造、发明,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致富了自己;有些人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则不惜一切的侵害、损害他人,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自己。但是,人们不应该因此就去否定、痛恨、抵制金钱。
如同在人世间,各种交通工具的运用,使得人类有了更多的生活、生产便利,但是,人类不会因为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导致了大量人类的伤亡与财产的损失,就去痛恨,甚至废弃交通工具。因为,人类是理智、理性的。
因此,如果社会进步的被阻碍了,或者社会一度出现了倒退的状况,并因为发展落后而遭受奇耻大辱了,人们有意或者无意的认识不到,落后的责任在于统治者,或者在于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所发挥的作用,就去怒气冲冲的简单化的指责说,是孔子的思想、学说束缚了人们的头脑,并将社会发展落后的责任一概推卸在孔子头上,然后再去心安理得的与真正阻碍社会进步,并直接导致社会发展落后的统治者们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无疑就应该是问心有愧的,也是无助于解决社会发展落后问题的。而对于孔子,这种做法,则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不公道的。
观点四,孔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帮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
这一结论性认定,是批林批孔运动中占据强势的主流观点。所有唱过“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那首曾经脍炙人口的儿歌的人们,也许终生都会记住孔子就是封建地主阶级帮凶的观点。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孔子因为思想前卫,所提出的主张不合奴隶主阶级的意愿与需要,因此饱受奴隶主阶级的冷漠、歧视与排斥。孔子虽然才富五车,满腹经纶,,颇有名气,却得不到施展抱负的平台与机会,并只能落寞的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与边缘。直到孔子去世三百余年后,在西汉时期《前140---前8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选择,被封建地主阶级的最高领袖汉武帝采纳之后,以孔子思想、学说为核心的儒学,才得以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当中,居有了主导性质的统治地位。
即使是从当代人的角度来看,在遥远的两千年五百年前,在孔子所创立的思想、学说之中,硕果累累的存在着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并愿意听从信任的,具有符合人性、人伦、人生需求普适性;能够普遍有益、有利、有助于人及社会生存发展的智慧精华,是不能否认的。此后,由于董仲舒及汉武帝从孔子的思想、学说中,发现并找到了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秩序的社会伦理与道德利器,所以,确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决策。以此为发端,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孔子思想、学说为标志的儒学,作为皇权专制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在历代王朝不断完善、强化及炉火纯青的运用下,不仅有效的神化了专制皇权,也被统治者有效的用以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下的社会秩序。显然,孔子的思想、学说封建地主阶级的不懈努力下的被利用,被改变、被操作,既不是孔子的意愿,孔子也没有任何责任与过错。
自汉武帝以降的历代皇帝,作为不同时代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最高领袖,基于同样的立场、同样的需求、同样的感受,不约而同的深刻认识、体会到了儒学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使用价值。因此,所有的皇帝无可选择的都在不断的、前后相继的出于政治的需要,集中所有的政治智慧,对儒学及其使用的方法,反复的进行提升与改造。由此,随着与孔子思想、学说本质同一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诸多观点与主张的逐渐加入,儒学便自然的逐渐远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思想、学说的原貌。不过,孔子思想、学说作为儒学的内核、灵魂与品牌的重要地位,却并没有因此而动摇。
不同时代的各代皇朝专制统治,必然的会具有各种不同与差异。然而,在各代皇朝并不完全同一的社会统治实践当中,儒学作为历代皇朝统治的工具,却始终能够让各不相同的历代皇朝,在运用儒学以统治社会的全部过程中,都获取了卓著的成效,都感受到了屡用不怠的相同体验。因此,尽管各代皇朝及其统治者屡屡更替,但是,皇朝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却从来也没有发生过改变。所以,出于巩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治需要,在代代相继的历代皇朝统治者前后相继的不懈运作下,儒学及其孔子便不可逆转的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人间神坛。但是,尽管如此,儒学及孔子只是作为历代皇朝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其身份、角色、地位与作用,同样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对此局面,孔子依然没有任何责任与过错。
