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是西方世界的历史本体论
(黄凤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两极世界理论的竞争者沃勒斯坦提出了世界体系理论。他声称自己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而,即超越了既有社会科学的以国家为单位和马克思主义以社会性质为单位的研究范式,并提出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体系理论。该世界体系是一个,中心区集中了发达国家、边缘区集中了发展中国家、位于两者之间的地带集中了那些较发达国家的不均衡的和不平等的结构体系。
他超越既有社会科学了吗?不是早就有人提出互存、中心-边陲的国际关系理论了吗!他超越马克思主义了吗?马克思对人类历史上的社会类型作了五个分类,但是他的唯物史观却没有正确说明这些社会类型的历史替换机制。沃勒斯坦构建的单机世界体系就缺乏对这种唯物辩证法所象征的社会类型的历史替换动力或机制的描述。如果他的世界体系公式修改为“具有相对落后的社会类型的发达地区-失序的不发达地区-具有更先进的社会类型的不发达地区”,笔者会认为他是天才。不过,他所提倡的长时段、大历史的研究方法是可取的,因为这至少告诉我们人类的国家或地区的实践在时空上是互相联系的。这符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不过本体论者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两极世界理论是对长时段的世界历史的一种基于历史经验的继承了马克思的五个社会形态分类的理论抽象。构成两极的重心国家,可能分别是两个具有比较社会实践先进性的国家,也可能一极是超重心国家,而另一极是几个相对次重心的国家所组成。因此,两极是一种抽象。两极重心国家之间的非重心国家依据其社会实践先进性程度和重心等级或多或少地拥有两极的抽象属性。重心等级越低的国家,其内部秩序越分裂,因为它几乎平分了两极的抽象属性。先进的和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都得以在这些国家中体现。两极在长时段的大历史联系中竞争,构成了社会类型替换的历史动力和机制。
任何不能对所描述的对象的生成原因作出描述或实践保留的,都是本体论的。沃勒斯坦的单极世界理论不能向我们说明社会类型的替换动力,是因为他犯了西方社会科学的通病:西方中心主义。忽略了主体的一切价值考量都是本体论的,他用目前西方世界自然实践的价值观否定东方世界社会实践的价值观,就是忽略了主体。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是一种历史本体论。这种本体论不否认世界是普遍的时空联系的,但是忽略了联系的持续性和阶段性。这跟质变、量变的道理一样。忽略了联系的阶段性,在他的理论中就忽略了社会形态的替换机制。他将犯经济决定论一样的错误,社会形态会在自然实践或生产力的发展中自然长进。而这种自然长进是神秘的,是反实践的认识论。因此,他的理论是西方世界的历史本体论。
(2011年9月19日)
科学学学派: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Fengli
两极世界秩序图: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4399&do=blog&id=44349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