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房地产业提醒的社会主义问题

锡书 · 2011-02-26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房地产业提醒的社会主义问题
 
锡书
 
近年来,房地产业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近一年来,房地产业又历遭喝止,颇受微词。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房地产业到底冲撞了社会主义的什么问题?
 
一、社会主义本质和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表述,其实是在当时无暇细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权宜之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马列主义里早有定论: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解放生产力仅仅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目标,实现结果。事物的本质必须是明确定性的,是模式的,不能更改迁就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应如此。就像地球运动和地球本质一样,地球人的尔虞我诈和平等博爱与地球本质无关,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程度与社会主义本质无关。各种社会制度都要解放生产力;上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权宜表述,应该改定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结果(目标)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
 
这样,资本主义解放生产力的卓越贡献就有了恰当解答,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的优越方式才能堂皇正大地存在发展;国人也就不必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暂时落后而羞愧,又因羞愧而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就不用再躲躲闪闪,社会主义也就不必再使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一连串否定语来繁琐圈定。
 
这样,房地产业就被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圣殿里礼送出来,并且也不能混迹于社会生产力,只能屈居于行业生产力的范畴。这样,喝止房地产业,就不是喝止社会主义及其生产力。
 
怎样解放生产力,怎样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任何体制的国家和任何国家的管理阶层积极谋求存在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解放生产力的最有力、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重建全新的生产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和毛泽东都是采用这一方式,让他们成为了世界史上的政治明星;他们的名字,也因此成了极具价值的历史符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政治状态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将近三十年,生产力需要进一步解放。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是,虽然历经波折任然不失为全新的生产关系。怎样再解放,历史选择史称中国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制作方案,并且坚定地付诸实践,获得了决定性的巨大成功。改革开放的旗帜下面,是在保持公有制主体不变的基础上,松动调控公有制中的部分要件,让私有制有限制地复出。松动调控和适度限制表现了邓小平高超的政治操控技巧。。术珍品,毛泽东在枪林弹雨戎马倥偬之中完成了土地革命的大业,邓小平在革命歌声未绝于耳的情况下收获了改革开放的全功,前后两者对映成趣,成为世界政治变革的两颗璀璨明珠。
 
螺旋攀升的人类历史要求中国人民解放生产力的政治改革不断前进,持之以恒。在保持公有制主体不变的基础上,对生产力再度解放,与最初的改革方案相去三十年后,应该有相同,也有诸多不同。
 
首要的是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修改为生产资源公有制。因为资本资源比有形的生产资料更有使用价值,因为以信息资源领先的不依赖土地的可以用于生产的资源已经有越来越多之势。这些资源同样应该明确纳入公有制体系。其次,公有制体系统辖的集体所有制,也必须任然保持。北京交通治堵措施里有一句潜台词就是:北京在某种程度上是北京人的北京。其实质是在捍卫承认公有制中的集体所有制。不与公有制发生抵触就不违背解放生产力的基本原则。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限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捍卫承认公有制中的集体所有制。这种现象说明社会主义所有制既有资助生产力发展的可塑的柔性,也有保持其本质不可逾越的刚性。
 
松动、旋紧、调控公有制中的有关要件,调动和限制生产力中的不同因素,是解放生产力的又一轮实践。松动和旋紧双管齐下、灵活使用是一种政治的艺术;准确地把握政治经济局势,适时适度地运用政治操控技巧,直接决定着解放生产力的速度和效果。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就是全社会科学思想和科学生产能力的综合提高程度;社会生产力的测定标准就是针对前后经济发展阶段有机地系统地数学建模。简单的产值比例和表面的生产规模扩展不是生产力发展的测定标准。
 
二、消灭剥削和利益分配
 
紧随解放生产力之后的是消灭剥削和利益分配。
 
剥削就是对他人利益依法和违法的、合理和不合理的侵占。
 
剥削思想是指:主动实施剥削的主体,对合法和违法、合理和不合理的剥削,故意和非故意地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解释,并且希望全人类普遍接受。
 
剥削方式是:强制、欺诈、误导。
 
剥削的三个主要通道是:公开地和隐蔽地私自占有原本公有的生产资料、资源;劳动资料、劳动产品的交换过程;孤立的生产劳动利益分配过程。
 
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合法的、合理的和程度合理的。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剥削是违法的、不合理的以及低程度合法的、低程度合理的。低程度合法缘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的滞后,低程度合理缘于管理缺失。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欢而散的时候,并不全部带走剥削的宿主资本和权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剥削的思想和行为就因此在所难免。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剥削任然寄生在资本和权力之中,散存散见于各个社会层面和各个经济阶层;一般的资本和权力高度集中的区域也是高密度剥削的来源区域;一般的资本和权力的集中程度,也对应剥削的程度,同时正面反映民主程度。
 
不使剥削思想形成体系,不使剥削行为形成规模是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测定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进步的测定标准。
 
定义剥削的依据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可是,剩余价值论不仅没有随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继之于相应的理论发展,继之于更深入的诠释,并且多年来被束之高阁,总不提及。认识的遥遥落后,造成理论的落后,理论的落后造成指导思想的落后和混乱,实践活动的重重困难也就在所难免。房地产业与政府、与社会的种种纠结,足于管窥蠡测这一推论。
 
劳动产品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明确为:生产劳动利益分配。
 
因为:一是劳动产品的价格和价值极易混淆,经常混淆,并且只有价值才能说明问题;二是具体的劳动产品的背后,经常隐藏的是价格自我制定。生产商名正言顺地把滞销产品当做工资发给职工;银行主管把职工个人存、贷款数量直接连系职工收入;管理部门把管理的具体指标直接连系基层管理人员收入,都是在混淆价格和价值,都不是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都是表象的产品惹得祸。
 
与剩余价值理论相连的还有按劳分配的劳。劳动的内涵虽然早有确定,可是劳动的实质表达却退避三舍。除了原有的时间标准外,再没有别的明确标准;仅仅按劳动时间分配又显失公平。在标准成分严重缺失的情况下,按什么分配?然而分配却照分不误,并且洋洋自得。此情此景的分配大体采用三种方式:一是不能令人民信服的糊涂方式;二是自喻公平的资本唯上、条件先决方式;三是有意无意地对依法违法利用的生产资源的成本不计在内,并且混为支配分配者的正当收入。当前对分配方式的原则规定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上述三种分配方式是并存,还是为主,还是另有隶属。劳动管理阶层如果已有规定,就应该及时给以更清楚更开放的解释,使得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如果尚未规定,不妨尽早尽快规定出来,以解燃眉之急。
 