不言而喻,只以实力为对话前提与条件的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可以或者愿意成为自己的帮凶者,必然是会苛刻要求的。在只有获取竞争胜利,才能持续维持生存发展的严酷现实当中,实力不济者,或者会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征服、吸收;或者被封建地主阶级所驱除、奴役。只有实力相当者,才会成为封建地主阶级夺取生存发展竞争胜利的帮凶,才能够与封建地主阶级一道去参与生存发展竞争。事实上,这种具有规律性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将只是被封建地主阶级作为工具使用、利用的孔子及其儒学,当做封建地主阶级的帮凶及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来看待,实在是高抬了完全没有实力,并被封建地主阶级当做工具使用的孔子及其儒学,同时也违背社会常识的低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智慧与能力。因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从来都是专制、独裁,大权在握的皇帝,而绝不会是生前穷困潦倒的一介书生------孔子。封建地主阶级帮凶从来都只会是不同的封建地主阶级,而绝不会是只有丰富知识与高超智慧的,生活在奴隶制社会底层的孔子。
事实上,当代人只是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为了壮大批林批孔运动的声势,以批倒林彪、孔子,在没有找到生活在奴隶制社会的孔子与封建地主阶级相互勾结的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强行将孔子摆上了封建地主阶级帮凶与总代表的至高地位。但是,直到当今,还是有很多人在确信无疑的坚持这一荒唐的说法。这无疑应该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所以,认定孔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帮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是无理不成立的,也是不公道的。
作为一个富有学识、智慧的学者、教师、思想家,孔子生活在社会底层,曾经“累累如丧家之犬”,且一生穷困潦倒。只是因为部分的思想、学说内容被封建地主阶级利用、改造,竟然被无数的当代人认定是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帮凶与总代表。孔子何其不幸!并且,在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根本不把奴隶当做人看待,并经常会惨无人道的把奴隶当作人殉祭品杀死的年代里,除了公开倡导“仁者爱人”之外,孔子无助的无力回天。孔子在颠肺流离的途中,面对不堪沉重税负而在亡夫坟前哀哭的妇人,痛心疾首且又无可无奈的哀叹过:“苛政猛于虎”。其对奴隶主阶级的严厉指斥,对受损害民众的哀惜之情,溢于言词之间。这样具有怜悯悲情的学者,难道会被奴隶主阶级选择为帮凶与总代表?可能吗?
观点五,孔子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持这种观点并坚定反对孔子的人们,通常是在统治阶级贪得无厌的追求生存发展利益的过程中,受到过各种社会不公平现象损害的弱势群体成员;或者是那些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损害弱势群体的状况感到义愤的正直之士。
孔子的一生是在不幸、贫穷、艰难、动荡中度过的。由于当时的奴隶主阶级厌恶、排斥孔子的思想、学说,温和善良,与世无争,孤独向学的孔子,生前只能在颠肺流离、贫病交加的困境中,持之以恒的志于思、志于学、志于教、志于“仁者爱人”,直至去世。尽管生存艰难,但是,孔子却始终能够保持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嫉恨邪恶、褒奖正义的崇高品格。
孔子不曾也没有条件去争取奴隶主阶级的权势、金钱支持,而是如同荒地里生长的野草一样,生活在民间,创立私学,并以低廉的收费为贫民子弟传道、授业、解惑,受到了数千贫穷而又好学的弟子们的真心爱戴。孔子思想独立、自由、深邃;孔子勤学、好问、善思;孔子关注人生、社会、伦理、远离鬼神;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爱惜民力、施行仁政。因此,孔子只是依凭思想、学说所独有的唤醒道德良知的教化力、启迪亲情伦理的感染力、激励人格人性的促进力、词句内涵及格律的超凡魅力,既得以在生前及去世之后,赢得世人代代相继的尊重、敬仰,并因为其思想、学说的无径而走,就在数千年的期间内,持久、深刻、广泛的影响世人与世界。
孔子的思想、学说,具有普遍有益、有利、有助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人性、人生、人文智慧与理性。因此,在人类生存发展的任何时期,尽管拥有生存发展强势的人类社会统治阶级,与生存艰难的被统治阶级之间,必然的存在着种种对立、分歧与差异,但是,只要从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出发,那么,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能够从孔子富有哲理、深入浅出的思想、学说中,找到可以启迪智慧,符合自己生存发展需要,有持久、普遍利用、使用价值的理性认识结晶,从而可以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深刻教益与助益。
孔子以人生、社会、伦理、道德,为认识、分析、论述客体的思想、学说,并非是为特定的人类阶级、群体而提出的,而是普适的。但是,由于在人类社会的实际生存发展活动中,相对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拥有更多的有利条件与机会,去学习、认识、发现、改造孔子的思想、学说,以从中提炼出可以被统治阶级有效利用、使用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在维护、巩固、扩展统治阶级的生存发展利益的过程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因此,统治阶级利用、借助、发挥孔子思想、学说中的部分智慧精华,从而有效的获取了延长了统治,并加重了被统治阶级的贫穷与痛苦,其责任与罪过,当然只应该归于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如果因为统治阶级利用、借助了孔子思想、学说的部分内容,就去痛恨孔子,那么,无疑就是完全错误的。
如有些人运用交通工具去合法的赢取生存利益并造福与社会;有些人则会运用交通工具去违法的侵害他人,甚至还会危害社会。对于后者,任何社会都必然会依法对侵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者予以惩处,但是,却不会去指责并废弃交通工具。相反,还要有针对性的去想方设法的改进交通工具。
