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重温这两句名言,感同身受,格外深刻和光明。
我是恢复高考后,首届考取大学的学生,就读于江苏师范学院政教系,今苏州大学。读大学不久,全国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大谈论。这场讨论,是对文革极左思想的纠正,也是为后来的改革开发作理论服务的思想启蒙。
事隔三十多年,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当年的背景,是在极左理论的政治威慑下,中国人的精神被扭曲异化,本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越来越不能适应人类丰富实践发展的需要,理论成为灰色的、僵硬的,而个人也成为理论框框的“套中人”,生活中的实践离社会主义教条理论所描绘的美好世界,相去甚远,甚至在一些重大地方风马牛不相及。
理论越来越落后于实践,理论越来越变成灰色,理论越来越远离真理,这种社会状况,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称之为意识落后于存在。
后来,中国的政治改变航向,几乎是与原来的政治方向背道而驰,所谓拨乱反正。但是这个“正”是什么“正”,当初并不清楚,于是“摸着石头过河”,渐渐上层的思路一致了,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社会口号,而市场经济理论是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于是中国经济开始全面的市场化,中国的政治变成彻底的“唯物主义”,变成金钱政治,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各地政府以GDP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
于是中国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代表”西方经济学,顶礼膜拜,各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门庭若市,中国的优秀学子趋之若鹜,中国的社会“精英”将西方经济学视同为永恒神圣的社会经济规律。
其实,把经济学视同为自然科学,将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作为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和研究对象,既是是西方经济文化的高级文明,也是西方文化价值最重大的谬误。
这种荒谬的本质是把人的经济活动,彻底的归为物质活动,因为只有归为物质性的活动,才会表现出自然属性一样的客观规律,人们才能像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一样,精确的发现、检验和规范人类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即发现像自然界物质运动一样的社会经济规律。
一句话,把经济学当作自然科学来研究,就是见物不见人,或者说把人等同于物质。
在马克思的唯物经济史观中也有这种极端认识,正是这种极端思想导致马克思的唯生产力理论和哲学价值的自相矛盾(请阅读刘泰特谈话十一《马克思的实践史观和价值理想》)。
西方经济学把人当做物来研究,必然是对人类社会经济关系进行全面的物化,这种物化又必然把社会文化全面的导向庸俗化,其结果是把人类一切美好的文化精神连根拔掉,把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片面的引向唯一的金钱方向发展。
西方经济学有着十分美丽的外衣,它主张平等自由竞争,仿佛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伊甸园,但是这个伊甸园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魔鬼撒旦,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彻底的解放人类的无限的物质欲望。用 许小年 先生的话来讲,就是人类不必克己。
一开始,人类禁不住诱惑,会听从撒旦的驱使,但是人类越来越会发现,撒旦送来的不是香花,而是致命的毒草。
西方经济学所依据和追求的市场经济理论的和谐完美,以及美好的人权价值图景,根本是子虚乌有。
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西方经济学演绎出来的贪婪腐朽性,突出的是疯狂的创造虚拟的金融衍生品,或者相互尔虞我诈,你死我活;或者相互勾结,搞乱全球经济,浑水摸鱼,用索罗斯的语言是依据丛林法则,不择手段的联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弱肉强食。
在国家资本主义加权贵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西方经济学演绎出来的贪婪腐朽性加上愚蠢性,突出的表现:
是GDP主义;是荒唐的把房屋消费品当作投资品种;是对大自然不计后果的进行掠夺性开发和污染;是不惜牺牲本国资源和环境,以及牺牲中国劳动力的价值,对人民币人为的长期低估,以创造和攫取资本的剩余价值,美名曰“人口红利”,以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买椟还珠的寓言,讽刺价值判断的本末颠倒,而在物质文化泛滥成灾的时下中国,买椟还珠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由于国情差别,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腐蚀表现方式和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迥然不同,但是它们被伤害的根源都是来自于西方经济学文化金钱挂帅的精神。只是中国表现的更为野蛮,被金钱俘虏的更彻底,社会文化自杀的速度也更快。
张维迎主张“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实现彻底的市场自由经济,的确凯恩斯的“挖坑”经济刺激政策,再明白不过的显露了资本主义经济腐朽的物质性,但是凯恩斯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文化的“末”,而张维迎却要本不要末,在文化逻辑上是混乱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笔者再次深深感到孔子思想的精深和博大。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年代,“克己”的意义主要在于人与人相互关系方面,而在今天“克己”的思想还要肩负更为艰巨的重大责任,“克己”的意义已扩大到人类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更大的时空领域,“克己”的文化对于今天全人类的生死存亡都具有普遍的决定性意义。
人类要处理好同身边自然环境的关系,就必须更弦易辙,否定和抛弃以人的物质经济利益为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西方经济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国市场经济道路的实践,是证明了中国纸醉金迷的经济越来越繁华富裕,但是也证明了中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被挥霍浪费,环境越来越被破坏,人文精神越来越被金钱收买,两者相抵,中国的经济文化是更好呢?还是得不偿失?对于三十多年的中国市场实践,应该如何理性的反思和价值判断?
毫无疑问,用牺牲资源和环境换来的繁荣是注定不可持续的,是会昙花一现的。
改革开放的实践,正在发出呼救的警报: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已经触礁,需要再次拨乱反正,重新启蒙!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