一般的认识足于认识,这里要求的并不是拿出已有的现有的修订过的任然可以继续修订的工资制度,而是不论什么样的工资制度都能够对接社会劳动价值的对接制度。
 
房地产业的巨大财富,是以怎样的分配方式得来的,应该不外乎上述几种方式。明确表述社会主义的相关概念,应该是全票赞成的事情,尤其是房地产业的领袖阶层。因为他们可以因此不必蒙受不白之冤。对下层,对人民剥削与否,是举证辩解,还是坦言不讳,还是保持沉默?这里已经没有阶级斗争,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不能听之任之。
 
公有制的第一要义就是无条件地让公有的生产资料、资源参与社会利益分配。笼统的生产劳动经济效益,不是直接操控本效益的个人和群体的效益,是社会的总体效益。起码要扣除产生效益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源成本,扣除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需要支付的经济费用,才可以计算个人和群体的劳动所产生的效益。否则,巨大的生产资源消耗所产生的利害,就会出现颠倒承受分配。权力、资本和生产资源高度集中的部门、系统和团体,大部分具有这种利害颠倒承受分配的清晰现象。
 
劳动价值的明晰化,承接劳动质量的明晰化,相对明确的劳动质量才能作为分配依据;质量已经是数学问题。一般的数学可以规定一般的社会问题。
 
虽然不使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可以说明剥削,也可以进行表面的合理分配。可是尽职尽责,尽力而为要求我们,为了真正的合理的劳动利益分配,必须使劳动价值最大程度地明晰化。最大程度就是:能够满足现阶段一般高等数学手段的解释和界定。
 
三、劳动定义和劳动的明确区分
 
第一、劳动定义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向劳动对象实施作用的过程即劳动过程,三者构成劳动的完整内涵。换言之,就是:劳动者支付自身的智力和体力对劳动对象实施作用。符合这一内涵,就可以称之为人类劳动。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过程都是自然概念,本身都不具有政治色彩,没有思想倾向。
 
房地产业中的人群支付体力和智力对房地产业实施作用,应该享受利益分配,这是没有错的。怎样享受利益分配是紧随其后的问题。
 
 第二、以劳动本质为标准的劳动划分
 
针对在劳动中支付智力、体力的比例,劳动可以分为简单劳动、半复杂劳动、和复杂劳动。这也是对劳动的自然形态描述,体现了劳动的内在公平。
 
对其进行程度质量表述,可以作为劳动标准的重要依据。劳动的复杂程度和时间标准,可以相对完整地构造劳动的外在形式,可以用于对劳动做出质量衡量。获得度量的劳动,才可以作为社会利益分配的一个主要依据。
 
下述的各类劳动都应以此作为劳动价值的衡量标准。
 
第三、以劳动表象为标准的劳动划分
 
以表象为标准,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管理劳动两大体系;参与其中的劳动者相应分为生产劳动系和管理劳动系。其中体现了劳动的客观公平。
 
(一)生产劳动分类
 
生产劳动分为:直接针对人类基本生活生产的基本劳动、间接针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间接劳动、针对生活生产发展的发展劳动、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化劳动、和负责上述劳动服务的服务劳动。
 
基本劳动包括:水源、食物、服装、居住、交通、煤炭、电力等直接用于生活生产的行业生产劳动。
 
间接劳动包括:满足上述行业生产劳动需要的前提劳动和派生劳动以及生活生产工具制造等劳动。
 
发展劳动包括:基础教育、基础科学推广、高端科学研发、劳动资源维护保养等劳动。
 
文化劳动包括:思想精神产品、游戏娱乐产品的生产等劳动。
 
服务劳动包括:商业贸易、工商行政、税收金融等。税收金融劳动的低端为生产劳动服务,高端为下述的管理劳动服务,是生产劳动和管理劳动的纽带。
 
(二)管理劳动分层
 
管理劳动分为:低层、中层、高层三个层次。管理劳动和管理过程基本对应国家政府管理的机构设置,高层管理劳动人员和高层管理基本对应国家政府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
 
管理劳动者与时下的公务员,就管理的内容、形式来说,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公务员的称谓有如下不妥:
 
中国的社会主义确立之后,管理劳动机构做了基本的历史对接,管理劳动的名称却不肯从恶,借用了舶来品的革命干部。革命干部的旧称弃之不用,是因为革命无需再革。于是又借用舶来的公务员。公务员的职责自然是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舍弃管理服务的明确实际,选取公务的宽泛含混,既失去了管理劳动的基本历史对接,又拉大了汉语和社会主义的语义,名称的价值意义就此大打折扣。国际接轨,有适与不适之分;借鉴不等同于借用名称。
 
资本主义国家用公务冠名,非常恰当,因为他们把一切社会问题统称公务问题,其天赋人权也因此左右逢源,自由进退。
 
社会主义国家使用管理服务劳动则比较恰当,主要是因为剥削尚在,社会主义人权也可以因此一吐为快。
 
公务工作不明确其基本劳动属性,就会形成理论缺憾。加上公仆,加上服务意识,不加劳动,也无补于事。
 
管理服务劳动更确切地应该称之为服务劳动,因为管理的本质是针对劳动秩序的服务。它与生产劳动中的服务劳动根本不同,生产劳动中的服务劳动目标是满足具体的生产劳动需要;管理劳动中的劳动服务目标是:劳动秩序及其需要的劳动力使用分配、劳动利益分配、劳动方向的确定。
 
管理服务劳动的历史也相应明确为:原始蒙昧服务、统治暴力管理服务、强制管理服务、文明纯粹服务。其中统治暴力管理服务对应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强制管理服务对应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明纯粹服务对应成熟社会主义和高级社会主义阶段。这种连续递进的从蒙昧到文明的管理服务表象,在现实的家庭管理服务和个人的自我管理中也可以找到缩影。
 