如文字、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一些人可以将其组织起来,用以对他人进行攻击、辱骂、欺骗、敲诈、勒索、恐吓、威胁;一些人则可以用组织起来的文字、语言,启迪、指引、关爱、抚慰、温暖、舒缓、美化人生。显然,社会是不必,也不会因为有人恶意的利用、使用了文字、语言,并且导致了恶劣的社会效果,就去指责、否定、废弃文字、语言的。如果有人试图如此去努力,则一定会被人们认为是荒唐的,是荒诞不经的。
孔子思想、学说所具有的普世价值,决定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具有着可被人类普遍利用、使用的工具属性。所以,如果人们只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学说曾经被统治阶级充分的予以利用、运用、发挥,并因此而有效的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便有选择的忘记、否认孔子的思想、学说,也在滋养、助益着人类社会成员全体的普遍事实,那么,人们的认识就只能是错误的。并且,在这种错误认识的主导下,人们的言行在损害社会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损害自身的生存发展。
所以,坚持认定从来就没有过自主权、主导权,也没有行为能力的孔子思想、学说,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却无视统治阶级始终在自觉、主动、积极的利用、运用、改造孔子的思想、学说中可被利用、运用的内容,以有效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事实,就不仅是在荒唐的恃强凌弱,也是在弱智的以叶障目、掩耳盗铃。
因此,坚持认为孔子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观点,即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公道的。
观点六,孔子反对民主。
这一观点的提出源自于五四运动。
人们应该知道,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没有民主这个概念的。孔子自然从来没有讨论过民主问题。所以,指责孔子反对民主,是没有道理的,是荒诞的。
对于民主问题,当代人类之间的争执激烈而复杂。
在中国社会,旗帜鲜明的坚持“不搞西方三权分立那一套”民主的主张,是官方的主导立场:数十年前曾经席卷全国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革命群众造反有理”与“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文化大革命式的民主,因为宪法的修改和“文革”的被政治否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而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式的民主,则因为众多的人民代表,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了各种影响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严重问题之时,皆沉默不语,无所作为,而饱受诟病。
在国际社会,围绕着民主问题,学界,言论界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攻防战日趋激烈且战线分明。在社会政治的实践中,坚持实行并推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坚持实行并维护专制制度的国家,:坚持实行专制制度,但是号称民主的国家:保留专制制度形式,却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相互之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尖锐对立的局面。
对于民主问题,当代人类尚且争论不休,因此,人们何必就民主问题,再去苛求于两千五百年前,对民主一无所知的孔子。因此,指责孔子反对民主,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公道的。
观点七,孔子反对科学。
这一观点同样源自于五四运动。
人们应该知道,孔子对于当代的科学概念也是一无所知的。即使是在晚清时期,确有当政的权贵曾经依据自己的理解,通过利用、阐发孔子思想、学说中的部分内容,以反对、否定被当时的愚昧官方视为是洪水猛兽的科学及工业产品。但是,人们不能因此就将反对科学的罪名强加于对科学一无所知的孔子。
在最近的数百年以来,依托科学的发展而日益强劲兴起的工业化、信息化浪潮,已经遍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并对包括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问题在内的地球生态持续,日益增多的形成了不知后效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基于此,对于科学及其发展,人类社会已经从无条件的歌颂、赞美、追求,开始逐步向质疑、犹豫和缓步方面转变。科学如此快速、深入的发展,是将继续造福于人类,还是会不可逆转的致使人类走向毁灭?对于这个关系重大的问题,人类社会已经有更多的理性、明智者,陷入了忧心忡忡的深思境界。与此同时,认为需要对人类持续生存发展负责的,反对科学或者反对科学继续快速、深度发展的呼声也已经渐渐响亮。
因此,尽管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从来不曾反对过科学,但是,依照当代人的观念,孔子即使是跨越时空,来到当代并反对了科学,孔子又有什么错?所以,指责孔子反对科学,并以此作为反对孔子的理由和根据,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公道的。
观点八,孔子反对人权。
这一观点具有明显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属性。
什么是人权?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基本看法南辕北辙。
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主流媒体,主张人权就是人类的生存权、发展权,认为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人权发展、保障,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在互联网上,流行的观点则是,人权是言论自由权、信仰自由权、免于匮乏权和免于恐惧权。很多网民不满现实人权状况的言论比比皆是。
并且,对于人权问题,主流媒体与经常出现在互联网论坛中的网民言论,始终是既各说各话,又互不答话,局面甚为难堪。
