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国:一招制胜:航空发动机是战略产业
田忠国
今天读到一则报道,其中介绍了“昆仑”发动机总师严成忠四十年的奋斗经历,令人感动。但是,我们也读到这样的情景,因研究过程受挫,几度差点下马。
其实,航空发动机是战略产业,是不可以随便下马的,因为,新项目,特别是没有任何已有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研究周期一是长,二是挫折不断,甚至遇到自认为不可跨越的技术门坎,也是必然的。即便在一定时间内真的遇到了不可跨越的技术门坎,那怕看起来遥遥无期,做为国家战略产业,也是必须坚持的。因为,从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说,航空发动机的速度、质量,在未来或者近期的战争中,具有战略制胜的重大意义。如果一旦停下了,即便停个一年二年,在技术缩短的基础上,就可能导致落下更远的距离。
再则,从逻辑上讲,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新的难点,恰恰证明在技术上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种时候,国家应拿出更多的支持与鼓励,而不是冷冰冰的下马。换言之,航空发动机是个技术积累的过程,遇到新难题必然预示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每一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积累起来,就是一个科学成长的过程。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到了关键期就下马的悲剧,比如运十飞机。
其实,凡是重大国家战略项目,不论是立项上马的还是未立项上马的,立项上马的,再难也不可停下来,未立项上马的,只要能够占居世界科学制高点的,都应尽快立项、尽快上马。或许有人,全新的项目可能没有人才。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任何人才都是在科研项目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也就是说,人才也和技术积累一样,是个发现、培养与积累的过程,而且,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也是激活科研人员创造潜力的平台。
当然,我不是科研人员,不懂得航空发动机是如何研发的,所以,只能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供人们共同思考。但是,“昆仑”发动机定型量产这一现象上看,从逻辑上预示着,航空发动机开始了技术提升和加速度开发的过程,同时,我们认为,从逻辑上说,中国在继续开发航空发动机的同时,再组织一支人马,绕过现有的航空发动机路子,找到一条新路。过去我们曾设想,中国可以制造吸收宇宙能量的发动机,彻底解决离开现有能源就无法飞行的问题。我们产生这个想法时,也感觉幻想大于实现的可能。
但是,今天读到一则以《世界最先进的真空能发动机在中国即将攻关成功》为题的报道,其中高歌先生说:
“除了真空能发动机,下一代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就是反质子发动机,研究的序幕已经拉开。2003年7月,美国NASA把反质子发动机列为今后十年的三大绝密项目之一。反质子发动机制成以后,将会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提供非常强劲的动力,因为它可实现全部的质能互换。高歌说:"美国人能不能成功,我不做评论,美国人走的方向和技术细节我们也不清楚。但我们也不必一天到晚跟着他们后面走,我们可以走出中国人自己的路。以中国人的智慧,完全可以自主创新做出这些东西来。 ”
在该文中高歌先生还说:
“"界变"和物质的"相变"是完全不同的,和"质变"也有区别,真空就是一个界变点,物质和真空相互作用会发生能量形态和物理属性上的突变。可以说,真空的重大作用就是使物质能够发生界变,而界变能够使正熵过程变成负熵过程,正物质变成反物质。真空中的暗物质具有吸聚作用,可增强旋涡的旋转,这就是旋涡真空能动力系统的基础原理。"”
高歌先生的研究成果,证明我们从哲学层面的思考并非是虚妄的幻想,实际上,高歌先生从应用层面早就做这方面的研究了。祝愿高歌先生早日成功,同时祝愿中国航空发动机新品种早日成为现实。
2011-5-26
附:《世界最先进的真空能发动机在中国即将攻关成功》
http://www.xici.net/d114089713.htm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