现阶段的针对劳动者的劳动之所以称之为管理劳动,而不称之为服务劳动的依据是:针对劳动者的劳动服务,服务的主要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制度,制度中包含着两个明显的思想倾向,即惩罚、限制倾向和要求、劝导、奖励、承诺倾向;这种服务与劳动者之间,又必须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折射到社会制度层面,就客观地显示出两种制度倾向内容的分配比重。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综合制度中,虽然惩罚比重已经明显下降,可是限制比重任然大于奖励和承诺比重,所以应该称之为管理劳动。等待奖励、承诺比重大于限制比重以后,才能改称纯粹服务劳动。
 
名正言顺,制出行随,应声而来的是和谐社会。
 
生产劳动和管理劳动的关系是平等的,后者为前者服务,前者在劳动秩序上服从后者。
 
第四、受参与劳动的权限制约的实际劳动层次确认
 
这是受劳动者个人的体力智力、知识文化素质、资本和资源使用、有形无形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场地使用的综合制约的劳动层次表现,是现实生产力洗礼社会成员而显现的相对明确的劳动层次。其中的资本、资源、劳动工具和场地使用是关键制约因素。
 
这种确认揭示了劳动权力的不公平现状。不公平的原因在于劳动职位等同于劳动收入,在于资本、资源、有形无形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场地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个人能力、个人劳动混为一谈。
 
与表象劳动相同,实际劳动层次也表现为生产劳动和管理劳动两大体系。
 
第一、生产劳动系
 
受个人参与劳动的权限制约的生产劳动系确认为:单元生产劳动阶层、团体生产劳动阶层、集团生产劳动阶层。
 
集团生产劳动又分为国家集团生产劳动和个人集团生产劳动。国家集团生产劳动与个人集团生产劳动,都是独立的多种多类存在,仅仅以经济利益为目标。两者都在自身内部设置了完整的管理劳动体系。团体劳动仅有简单的管理劳动。
 
第二、管理劳动系
 
以个人劳动权限为制约的管理劳动系,劳动权限的主要内容是个人智力、体力和个人知识文化素质。
 
实际的管理劳动以表象和职责界定,属于对应生产劳动的管理劳动;以劳动权限界定,它属于对应集团生产劳动的集团管理劳动。
 
管理劳动系即国家政府机构,它是国家内部唯一的国家劳动管理集团,它只有并行的法律和行政体系和下行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划分;没有下位的团体劳动、单元劳动区别。国家政府管理体现劳动管理的基本方向、最高权力和最大权限,对上述所有劳动负责服务,是国家权力的实体、象征和代表。决定国家的政治方向,指导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支配经济利益的分配。
 
由此产生了劳动管理的交叉问题,即国家政府的管理劳动与独立的国家、个人集团生产劳动及团体生产劳动内部的管理劳动之间的交叉管理。二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国家和个人集团及团体生产劳动内部的劳动管理,必须服从国家政府的管理。
 
工人,农民都是依据劳动表象分类的历史劳动类别。
 
工人中的大部分,现在已经脱离了以前依附的生产资料,一小部分任然依附在以生产场地为主的原有的生产资料之上,在机制转换中,他们及其继承者中的大部分归属于单元劳动阶层。
 
农民中的大部分,任然依附在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之上,一小部分已经转移到其他劳动行业,在机制转换中,他们及其继承者中的大部分也归属于单元劳动阶层。
 
上述两类人员构成了单元劳动阶层的主要成分。
 
原有的手工业者、工人、农民、城镇居民中的一部分发展形成了团体劳动阶层的主要成分。
 
原有的转变、未转变、正在转变的国有大型劳动行业的主持者、新型的新发展的大型劳动行业的主持者、大量资本拥有者,转化形成了集团生产劳动阶层的主要成分。
 
上述明确区分的三种劳动,第一种是自然本质的劳动区分,体现劳动的本质公平;第二种是客观的社会的劳动区分,说明劳动的客观公平;第三种是社会的实际的劳动层次确认,揭示劳动的实际不公平。
 
管理劳动的重要手段是制定制度和实施制度,制度制定实施的监督权只有交给制度内容的最大利害关系群体才能具有最大效力。
 
管理劳动要明确规定包括自身在内的所有劳动者,对资本、资源、有形无形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场地的公平使用。
 
管理劳动的价值与被管理群体对应时间内实现的经济效益是一种间接的关系,扣除各种基础因素才能作为考评依据。
 
管理劳动价值可以使用否定证据来反证。
 
管理劳动的管理时间是衡量管理劳动价值的一个重要依据,需要区别的是任职时间和责任时间。管理时间长于任职时间,因为任职时间内制定的管理制度及其影响在任职时间结束以后还会有限地延续。责任时间长于任职时间,因为诸多的正负管理效果在任职时间结束以后才能显现出来。
 
责任时间的确定和明确责任承担的比重是制约管理劳动的重要方法。据此形成管理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制度,交付管理内容的最大利害关系群体监督实施,管理活动才能臻于完整。
 
以管理管理劳动者为例,即以原来的干部管理和现时的公务员管理为例:
 
监督管理自以为是的错位安排,传统习惯的自我监督安排,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
 
干部去职以后,就不再承担任何后果责任,显然存在着时间差的管理漏洞,这个漏洞是产生腐败的又一个重要根源。
 
同理,上述错误也掩盖了管理劳动的真正价值,使其不能明确体现,明确衡量。纠正上述错误,是明确承认管理劳动价值的需要,是劳动管理健康实施,健康发展的需要。
 
对劳动的外在形式进行科学的社会区分,是具有思想倾向的。含糊的、笼统的、准确的区分,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关系。曾经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划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马克思经典的剥削阶级论断等等,都是在对劳动的外在形式进行有方向的定义。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划分,依据的是朴素的劳动表象,不能实用于科学理论。因为自有劳动以来劳动的实施都是智力和体力的混同实施。白痴对事物的简单作用不是劳动;霍金的手指劳动实施与大脑劳动相比虽然微乎其微,但是也根本不能或缺,手指不动,他的劳动也就嘎然而止;两者的作用也难分主次轻重。
 
社会劳动自从出现以来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劳动的有序性。有序性的实现需要的是组织管理,组织管理必然要同时支出智力和体力,符合劳动内涵的实践活动,只能也必须称之为劳动。加以限制就是管理劳动;与之相对独立存在的,针对自然劳动对象的劳动,应该限制为生产劳动。
 
