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与“三失”:前因后果
“三不”者,国民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者也。这是温总理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原话。笔者总结的“三失”,指的是经济管理中的失策、失衡、失控。强行推行养老双轨制,致使国有企业“两个退休高工不如一个事业单位的守门工”。强行大规模推行“国退民进”,“公减私进”,致使大批国有企业破产,上千万职工下岗。长期不建或缓建保障房,却纵容房地产商大上商品房,以致房价形同天价。在农村,长期不抓基本建设,特别是水利基础建设,致使天旱水涝劳命伤农。这些是不是失策?光讲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致使东部越来越富,西部越来越穷,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贫富差距急剧拉大;收入福利一味向“官本位”等倾斜,致使几千上万毕业生争抢一个公务员位子,而不愿去工厂企业当工人,以致“民工荒”慌了的岂止一线劳力;光讲又快又多发展,一味粗放黑排,搞GDP崇拜,环保不保,岂能不失衡?房价失控,物价失控,内需拉不动;基层、农村,大学生不愿去,农民进了城也不愿回去,致使农村劳力精力智力长期不“给力”,所谓“新农村”又新在哪儿?诸如此类,方方面面,都折射出一个“三失”的问题。
显而易见,“三失”是因,“三不”是果,前因后果,造成了今天不公开的腐败,不公平市场,不公正的国民待遇,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老公”。即公家、公益、集体的利益。
而要解决“三不”问题,就得找准“三失”的原因,及时果断的对症下药,拨乱反正。为此,有关部门必须统一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勇于纠正错误,对错误的政策,错误的改革,错误的法规进行清理,予以取消,重新拿出科学的、有效的、有利于精神文明的政策法规来。果如此,才可能不被精蝇们见缝生蛆,趁机发难,才可能搞好经济,惠及百姓,做大“民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