当代的人类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苛求于生活在古代的孔子。指责孔子反对人权的观点,既是在将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孔子。因此,无疑都是不成立,没有道理,也是不公道的。
同时,人们还应该记得孔子所言之“仁者爱人”,即使是在两千五百年之后的当今,依然可以从多个方面和层次,进行抒发与阐释。所以,如果要强行将孔子与人权联系起来,那么,说孔子所倡导的“仁者爱人”,是对人权的尊重,似乎也可以说得过去。
观点九,孔子歧视女性。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孔子所说过的:“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逊远则怨”。
在人类社会,男性基于在生理、心理、体能、体力等基本方面,相对于女性所具有的优势和强势;女性基于在生理、心理、体能、体力等基本的方面,相对于男性所具有的弱势和劣势,尤其是女性在生育前后的一定期间内,应该得到男性保障、爱护、帮助的多方面需要,自然的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而相应决定了男性相对于女性,在生存能力方面,所具有的一定程度上的优越。而女性则会相应的对男性产生一定依赖感。由此,男性对女性在一定程度上的直接或间接的歧视、轻视、无视,女性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卑、自贬、自弱,自然就会成为相对普遍的人类生存发展方式。如在当今的世界上,一些地方女性没有选举权,甚至没有独自外出权的情况,依然是公然存在的。在中国社会,女性拥有可以直接使用父姓的权利,才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不是孔子歧视女性的结果。
当然,孔子关于“惟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言论,确有歧视女性的含义。而在当代,歧视女性,无疑是应该受到指责的。由于孔子的思想、学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孔子歧视女性的言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确有广泛的负面、消极作用。但是,数千年以来,普天下的男性如果对于自己本能的、习惯性的歧视女性的做法,已经有所愧疚的话,却是不应该将自己歧视女性的过错责任推卸给孔子的;也不应该认为,是孔子先歧视了女性,我才歧视女性;既然孔子歧视女性,那么,我也可以歧视女性。并且,更不应该的是,许多人一方面在指责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歧视女性,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在继续歧视女性。在事实上,尽管孔子歧视女性的言论,曾经在批林批孔运动中遭受过铺天盖地的大批判,但是,男性明显或者潜性的歧视女性的普遍现象,却直到当今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因此,在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当中,男性歧视女性的过错责任首先应当由包括孔子在内的所有男性来共同承担。认为孔子是女性受到男性歧视的罪魁祸首与唯一祸源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公道的。
观点十,孔子主张愚民、主张等级制、主张社会倒退。
持诸如此类的观点,并因此而反对孔子的依据,主要是孔子的以下言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唯上智下愚不移”、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为仁”
在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当中,不同的人待人、待事、待物、待言,各取所需、趋利避害、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各持一端、议论纷纷,从来都是人间常态。尤其是对于言论,包括孔子的言论在内,只要没有直接危害社会,没有直接损害他人的权益,人们就应该以平常心看待之,对待之。信则听,不信则不听,即可。完全不必对言论者置于死地而后快,也不应该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更不应该只是依照自己的好恶、需要、感受和认识,就去想当然的,非理性的,先入为主的,以势压人的,强加于人的,置人于死地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愤怒强烈的,挖空心思的,生搬硬套的,哗众取宠的,随心所欲的,铺天盖地的,断章取义的,不容置疑的,不容辩驳的,人云亦云的,尽一切可能的,给言论者,包括给孔子,强加于种种耸人听闻的罪名与罪过,然后再砸烂其狗头,并踏上一万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这种无理、蛮狠的做法,无疑是违背人性良知的,也是必然要造成惨重的人生悲剧的。然而,不幸的是,在中国社会,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包括 胡风 先生、彭德怀元帅、刘少奇主席的人生悲剧在内,尤其是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此种人间的悲哀惨剧已经比比皆是,并史无前例的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相信包括很多年长的,正在坚定的反对孔子,并尽情的辱骂、攻击、侮辱孔子的人们在内,当年或许也曾经承受过类似孔子现在被尽情辱骂、攻击、侮辱,而不得自辩,并得不到公道对待的难言痛苦。
孔子曾经语重心长的告诫过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一告诫适用于所有的人,会被所有的人接受,也会使所有的人受益。因此,那些坚定的曾经或者正在肆意辱骂、攻击、侮辱孔子的人们,何不将心比心?何不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何苦逼人过甚?况且,后来的人们,对于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在贫困潦倒中、在贫贱不能移的志向支持下,述说以上及类似言论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及孔子的心态、本意,并不知晓。但是,为什么却要粗暴、无情的苛求、苛待于孔子?这到底是为了什么?理由何在?人们为什么不扪心自问?