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被动产物,附着在生产劳动之上,为生产劳动提供管理服务,推动、指导和限制生产劳动实践。二者仅仅是劳动位置和劳动对象的不同,公有制规定了他们的劳动、经济、政治地位必须完全相同。
 
管理活动只能是一种劳动,也仅仅是一种劳动。历史上加以神化的管理劳动,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在局限的生产力和局限的思想文化背景下的错觉而给予盲目地夸张和支持,一方面是管理劳动阶层一见有利可图就有意无意地自作多情。天子、天才、上帝、神权神授、先知先觉都是这样打造出来的。孔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客观的评价了。要求孔子深入论述治人者劳心也劳力,治于人者劳力也劳心,那是对历史圣人的求全责备。
 
思想巨匠马克思未能做出上述层次的归纳,与他的能力智慧毫无关系。除了当时的历史局限和历史需要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缘于他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义愤。面对血腥的、残酷的人类历史,马克思坚定地把管理劳动排斥于劳动之外,仅仅就它携带的恶果,特别为它量身定做了一个统治剥削阶级的恶名。这是马列主义者们的唯一私情。承认这一私情无损于他们的光辉形象,并且可以满足资产阶级的报复心理:无产阶级领袖也不是绝对没有私情。管理劳动从原始部落开始,部落首领和他的助手们形成了最初的管理阶层,经过原始公社,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管理阶层利用管理权和管理机会,开始疯狂追逐个人和集团利益,从而蜕变为统治剥削阶级。但是,它所担负的生产管理职责根本不能卸下,他们毫无顾忌地执意卸下的时刻,也是这个统治剥削集团走向灭亡的时刻。既要满足自身的物质、精神私欲,又要摆脱不能摆脱的社会责任,每个统治剥削集团都是无一例外的在这种无奈和痛苦之中走向灭亡的。在统治剥削阶级接近完全灭亡的时候,给他们于恰当的名分和公正合法的历史地位,是科学的精神,也是大公无私的精神。这是对劳动进行科学的社会分类的历史意义。科学分类的现实意义理所当然地大于历史意义。
 
管理劳动的定义,把社会主义前后的管理劳动可以明确区别开来。以前的统治剥削阶级的管理劳动是客观的、被动的、消极的,是以首先满足自身利益为前提的;以后的社会主义管理阶层的管理劳动是主客观并行的、主动的、积极的,虽然、即使掺杂了个人和集体利益,也是以管理社会劳动为前提的。有了明确的定义,管理和统治就可以严格区别开来。
 
任何事物由于都要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运动主体的分子在运动过程中都会具有顺序性和层次性,劳动过程也不例外。处于社会主义劳动过程的离心最远层、最外层的是由原来的农民、工人及其继承者们的大部分组成的单元劳动阶层。
 
单元劳动阶层没有个人资本投资,没有个人主持的规模劳动生产,只是以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参与社会劳动。由于与管理劳动中心较大的相对距离,以及由此导致的新型生产力必需的信息量的相对缺失,科学文化上不对等的接受教育,先进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的极少使用,致使单元劳动阶层在思想意识上相对落后,呈分散型的劳动在劳动能力上也相对低下。劳动能力的相对低下,使他们争取正当利益和正当地位的能力也相对低下。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非常不良的盲从意识。盲从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肤浅的社会意识,是在认识材料严重缺失的情况下,由部分表象和单一感觉以偏概全、直接形成的非科学的从众跟风随俗意识。怎样对待这种盲从意识,是管理劳动系的基本态度。
 
对于盲从的窘态,不应该施与精神愚弄。房地产业欢呼出来的一大批房奴,就是两眼无奈,满面窘态。
 
以小型城镇户口换取农民土地,就是一种价值明显不对等的交换。如果地方政府受请联手房地产业,采取强制推行动摇基础、撞击底线的措施,使用管理权换取解放生产力,结果必然适得其反,造成社会混乱。
 
居于单元劳动阶层以上的是团体劳动阶层,他们是具有小量资本,简单的生产规模,简单的生产环节,生产单一或少量品种的个人家庭联合或者合股组织的劳动生产团体。
 
居于团体劳动阶层以上的是集团劳动阶层,它是团体劳动阶层的巨大膨胀体或者多元多层多重附加体;它的资本运作足于在金融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它具有多方社会触角,具有多种社会特征,具备多种社会功能;它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庞大的集约生产劳动团体。它本身具有层次清楚的劳动管理架构,具有明确的生产劳动和管理劳动划分,其运行速度效率甚至大于政府机构的速度效率。
 
当然,明确的定义无力消灭剥削及剥削思想,消灭剥削及其思想的任务,只能由先进的生产力及其引发的更加科学的思想去完成。自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就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根本没有复辟的丝毫可能。因为生产力是绝对不会倒退的。蜕落的蛇皮,永远不会再返回到蛇的身上。中国历史上的袁世凯和溥仪都曾不失时机地从不同的角度做过尝试,都是同样的否定结论。与剥削阶级相连的阶级斗争,也注定不复存在。局部存在的剥削思想和剥削行为,由强劲发展的生产力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思想去进行克服和消除,已经必胜无疑,仅存时间问题。因此暴力专政的暴力程度也必将逐步弱化,迅速弱化。
 
公务员称谓不与历史的管理劳动称谓基本对接,公务员工作不称为劳动,就没有上述明确的社会意义。
 
管理服务劳动的发展方向是放弃管理保留服务,与我国公务员工作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
 
四、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无序性和生产管理的有序性的矛盾;是最高管理阶层与下属的各个阶层之间的具体利益矛盾。
 
现阶段的一般矛盾是:高级劳动管理阶层,即国家政府管理阶层及其隶属,对单元劳动阶层、团体劳动阶层的管理矛盾。
 
对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目前的公开阐述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借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政治理论的青黄不接、寅吃卯粮。
 
为了维持既定的生产关系,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生产力,最高劳动管理阶层组成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并且搭建了纵向的系统环节,以保证管理政策的实施。
 
以国家政府为载体的高级管理劳动阶层是当之无愧、义不容辞的社会矛盾的主导方面。
 
单元劳动阶层和团体劳动阶层自身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完整的劳动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他们在劳动过程中与国家政府的劳动管理构不成客观对抗。
 
集团劳动阶层,为了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并打造实现经济利益所需的荣誉形象,在集团内部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层次架构,总结了各种成功的管理经验,并且大量地延揽高级劳动力,以可以随意变换的优厚的利益吸收携带着先进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人才,积累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形成先进生产力的有力支撑,具有与政府管理对抗的基本能力。
 
