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错”的错别字
有人(网易陈国强的微博2011年2月26日)在微博说“这年头,到处可见错别字。”并列出“ 植树造零;白收起家;勤捞致富;择油录取;得财兼币;检查宴收;大力支吃;为民储害; 提钱释放;攻官小姐” 等10几个。对此,网民七嘴八舌跟帖热议。有的感叹道,好个“为民储害”,真吓人;有的调侃说,呵呵,“择油录取”,这里面油水不少啊;有的正色道,造成错别字的根源是道德沦丧,社会大多群体支持了一个错误的价值观,例如:在大多数国人眼里托当官的熟人办事是很正常的,公车私用是很正常的,捞点小油水是很正常的等等,而没有把这些事跟“自家先人的脸”联系起来。有的直抒胸臆道,这不是错别字啊,都是正而八经的事实。有的幽默道: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这些是通假字哦。
我认为,以上议论也是民意的一个缩影,所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这些错别字虽然别有用心,但所反映的事实是存在,或部分存在的,所指出的性质是严重的,且大多冲着花样翻新、巧立名目、瞒天过海、手段百出的腐败行为而来。前些年就有人把“前赴后继”这个成语改为“前腐后继”,并用此语来形容腐败“可持续”的刚性。年年“两会”上,“反腐倡廉”都是代表委员不得不批评的话题。时下,“两会”召开在即,“反腐倡廉”位列征集话题的前三位,再次体现出公众的关注度。因此,置换到这些固定语中的错别字反映了部分现实,抨击了官场的污秽龌龊,显示出民间的幽默,人民的智慧,不失为一封封形象生动的“举报信”。另一方面,这些错别字,也折射出反腐的严峻形势,以及老百姓虽然有些无奈但呼吁加强反腐的情绪。从这个利害上说,这些错别字没有“错”:内容没有错,事实没有错,表达没有错:既然已经与原词语的词意是两回事,何错之有?不但没有错,而且还有一大利好。那就是可以引起我们对这30余年改开“搞活”的深刻反省:为什么以前领导能身当士卒,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前赴后继”,现在却是勤捞致富,为民储害,“前腐后继”?还进一步警醒我们,要杜绝这些领导和领域内的腐败;最好的办法就是开门反腐,强化群众监督。试想,如果我们对公权的监督没有漏洞,如果我们放手发动群众,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化管理,在为民办事中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那么,民间还会有这些生造的“错别字”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