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没有销售渠道的中国制造已经快走到尽头,目前大概有四条路可以走,部分产业升级,部分产业倒闭和部分中西部承接和部分外资离开。其中,部分产业升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是我们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依靠外资,到自立自强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可能非常痛苦和困难。但是,这是个不得不进行的战略调整。
回顾毛泽东时代两弹一星的发展历程,对我们今天的转型是很有帮助的。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4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毛泽东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回味毛泽东的“勋章”说,或许也隐含着——他既没忘赫鲁晓夫带给中国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也没忘苏联曾经给中国的帮助。
两弹一星的起步也是“依靠外资”。 “依靠外资”,依靠别人的技术资金,是发展一个项目最短时间,最低成本和最佳路径的必然选择。能够依靠的时候为什么不依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依靠都是暂时的,最终都是“不可靠”! 从《毛泽东想给赫鲁晓夫颁奖 达赖曾盗卖“藏财”》文章中抄来一段:
“ 按照中国学者的研究: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虽然应邀参加了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但就在天安门城楼之上,与中方积怨渐深的这位苏共第一书记,竟采取突然袭击方式,对毛泽东说:“关于苏联协助中国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是不是把专家撤回去?”
毛泽东则不卑不亢,坦诚回答:如果你们的专家要撤走,“我们可以自己试试,这对我们也是个锻炼!如果你们能在技术上继续帮助我们一下,当然更好,如果确实不能帮助,那就是你们考虑决定的事了。”
外交部第三批解密的档案,印证了中国学者的上述论述。苏联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一事,就这样拖了下来。直至1960年7月,赫鲁晓夫单方撕毁了中苏合作协定,停止帮助中国,撤走所有援华专家。”
赫鲁晓夫可能以为毛泽东会求他,可惜“毛泽东不卑不亢”, “我们可以自己试试”!毛泽东的自信成就了我们的两弹一星,毛泽东的自力更生精神更让我们后人受用无穷。
毛泽东的底气何来?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年轻时的诗词就充满了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精神。
1937年11月15日,当国共第二合作谈判进行时,他电告周恩来和朱德:“我们的计划要放在他们不答应不兑现不可靠时还是能够干下去这样一个基点上”。
毛泽东1937年的电报好像是说给两弹一星工程人员听的。因为,两弹一星工程就是在赫鲁晓夫“不答应不兑现不可靠”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完成的。
这不就是“自力更生”的意思吗?毛泽东后来进一步表述过,“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可见,毛泽东底气十足。有了这个“基点”,毛泽东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长期依靠别人的技术资金,便宜,简单,见效快,而且,看上去很美。但如果没有思想和行动的准备,在别人“不答应不兑现不可靠”时就会丧失自我,变得非常被动。
长期依靠别人其实是一剂安眠药,依靠时间久了,产生依赖,昏昏欲睡,研发队伍变成了“山寨”队伍,久而久之变成为邯郸学步,自己连路也不会走了。
南美很多国家,曾经GDP高歌猛进,一直是外资引领各国,把这些国家GDP往上拉,政府民众外资皆大欢喜,一直把你带到悬崖边,看那美丽无限的风光。
突然,风向一变,各有各的理由,又是投资成本高,又是利润低,外资带着资金技术走了,把你留在悬崖边。面对没有核心产业的GDP,这些国家政府和民众像坐过山车一样回到原地。
连世界银行的行长都明明白白告诉你,人均3000—8000美元是陷阱。为什么是陷阱?你没有核心技术,你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
今天的中国制造要转变到中国创造,也应该学习借鉴两弹一星的精神,举全国之力集合一批研究队伍,联合攻关,肯定可以产生一些引领超过别人的核心技术产业。
资金应该不是问题,组织技术工程队伍也有条件,关键的关键是学习毛泽东的精神,自立自强,把指导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