减少、克服和消灭集团生产劳动中存在的相对大密度的剥削思想和剥削行为,以及把它的生产劳动限制在国家要求以内,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国家政府高级劳动管理阶层和集团生产劳动管理阶层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方面。
 
国家政府的劳动管理目标是,国家总体生产力的发展及相应的国家经济利益的巨大积累,集团生产劳动阶层的劳动管理目标是集团本身的生产力发展和本身经济利益的巨大增长。二者由于管理目标的分歧,形成管理的矛盾。集团内部的高级管理阶层为了自身的存在发展,就要以自身具备的能力主持自己的管理行为,政府高级管理劳动阶层和集团内部的高级管理劳动阶层就由此构成了矛盾的双方。
 
处于现实的生产关系和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一矛盾,不会形成绝然对立,不会形成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二者必然是以相互此消彼长的形式长期存在,并且在矛盾对抗中相互化解分歧,相互壮大发展;尤其是集团生产劳动阶层,会在大量吸纳单元和团体劳动中更加壮大,单元和团体劳动,最终都要消失在集团劳动之中。几个或者几组联合的集团生产劳动最终完整地稳固地与国家政府形成一体化,从而踏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目前,在力量对比上,国家政府管理阶层是主动的,优势的;由于要兼顾全社会的解放生产力和多方利益,自身的主动和优势又被相应地大量抵消,与集团生产劳动阶层时常形成势力对峙局面。各种污染的形成和长期大范围存在,就是这种对峙的一个说明,就是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一种具体表现。
 
面对现实的个人集团生产劳动阶层对待这一矛盾的选择有三:坚持对峙,等待国家政府出现管理失误,司机获取更大利益;放弃对峙,放弃部分利益的获取;完全或者部分地改头换面转作慈善、公益或教育事业。
 
国家政府管理阶层对待这一矛盾的选择是:确保国家集团生产劳动阶层的主导地位,利用个人集团生产劳动管理阶层有效地管理部分社会生产,减轻国家政府管理费用;利用集团生产劳动的凝聚力,凝聚部分单元劳动阶层,使离散的劳动形成合力,实施更有效的集中劳动;从而使部分单元劳动阶层具有局部的稳定生产和稳定生活;限制集团劳动阶层对于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垄断和独占;限制其膨胀的经济扩张、资本扩张和社会扩张;避免其联手区域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员,潜行损伤政府的管理措施;不使其形成地域垄断和行业垄断。
 
在剥削彻底消失以前,社会生产力一直领先于劳动管理,在剥削彻底消失以后,劳动管理就会领先于社会生产力。代表全社会意愿的劳动管理就要提出一系列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会成为真正的主要矛盾,进入高级阶段以后又会降格为一般矛盾。
 
剥削的消失是必然的。作为社会历史现象的剥削是在人类 赖于生存的物质匮乏的基础上形成的,失去物质匮乏,就失去了剥削的前提。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把物质匮乏彻底送入人类历史的时候,就是剥削彻底消失的时候。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剥削消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物质精神财富积累、社会个人物质精神财富需求量三类相关的满足率中逐步显现出来。
 
与剥削消失一样,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消失,也可以从三类相关的满足率中逐步显现出来。
 
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难解难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两者是统一事物的两个并存方面,而是没有明确开列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资源,毫无条件地参与社会利益分配,并且除去必要扣除外,全部反馈人民。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公平公正地,不是恩赐或慈善地对待相对落后,具有盲从意识的单元劳动阶层,并且给予他们应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这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
 
原始公社是以自然人为主的单元劳动公有制形态,奴隶社会是产生了奴隶主的具有初等管理规模的单元劳动私有制形态,封建社会是以地主为主体的团体劳动私有制形态,资本主义社会是以个人资本家为主体的集团劳动私有制形态,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单元劳动为基础,以个人集团劳动和国家集团劳动并存为主体的公有制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在巨大的生产力下平衡社会力量对比,就要在人权保障、人人平等的口号下,悄悄旋紧私有制的螺母;就要把原来规定的合理剥削逐步变为不合理的剥削而加于取缔;就要不断地调节私有制和国家统辖生产资源的比例,使国家统辖的生产资源比重越来越大;并把资本大量地引向接近社会主义方向的社会保险、慈善救助和公益事业,这就为和平过渡社会主义准备了初步的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和平过渡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也有望渐变蜕化为社会主义。
 
以往历史的管理劳动阶层,即马克思所称的统治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的盲从意识的态度是一直一致的欺骗利用。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经常掩盖的是不平等。
 
现在的管理劳动阶层,对单元劳动阶层的盲从意识必须给予明确的理解和保护,并且在他们没有清楚认识和清楚要求的情况下,也要给他们留足他们应得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这是起码的管理道德,否则就是不道德的管理。换言之,公平对待单元劳动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否则就是不道德的政治。一切的一切理论依据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秉承的是生产资料、生产资源公有制。
 
      二零一一年一月十日。术珍品,
 
 
 
 
 
 
房地产业提醒的社会主义问题6
 
锡 书
 
六、人类的本能和劳动工具
 
人的手脚在长期的劳动中,练就了各种技巧,这种技巧在人类繁衍过程中又融入到人体之中,和人体中的原有的动物的本能相加,形成更高的新的本能。人类的劳动经验和智慧分成两个转化方向,一是随手脚和感官一起转化为人类的本能,从肢体反映和智能文明素质上表现出人类的进步;二是根据生产劳动的需要制造出越来越先进的生产劳动工具,从现实生产劳动能力上表现出人类的进步。
 
人类的劳动是为了获取自身存在所需要的各种利益,分散的利益具有诸多的排斥获取的条件,集中地有序的劳动可以相对多的满足这些条件,也就可以获取相对显著的利益。有序的劳动需要有效的劳动管理,管理劳动的成员逐步扩大发展形成了劳动管理阶层。
 
劳动管理阶层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
 
主观愿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个人和集团的主观愿望,一方面是为了人类社会的主观愿望。两个主观愿望不会决然分开,决然分开的结果就是管理劳动的终止。两者只是以不同的比重存在于不同的历史阶段。
 