现行的时尚说法告诉人们,有一种理性的选择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们智慧品味与层级。既:我反对你的看法、观点,但是,我维护、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于这种具有智者风度的说法与做法,人们是普遍能够接受的。因此,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所有的事物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想法与认识;既然我们每一个人不论自己的的看法、想法与认识对与不对、当与不当,都愿意得到他人的尊重、包容、宽容,甚至是赞赏;都反对和不能接受他人的粗暴对待,更不能忍受他人因为自己说出了看法、想法,认识,就对自己进行侮辱、谩骂、攻击,特别是人身攻击。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由彼及此、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对待孔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尊重、包容、宽容在两千五百年前只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想法,认识的孔子?我们为什么要暴跳如雷的、恃强凌弱的粗暴、苛刻、蛮横的对待孔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如同自己所倡导的那样,有雅量的、有风度的维护、捍卫孔子说话的权利?论及至此,我不免想起孔子曾经说过的话:“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由此,我深深的被孔子的远见卓识所震撼。然而,可惜的是,很多人直到当今也没有具备孔子所期待的气度与胸怀。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还可以看到一种绝妙的解释,能够令人茅塞顿开。有网民曰:和谐一词中的和,由禾与口组成,意味着人人有饭吃;和谐一词中的谐,由言与皆组成,意味着人人要说话。因此,当前中国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就应该是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要说话的社会。基于这一绝妙的解释,且不论孔子言论的是与非,人们如果对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所说的话,都不能持以宽容、包容的气量与态度;对孔子说话的权利都不能尊重、保护、捍卫,那么,人们如何敢于相信,自己的说话权利是安全有保障的呢?人们如何才能够相信,可以在当今做到人人要说话呢?而不能实现人人都可以安全的、有保障的说话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人们或许会各持己见,但是,在肯定不是和谐社会这一认识上,人们一定是会见解同一的。
当今,在互联网上,反对孔子的言论十分醒目。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对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持肯定看法的人也是不少的。在中国,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还有很多人一直在沉静的学习、信仰、实践着孔子的种种主张,只是他们不愿意同高声反对孔子的人们,公开进行讨论而已。如在狂风暴雨式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当时的主流媒体一边倒的,尽一切可能的谩骂、攻击、指责、批判已经去世的林彪元帅,尽管之前主流媒体曾经在以同样的激情,尽一切可能的赞美、歌颂过生前的林彪元帅。同时,也在尽一切可能的谩骂、攻击、指责、批判已经去世两千五百年的孔子。期间,更多的人或者是因为畏惧强势,或者是为了平安无事,而安静的保持了沉默。但是,在他们的脑海里,仍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在不息的激荡。所以,沉默者的沉默,并不能证明喧嚣者喧嚣的正确。不断平静流逝的时间,不断跌宕起伏的延续人生,才是真理与价值的真实验证者。
用愤怒的、非理性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无限上纲的、置人于死地的粗暴、强硬语言、词句,来对待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来对待他人的大批判方式,在中国社会有着令人胆寒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粗暴、野蛮的方式,并不利于分清是非的,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不论强势或者貌似强势的批判者如何权势熏天,有着怎样的深谋远虑;也不论批判者是否只是为了宣泄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而盲目从众的人云亦云,如果只是因为天安门广场及国家博物馆门前树立了孔子塑像,就其势汹汹的将孔子及其思想、学说,当做自己的拍门砖或者出气筒,而口无遮拦的对孔子及其思想、学说,肆意的进行侮辱、谩骂、攻击,那么,这就不仅对于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是失德、失礼和不公道的,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生存发展,也是具有诸多现实的、深远的损害与消极影响的。
观点十一,坚决反对在天安门广场及国家博物馆门前树立孔子塑像。
