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公天下”,还是“家天下”? 不知道啥时候,“人”走到一起来了!也许是抵御外部要比单个的“人”强,所以开始“群居”了,这个属性动物界也有。如果都是“独行、独居”也就用不到“道德”与“文化”什么了。既然“群居”,那就首先服从“公天下”理念;既然“群居”,那就有分工的需要;既然“群居”,那就有“善”与“恶”的道德之分;既然“群居”,那就有对后代道德教化过程。那个时候恁要“家天下”,那么恁走就是了。走了再聚,还是需要这套规则,部落也就产生了。物质的匮乏,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个“需”是生存之必须。那么在“公天下”的旗帜下,许多概念开始诞生。 “仁”,无善则不“仁”。“与人为善”是这个群居部落,能够内敛基本要素。否则那也就“四分五裂”了,分也好裂也罢,还是一句话,这个世界很大,恁走就是了…… “义”,救人如救己。在受外部威胁时,总要有为了维护群体利益抗击威胁的“义举”行为,也是必须提倡与感恩的。“不义之举”受到排斥,是“群居”之需要…… “礼”,是群居分工合作的“秩序”。群体越大协同合作变得复杂,部落首领产生也必须要有共识与认同的。分工合作,统一协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始是个松散集体,之后走向部落、氏族乃至国家…… “智”,是“人”区别动物的分水岭。“智”包括物质多少与群体有序两方面,这就是之后社会发展两个基本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信”,是对群体中任何“人”社会交往的检验标准与衡量尺度。是最终表达出来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人”无信不立! 那么在母系制社会中,这五条也已经形成。这是母亲们传递给孩子们的一种求生本领,也成为这个时期“人”的基本素养与本能。这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否则也不能在一个氏族社会生存。“敬畏天”作为道德传承的约束力!母系制特色就是“不知其父,只认其母”。性活动支配权在女性,人的延续责任在母亲,权利与义务是对等,是个“物尽天泽”的时代,自然选择也。 到了父系氏族和国家产生前,那是在“公天下”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发展的繁荣和鼎盛时期。在这个时代里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人(伏羲氏)代表出现了!当然还有别的男人,但由于“久远”都忘却了,唯有他留下传说,也许是他最有出息!他观天文,察时变,演八卦,创历法,在那个懵懂的年代,伏羲氏“一画开天”,引导大家主动认识天地万物,教人按照“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去办事,引导当时的人们进行男聘女嫁,创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婚姻制度,父系氏族社会也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这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这是个“既有家,又是公天下”的时代。这里不仅有“人种”的继承与延续,而且也认定“人之根(祖宗)”。人们意识到,“我从哪里来?来到人间能干什么?将来又要到哪里去?”,一句话:“人”懂得了“文明”。然而,有了文明,不文明也就伴随而来。何谓不文明呢?“仁、义、礼、智、信”只约束别人,不约束自己;“衣食住行”利“己”不利“他”。所以,“祭祀制度”产生就是教化人的,即后来的人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敬畏思想,是祭祀制度的基础,生存要懂得感恩。“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否则将“天诛地灭”等等。 父系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向外部扩张也不可避免,到了神农氏时期,农耕时代的到来,由土地兼并带来的部落战争也随即而来。而平息部落战争最有出息的男人,那就是黄帝。既延续了炎黄子孙,又创立了华夏古国,此时社会生机一片。一个进步的社会,无论财富多少然基本特征就是需要有序的。 国家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权也诞生了,在政权的作用下,催生了农田制度、行为制度,出现了军队、铸造、服装、数学、天文、历法、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这使得人们告别了蛮荒的年代,人类真正的迈入了文明社会,人们在尊称“伏羲、神农、黄帝”的“三黄”之中,黄帝最棒!同时迎来了一个“三黄五帝”的“大同时代”。 虽然由“权利”派生出一些不良成分,但社会主流还是结成以“孝、诚、忠、信、敬、恭、宽、敏、惠、勤、恒、智、俭、谦、恕、廉、勇、和”的人伦传统美德洪流。如:“尧天舜日”,说的就是清平社会的典范与楷模,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欣欣向往。 奴隶社会的出现,开启了中国“家天下”的帝国之门。私有制使权力有了另一负面功能,合法或者不合法的占有社会大量的财富。比如,啥叫“万户侯”?就是一个以统治数量等级制度。国家虽有法律(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执法犯法,罪加一等”等等),但天平已逐渐倾斜。然“天子好德”,可带来“小康之治”;而“天子无德”、“助纣为孽”,那么就得“改朝换代”了。但天子的“好德”是不对压迫阶级的“奴隶们”而言的,这一点必须牢记,而且根本区别于“大同时代”仅仅少量部落战争的奴隶,奴隶制社会的奴隶那可是一个广大的群体。到了春秋末期,奴隶起义已经存在。所以不存在“小康之治”了,如“盗跖起义”,自然不是“小康”生活下的起义了。从汉墓出土的《盗跖》篇说的故事也很有点意思的,这个盗趾懂得不少哈! 然而,历史诡异的是,“公天下”的美誉怎么就落到了“孔子”头上了?从“黄帝最棒”到“尧天舜日”,怎么就道德完整体系的成熟期给予了孔子?孔子时代可是“礼崩乐坏”的年代。一句“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骗过多少人?这历史怎么颠倒才是个好?“家天下”?那问问洛克菲勒家族,这资产啥时才能有个够呢?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