主观愿望从个人和集团利益出发,采取的方式方法以粗暴强制的面貌出现;主观愿望从人类社会利益出发,采取的方式方法以疏导引领的面貌出现。
 
主观愿望从人类社会利益出发,采取的方式方法又有简单和科学的区别。
 
单纯利用人的本能和单纯利用善良的社会愿望都是简单的方式方法。前者的方向可以导致残酷的人身剥削,后者的方向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宗教幻想。
 
劳动管理阶层早就发现了人类的生产力潜藏在人类本能之中的秘密,并且有史以来、一如既往地成功地利用至今;从不怀疑它的正确,从不顾虑它的代价。
 
源于一般动物的本能,人类具有首先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利益的自私性,基本的自私性是客观的正确的,无可厚非的。从基本的自私出发,人类的本能分为两个指向,一个是指向一般动物的带有自欺的本性,一个是指向遵循有序劳动规律的自律的本性。自欺性形成人类的卑劣品质,自律性形成人类的优良品质。自欺性是在基本满足自身物质精神需求之后,任然无止境地盲目的纷乱的为自身争取利益,并且从他人的劳动中夺取利益,直至用损害巨大的公共利益满足自身的微小利益;自律性是在基本满足自身物质精神需求之后,自觉地服从公共利益,继续为公共利益付出个人劳动,直至使用自身的基本利益,换取巨大的公共利益。人类的自律性是人类社会性的核心,人类的自欺性是人类本能的基本构成成分。人类的自律性最终大于人类的自欺性,从而带动人类的进步。
 
人类的自欺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人类要有方向地发展运动,就难免形成内部和外部的阻力因素。内部阻力因素表现为人类的自欺本能现象。自欺在个人自身表现为极端地自尊自信、自恨自责直至自残;在家庭和共有利害关系人群上表现为尔虞我诈和相互倾轧;在社会上表现为人体屠杀的军事战争以及政治、法律和经济剥削。自欺仅仅是人类本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利用人类的本能就不能摘除人类的自欺内含,即使排除不能排除的劳动管理阶层的个人意愿。
 
以中国为例,社会主义以前的利用人类本能主要的是基于剥削的目的,以后的利用是基于别无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构想,是局限于历史的合理的决策。
 
北京的交通拥堵,深层原因是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经济不畅,更深层原因是包括所有制问题在内的政治不畅。具体的是高度积累、闲置了大量的先进劳动工具和科学思想,以及本能指导下的无序劳动。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不是管理劳动的管理失误和自私自利,而是力不从心;是驾驭人类本能的力不从心,是驾驭本能中的自欺内含的力不从心。中外社会现实的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等都是从不同方向无情地揭示这一问题。
 
经济浪潮中此起彼伏、群起仿效的无数价格推手,社会劳动管理中四通八达的潜规则以及官场腐败、结党营私,根本不顾及所有制的框架界线,根本不顾及国民经济的边缘限制。个别集团劳动的巨大财富积累,不能等同于生产力的发展现象。因为他们的财富的很大成分来自于他们的劳动不因公众的利害而行止,不是他们自喻的英雄气魄和过人才智所使然。
 
历史的独裁和民主是一个劳动关系的两个方面,现代的劳动管理应该将独裁改称为劳动管理重点个人决定。个人决定与民主本身是正常的关系,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区别在于,个人决定的提出和实践的依据所包含的私利成分的多少和科学依据的多少。舍弃两个多少,妄议独裁和民主,都是无稽之谈。
 
彷徨于个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科学依据偏少的个人决定必定产生不良的管理结果;不顾社会利益,站在个人和集团利益之上的个人决定是卑劣的管理决定,必定产生显性或者隐性的管理恶果;充满私利的个人决定就是独裁。卑劣的管理经常故意颠倒混淆民主与集中以及民主与法制的正常关系;实质是利用民主范围的可以伸缩歪曲民主,利用管理权限的可以进退歪曲劳动管理。
 
没有针对管理劳动的明确定义和明确法则,受到法律制裁和震慑的经济犯罪和腐败官员,就有理由大呼冤枉和心理不平。振振有词的神圣法律也只能对此保持沉默。
 
不对生产关系作相应的根本调整,经济学家们自圆其说的精辟理论就会收效甚微,因为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指导不会是经济本身;劳动管理层出不穷的法令也会事倍功半,因为限制的法令不能注明每个无孔不入、欲罢不能的自欺者的具体姓名。
 
以不同经济理论指导的经济基础竞争,每次成败决定,公开的、最终添加的都是自欺的助剂;以不同劳动管理目标和方式引起的政治对抗,每次胜负结果,幕后的、终端维系的都是自欺的裙带。
 
不使用自欺和过度使用自欺都会导致经济、政治利益的损失,适度地使用自欺是一种艺术;最显像的自欺艺术是包含攻心为上的军事艺术。所有完美的艺术中,自欺艺术是唯一冷酷、无奈的艺术。这是使用对错作为判别方法的社会的归结,不是使用是否作为判别方法的哲学的归结。
 
科学思想排斥自欺艺术,科学思想实现条件接受自欺艺术。
 
人类的自欺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人类的自律性,即社会性,是从自然性继发的客观存在,是人类的社会属性。应该不断抛弃的是由基本自私性逆向行驶的自欺性。人类的自欺性在劳动过程中会逐渐减小比重,直至失去存在地位。人类的由基本自私性正向行驶的自律性会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加大比重,直至占据统治地位。自欺作用受制于自律,是有限度的趋向消减的,曾经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无限地夸大自欺的作用。
 
自欺不能从人类的本能中剥离出来。放任自欺本能,就会导致人类的停止。纵容、完全放任自欺本能,人类就会倒退到一般的动物之中。这是所有人类成员都不愿意看到情景。
 
人类发展需要刺激,但是需要的不是同类的功利的无奈的痛苦的刺激。
 
利用人类本能发展生产力是人类劳动管理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式,它的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
 
房地产业提醒的社会主义问题7
 
显而易见的代价就是:把人类历史进程中一步一步形成积累的优良品质退还给蛮荒世界。
 
别无选择逼迫出别无选择,逼迫出另有选择,另有间接条件可供利用。
 
自欺不可分割地包含在本能之中,生产力潜藏在本能之中,生产力的发展不可终止必须延续,就提出了减少本能利用和间接利用本能的问题。
 
减少利用就是在另有可以利用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少用本能。间接利用就是通过利用本能所生成创造的条件,达到利用本能的目的,从而逐步减弱自欺的负面效应。这个唯一的条件其实早就存在于生产力的内涵之中,它就是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劳动工具。
 