坚持这一观点的人们,所持有的角度、立场各不相同,但是,反对的态度是同一的。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各种事态的叠加,北京天安门广场,在很多人的心目在已经具有了太多的价值与意义。并且,这些价值与意义,在不同的人们心目中也已经真实的趋于复杂化发展。如,有人们欢庆国庆节时的庄严感与欢乐;有人们庆祝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胜利的喜悦心情与憧憬;有人们在回忆毛泽东主席八次接见上千万红卫兵时的震撼感与兴奋;有人们召开批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时的愤怒情绪与豪情;有人们在怀念周恩来总理去世时,所奉献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激情、诗词、鲜花、泪水与鲜血;有人们在瞻仰毛泽东主席遗体时的敬重心意与深情;有人们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时所感受到的振奋与希望,不一而足。因此,很多人对天安门广场赋予并寄托种种深沉的情感与爱恨,应该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是需要诚实尊重的。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史以来,不论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去的,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暂住的人类;还是祖祖辈辈、绵延不绝、坚守终生的人类,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形成、发育、生长、成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文明,做出过各种贡献。并且,经过数千年人类生存实践的检验,成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文明,已经可以用足够充分的事实证明,自己对人类及其社会持续生存发展的助益是成功的。也正是因为此,中国社会文明,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才没有在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中消亡;才得以在世界上,在由各方面人类文明汇集成的人类生存的历史长河之中,以独特的气质、风格、面貌,不断的存续和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唯一标志。人类社会文明在助益人类生存发展的同时,也在人类生存活动所促成的各方面文明发展成果的支持下,不断的实现丰富与成长。
自人类社会文明萌生以来的数千年间,尤其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文明的成长,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发端,随着并基于科技发展的强力激励与支撑,在世界上,在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近数百年内,空前、广泛、快速的实现了巨大的成功。由此,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地球的生态,日新月异的、不可逆转的、日益增多的相应呈现出新型的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曾经多次有过闭关锁国的长期经历。但是,中国社会毕竟不可能长时间的孤立于世界发展大势之外。特别是邓小平主席发起、推进改革开放大业以来,中国社会在不断增多的影响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同时,必然的也要受到世界发展大势的影响、制约与激励。所以,自晚清后期起,直到当今,随着更具强势的西方社会文明不断持续的强行进入、自然传入与被主动接入,中国这块土地上的自然物质环境、生存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生活状态及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状况,无不真实、快速而普遍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变。因此,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改变,都应该是近代、当代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成果,积极的造福、影响于中国社会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数千年历程中,中国社会文明发展所独到的品格、素质、特色,及作为中国社会文明非物质载体的中国社会文化,以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功用、业绩、才华、风貌、魅力,不仅曾经多次、长时间的作为世界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主流,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而且,也曾经无数次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危险危亡的环境中,卓有成效的维持、支持、保障了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的持续生存发展。因此,曾经和正在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在不息的维持生存发展的全部过程中,在不息的为中国社会文明及其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代代相继的受益于中国社会文明及其文化发展的滋养与支持。所以,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自然会在感恩、感激并热爱中国社会文明及其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文明及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曾经有过的辉煌、灿烂,产生深厚的珍惜情怀,并会真诚的感到自豪与骄傲。所以,对于任何贬低、诋毁、损害中国社会文明及文化的言行,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本能而自然的会表现出相应的愤怒,及做出一定的情绪化反应,就是必然和正常的。
毋庸讳言,尤其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的当代人类,在面对已经掺杂了大量外来词汇的本土文字、语言及大量人口的社会现实时;在面对日常生活所用的各种高、中、低端物品的知识产权,基本上都来自发达国家的普遍社会现实时;在面对来自国外的,层出不穷的、新颖强势的各种知识、技术、观点、思潮、文化、信息的全方位涌入,并相应产生多方面的广泛、深刻影响与作用时;在反省、回视自己所感恩、感激、热爱、珍惜的中国社会文明及文化,在近代以来,没有为世界的人类社会文明做出显著、重大、杰出、普适的独特贡献的现状时,不安、惭愧、焦虑,甚至自卑情绪的相应发生、发展,自然也会是难以避免的。
