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学者”在“E政案第9546号提案”的提案人一项上的“签名”为:“倡国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所以以后简称“13学者[倡国学]”。
“13学者[倡国学]”“作为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在天安门立孔像的重大问题“发表的最后的第六个看法是——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三者有机地结合。这三者的位置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吸收西方文化的营养,形成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三者要互相融合而不是互相排斥,要抑制偏激主义,走和而不同的温和主义路线,既自尊又互尊。马克思主义一旦与中国文化有新一轮的结合,便会煥发新的生命活力,展示美好前景。全盘西化论,欠缺民族文化的自尊,只能符合世界霸权的需要,不会得到国人的认同。中华文化也不能固步自封,孔子不应成为教主,儒学也不可能独尊,传统思想文化一定要接受现代社会的洗礼,吸纳西方近现代优秀文明,经过筛选和转化,与时俱进,获得新的形态。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文明本土化,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一个与当今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相匹配的现代中国文化,必将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初看起来,“13学者[倡国学]”是在为中国文化建设搞设计画蓝图。从字面上看这些内容也不新鲜,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三者有机地结合”什么的,因为毛主席共产党一直在做这个工作。例如毛主席70多年前就说过:“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50多年前就说过:“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有益的东西,我们都要学。找知识要到各方面去找,只到一个地方去找,就单调了。”“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学了这些原理,要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说得也很明白:“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既然中国文化建设早就这样做了,“13学者[倡国学]”为什么还要罗嗦这么多?细看一下他们的设计,他们的“蓝图”与毛主席共产党做的还是有区别的。毛主席说的是历史遗产的“珍贵品”,它国文化的“长处”与“真正好的东西”,而且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学了“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而且他们说的是“中华文化”、“西方文化”,要做的是“西方文明本土化,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
而且,在这个建设中,他们指定了要以中国文化(当然也就是他们儒家的文化)为根基,而且路线走的是“温和主义路线”。他们还比较谦虚,声明“孔子不应成为教主”。不过,到时候做个“中华特色文化三结合委员会”的教父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
他们这样一做,毛泽东思想就不但不再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根基了,连“中华文化”的份都没有了。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共产党的文化,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里说的“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与“当今中国经济、政治地位(不)相匹配”!
这哪里是在搞文化建设设计,分明就是在搞一个“新一轮的结合”的政治设计嘛。图穷而匕见,原来天安门上立孔像就是这个目的。只是他们还不好意思丢开马克思主义的外套,所以只能算是扭扭捏捏的“图穷匕见”。
天安门上的这堆孔像本来就丑陋,给这“13学者[倡国学]”一扭捏,给人的感觉就显得更加丑陋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