现代劳动工具的定义是:在人类劳动过程之中,通过变化劳动时间空间传递人类劳动,对劳动对象发生显著作用,从而获得比较大的有益劳动效果的形体和形态。
 
现代劳动工具的内含是:具有长短不同使用过程和针对具体劳动对象的具有具体作用的有形的劳动工具;专门的、多项综合的无形的科学技术;具有指导意义的无形的科学思想。
 
利用本能和利用本能所生成创造的劳动工具,对于发展生产力异曲同工;对于减少自欺成分,却能够形成明显的数量积累;能够形成两害取轻,两利取重的双向数量积累。中国的三大发明和瓦特的蒸汽机都可以为此做出深刻诠释。
 
未来的时代不是刺激本能的时代,而是刺激生产劳动工具生成创造的时代,解放生产力也将是一改对于本能的解放而为对于劳动工具的解放。
 
生成创造使用新型生产劳动工具,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大需要。新型劳动工具对于生产力的作用,惊人的大于人类徒手劳动的作用,惊人的大于使用落后生产劳动工具的作用。人类历史的进程,实质是生产劳动工具的发展进程。
 
劳动管理除去解放现存的劳动工具外,还要以激励和收购的方式,向国内外收集先进的劳动工具,大部分地无偿地交给人民使用;劳动管理应该使用大量的社会资本有偿购买知识产权,无偿或者低偿交给社会使用,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和发展。
 
深化细化知识产权制度,根本革新教育制度是实现解放劳动工具的主要途径。同时相应地限制形式的文凭、职称直接进入利益分配。
 
知识产权制度,应该上升为主要的首要的劳动制度。激励人类的发明创造,是现代劳动管理的根本内容。知识产权制度的落后,就是社会劳动管理的落后;知识产权制度的进步,就是社会劳动管理的进步。
 
原本来源于直接劳动的先进劳动工具,因为加工过程和维护的需要,被资本和权力制约起来。一方面是本来先进的劳动工具,在层层制约中与时俱旧;一方面是广大的人民由于资本和权力的制约,只能在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大的领域,使用相当落后的劳动工具。把资本和权力制约下的劳动工具解放给广大的人民,从而释放出更多更大的生产力,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减免税费和发放现金补贴,就让他们感恩戴德。
 
解放劳动工具的困难除了劳动管理的认识以外,还有广大人民的落后观念和技术上的无知,而落后和无知正是劳动管理的存在前提,解决落后和无知是劳动管理的根本任务。解放劳动工具是管理劳动和直接劳动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随意夸大直接劳动的落后和无知,等同于夸大管理劳动的落后和无知。如果以人民的落后无知而不去或者拖延解放劳动工具,就是在放弃劳动管理的职责。
 
解放生产力具有三个本质不同的含义和过程:解放人的生产本能,不使其受制于生产关系的约束而降低价值;解放劳动者必须使用的劳动工具,不使其受制于资本和权力的约束而丧失作用;解放劳动者本身,不使其永久的依赖于物质利益而存在。以往的人类劳动管理史主要的是解放本能的过程,接续的应该是解放劳动工具的过程,未来的应该是解放劳动者本身的过程。
 
这里遵循的不是个人的意愿,遵循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创造使用劳动工具上,不断地取得显著进步,人类才可以自豪地声称:人类与一般动物的距离越来越大,人类与一般动物具有越来越显著的区别;人类在脚踏实地地进步,人类在真实地进步。
 
七、私有制和个人身份所有制
 
与所有制紧密相连的是生产资源。现代生产资源的定义是:在人类相对的劳动过程以外,通过接受人类劳动,发生自身变化,产生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精神利益的形体形态。
 
现代生产资源包括:一是以被动形式劳动的人类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人力资源,二是人类以外的固定和非固定的有形无形的可以接受人类劳动产生物质精神利益的自然资源。
 
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劳动者不因为劳动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而产生权利和义务的差别。劳动者以自身的劳动质量参与劳动利益分配,即现行的按劳分配。
 
重点是自然资源参与劳动利益分配。自然资源参与劳动利益分配有两层含义:一是使用自然资源的劳动必须支付相应的资源占用消耗费用;二是源于使用自然资源产生的物质精神利益,根据使用自然资源质量在劳动效果中的比重,取得相应的直接利益分配。所谓直接就是:与工资、利润分成同时平行的参与分配,不是以税收、征收、摊派的方式获取利益分配。自然资源从劳动利益分配中取得的利益,也不是象税收一样用于劳动管理费用,而是公平地用于全体社会成员,主要地是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
 
生产资源公有制就是,一切资源归全人类共同所有;局部的公有制,生产资源归局部的全体人员共同所有。
 
私有制是仅仅以社会财产为指向的社会财产归属私人所有的政治制度。体现人类对物质需求的依赖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所称的私有制,已经不是原义的私有制,其实是家庭财产所有制。
 
应该历史的代之而行的是,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源公有制的基础之上随集体财产所有制、家庭财产所有制逐层下降的,从家庭财产所有制中分析出来给予彻底根本完善的个人社会身份所有制。
 
同时需要明确定义的还有:单元劳动阶层的农民工和企业员工。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固定正常劳动环境条件的离散的企业员工,经济地位在农民工以下,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农民工称谓仅是对个人劳动价值的承认,用于社会是不完整不尊重的概念。
 
私有制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产品稍有富余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并不是统治剥削阶级的主观意愿。它是保持生产力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私有制本身并无过错,私有制的问题在于其受制于暴力和强权,只许暴力和强权享受私有制的利益。
 
原始人因为固定的配偶和子女关系组成了原始的家庭,原始人和原始家庭成员,以个人和家庭的生产劳动价值进入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享受相应的权利。
 
所有制的出现,实质是承认人的劳动存在,实质是明确个人家庭所承载的权利和义务。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管理阶层,即统治剥削阶级使用暴力和强制手段,在私有制的框架中,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剥夺了人民的权利,只是重点地保留劳动者的劳动义务。
 