当然,基于各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文明及文化发展的相对缓慢、滞后,并不可怕,也不是无可救药的顽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中国社会只要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不懈的进行努力,发展缓慢、滞后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后来者居上的局面也并非不能成为现实。所以,相比较而言,真正可怕的则是,中国社会经常会在精神、意识、文化层面上,周期性进行的自虐、自残、自杀式的自我摧残与自我毁灭。如就在最近的几十年间,接踵而至的,引蛇出洞的反右斗争、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等政治运动,就是中国社会所进行的,后果极其深刻、普遍、长远、惨重的,在精神、意识、文化层面上的,自虐、自残、自杀式的自我摧残与自我毁灭。
因此,正是基于经常会发生的自我摧残、自我毁灭,所必然导致的社会成效总是十分沉重、惨重,因此,中国社会从精英群体到普通民众,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的自卑心理状态,普遍而深沉;人们的自主、自立、自强、创新的信念与激情,总是不能牢固的得以树立、维系。因此,在当代人类社会持续生存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之中,中国社会就只能在历史悠久的文明及文化发展成果不堪敷用的条件下,无助、无奈、屈辱的作为精神、意识、文化方面的乞丐;作为外来的强势精神、意识、文化、科技成果的谦卑购买者、学习者、受益者,在只能被主导、被引领、被局限、被支配的环境中,尾随着当代人类社会持续生存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持续的维持生存,实现发展。不言而喻,这种尴尬、难堪、无奈的状态,对于先祖曾经创造了悠久、成熟的中国社会文明及文化;先祖曾经有过辉煌、灿烂历史过去的,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当代人类,人们的痛心、痛苦、内疚、羞愧的心情,无疑是会十分沉重的。
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社会文明及文化而言,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无疑是历经了两千五百年的时间考验,一直传承到当今,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可、赞誉的文化瑰宝。虽然,在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如明星般灿烂过并名垂史册的,并经得起时间琢磨的社会精英及其思想成果,多的数不胜数。但是,能够如同孔子一样,基于思想、学说的魅力,超越时空的局限,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了广泛、深刻影响者,再无其人。
孔子的思想、学说,是人类智慧的优美结晶。人们只要阅读孔子的言论,都能够从中得到启迪、教益与慰藉;都能够从中各取所需、各得所期。在两千五百年前,在地球上很多地方的人类还在蒙昧状态中生存的时期,孔子的思想、学说,就已经以厚重的人性、温暖的仁爱、广阔的视野、深邃的境界、简洁的词句、透彻的论理、逻辑的魅力、真诚的情怀,放射出了睿智的人性力量与理性的光芒。并因此在两千五百年间,在持续教益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的同时,逐渐的被更为广泛的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类,所真诚的接受和喜爱。在最近的十余年间,孔子学院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设立,除了中国政府的力行推广的作用外,孔子的思想、学说所具有的魅力、影响及其所受到的欢迎,应该是更为重要的向心力之源。
所以,作为生存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当代人类,我们应当对中国社会文明及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全人类贡献出的,可以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并列齐名的学者、教师和思想家------孔子,而感到光荣。因此,我们在需要十分珍惜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所具有的世界级影响力的同时,更应当予以孔子及其思想、学说,以真诚的尊重。
因此,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我认为,不论天安门广场在不同的人们心目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在天安门广场及国家博物馆门前树立孔子的塑像,都应该是无可非议的。
因此,基于孔子及其思想、学说,在长久传承并可以继续恒远流传的历史性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人文品格、人伦力量,作为世界公认的中国社会文明及中国社会文化的灵魂性内涵,已经为中国社会文明及文化的启迪、成长、传承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所以,由国家在天安门广场及国家博物馆门前树立塑像,孔子都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基于以上的论述,我不禁要问:孔子生活在诸侯割据、社会动荡、兵荒马乱、战乱不息、民不聊生的艰难年代。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饱受奴隶主阶级歧视、冷漠、排斥,却持之以恒的志于思、志于学、志于教、志于述、志于“仁者爱人”,并为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贡献了极其伟大的思想、学说,最后只能在贫病交加中,不得志的落寞去世。对于这样一位平凡而又杰出的伟人,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当代人类,有什么要待之以如此的蛮横、粗暴、无理?人们这样做于心何忍?天理何在?公道何在?良知、良心何在?!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