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基于最近七八年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中国金融发展形势不错。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体系损失较小。在危机后世界金融格局重组中,中国整体的金融实力不是下降了,而是相对提高了。而且,中国政府和中国金融界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悟到了不少东西。因此,与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这段较长的时间相比,相信今后中国可以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取得比这30多年更快、更具实质性的发展,即基于中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实力,再用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应该有条件实现中国金融的更大开放。
第二,海内外专家普遍预测,到2030年左右,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高盛公司专家在2003年预测是2041年,后预测是2027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预测:早在21世纪20年代中后期,晚则在40年代中期;日本内阁府有关报告预测在2030年。
第三,2009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要把上海办成与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意味着,包括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为主要内容的中国金融大开放的时限初定为2020年。既然以2020年为界,自然是有实质性的内容部署。
第四,我国的经济规划是以五年为一个规划期。选择2020年为界,约十年时间,正好是“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时期,这可与政府金融战略部署,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其他相关领域的重大改革与开放事宜一并考虑,并尽可能衔接配合,以期取得更大的效应。(以上摘自网上报道,《战略》文前言。)
从以上的逻辑来看夏斌先生作为一个学者对中国金融战略的思考思路是:“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怎么看?怎么解决?汇率改革、资本项下开放、国际收支失衡、国内金融各项改革、金融对外开放、谨防资产泡沫,以及巨额外汇储备运用、上海国际金融市场建设问题等,一个又一个问题,孤立地看,应怎么解决?放在一起看,解决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孰前孰后,又应怎么解决(来源:同上)?”而从提出了相应的战略目标“夏斌说,“未来10年,将是我国金融大发展、大变化的10年,中国有望从‘发展中、转轨、非中心货币、大国经济体’特征的国家,变为‘发达、成熟、人民币国际化、全球经济的领导者’特征的国家。”
为此,具体实施措施是: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造一条战略航母,以实现上述目标的得以实现。
夏斌先生从逻辑出发,其逻辑链条的出发点在哪里呢,而逻辑链条的终点又在何方呢?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来说夏斌先生显然是个优秀的学者,但作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战略来说,夏斌先生丢掉了国家的主语来谈经济与战略,显然是对政治经济学的一种偏科,在缺失国家社会战略的思考情况下,尤其是国家社会对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夏斌先生的思考与研究真正成为了国家2020金融战略的既定方针,那么,这样一艘巨轮在全球政治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必定是新时代的“泰坦尼克号”沉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