房地产业提醒的社会主义问题8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维持管理统治的工具,个人家庭是私有制的实际接受元。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名称身份,成为接受符号。统计这种符号是维持统治管理的需要,由此形成了历史的家庭户籍制度。家庭户籍制承载着私有制直至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任然难解难分。实际管理上却一直处于绝然分离的状态。
 
私有制的劳动管理目标是剥削,是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所以私有制社会根本不必把家庭户籍制与私有制合并在一起;公有制的劳动管理目标,决定了把两者合一已经成为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应该区分出的是集体所有制、家庭所有制和个人身份所有制。私有制应该退出社会历史。这里明确强调的是:经济阶层的存在,经济阶级的结束及剥削制度的结束。
 
个人和家庭成员承载的私有制,具有凝聚劳动力,维持接续生产力的功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极端,在文革共产主义的狂潮下,任然保留了资本主义的尾巴自留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又让私有制堂皇复出,并不是公有制的劳动管理象私有制的劳动管理一样挚爱私有制,而是客观公正地对待私有制中的个人和家庭成员中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现行的户口制度、档案制度、工资制度、财产制度、政治制度对个人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实行繁琐模糊的分散管理,制约了个人的劳动自由,也就制约了个人的权利义务,也就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个人身份所有制的定义是:社会对个人社会价值的综合确认制度。体现人类对物质需求的自由性。
 
个人身份所有制的内含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个人应该享有,已经享有和还没有享有的社会权利;个人应该履行,已经履行和还没有履行的社会义务;个人应该享有,已经享有和还没有享有的社会保障;个人受保护的财产登记;个人的社会业绩和社会荣誉。
 
个人身份所有制的内含可以用马克思的语言概括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个人出现的社会错误、过失以及违法犯罪行为永远不进入个人身份所有制的内容,由对应部门另行管理。
 
个人身份所有制的全部内容,可以根据劳动需要合法顺畅地整体转移;社会保障享受处所可以在出生地、劳动地、劳动结束地之间自由选择。转移和选择包括统一制度下的所有领域,包括在直接劳动和管理劳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选择。同属劳动的管理劳动和直接劳动之间必须具有顺畅的交流渠道,具有相互交流服务的规定义务。
 
个人身份所有制的意义是:离开片面的财产归属,第一次使用所有制形式,完整地刻画了人的社会价值;在个人财产私有制的内含上加入了个人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的内含,使得人类的价值具有了完整性和完美性;个人能够借此集中明确地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努力扩大自身的社会价值;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自由,实现生产力的更大发展,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性的自由。
 
把个人价值合并融为一体,使得个人劳动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支配自由。凡是接受个人劳动的行业,就必须同时接受个人身份所有制携带的所有权利和义务;不能只接受劳动,不接受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这是对生产力的解放,是对个人的劳动权利义务的尊重,是公有制劳动管理的需要。能够使个人劳动更有独立性,因此也更有社会性。越来越多的用工荒正在揭示这一问题。
 
现在拥有土地长期使用权的农民,所使用的土地以股份形式加入社会生产。保留长期使用权的首先交纳资源利用费用,同时可以获取经营使用利益。放弃长期使用权的,转化为相应的社会保障,储存到个人身份所有制档案,用于个人社会保障享受。转移长期使用权的,可以退出原地长期使用权,再在接受地办理转移手续,接续保留长期使用权,交纳资源利用费。
 
农民以外、土地以外的住房等固定资产,采取和土地一样的对待方式。
 
可以移动的资产,保留社会流转权的,以税收调节利益收入;放弃社会流转权交由社会管理的,一律转化为附加社会保障,储存到个人身份所有制档案。
 
所有长期固定的生产(生活)资源,只能定向转化为社会保障,不能自由处置,不能转赠、转卖,不能遗赠继承。成年子女从社会自然接受平等的社会保障和临时资源使用权,不必从家长名下接受社会保障。新一代社会人,没有使用固定资产换取社会保障的问题。
 
社会保障分为,全民统一的基本保障和不统一的附加保障。附加保障是历史形成的固定资产转化的社会保障和个人劳动所得转化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享受地可以自由选择。
 
社会保障分为基本保障和附加保障,基本保障由社会负责提供;附加保障是对基本保障的分级优化管理,附加保障的质量由个人原有的固定资产回归社会转化,也可以由个人非固定资产直接转化。由于附加保障的不同质量,附加社会保障实行分级享受。社会保障实行全社会分级平衡。社会保障内容包括:饮食、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娱乐等基本内容。
 
同时要明确告知人民,个人身份所有制,因为附加社会保障的规定,任然不是平等的制度;新一代人民,没有长期固定资产交换附加社会保障的权利,任然有劳动所得转化附加社会保障的权利,任然有临时使用生产资源的权利,所以任然不是绝对的平等;绝对的平等只能在更高的社会阶段实现。
 
劳动管理设置劳动评估执行,资源评估执行,社会保障评估执行等部门,负责对上述权利的管理落实。
 
现代财产继承制度,应该逐步撤销对固定和非固定资产的继承,保留和坚持对知识产权和劳动工具的继承。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应该制定明确的步骤,由按劳分配,逐步过渡为按生产资源分配再公平分配给全体社会成员的分配,直至放弃按劳分配,实现全面的共产主义。
 
人类历史上的被动刺激本能的劳动管理,也将由主动地健康的自觉地接受激励本能所代替。人类自由地尽情地享受本能激励,从而获得健康完美的发展。
 
通过越来越大的社会保障质量,家庭的社会功能也将逐步由社会所代替,个人身份所有制也将逐步失去经济意义;家庭仅仅保留婚姻关系的社会属性,其本质同时也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人类由物质主导的内部矛盾因此完全化解,人类自然性与社会性达到最纯洁、最和谐完美的的统一,人类也因此进入高级的理想的最美好的社会。
 
坚定地明确劳动和管理劳动的定义;坚定地执行生产资源参与劳动利益分配转用于社会保障;坚定地放弃解放本能,迅速走进解放劳动工具的历史;坚定地离开片面的财产归属框架,使用所有制形式完整地刻画个人的社会价值;这四条清楚的劳动管理纲领构成一条明白的人类前进大道。通过这条大道,人类可以走出所有屏障,亲切而不隔膜的,真实而不虚幻的感受到共产主义的灿烂阳光。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这是一股妖风
  3.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4.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这是一股妖风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