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华网发了一组图片新闻《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百姓的福根》,第一张图片和说明是——
9月25日,张福根在畅谈他的创业四部曲——“劈山修路、深打旱井、植树造林、发展旅游”。
在巍巍太行海拔800米的深山里,有一位72岁的庄稼汉,他憨厚热情,骨子里透着太行人的大情大性大爱,他就是50多年带领村民战天斗地的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支部书记张福根,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百姓的福根”。白泉村没有泉,群众吃水、出山难,曾是太行山里出了名的贫困山村,从福根早年的励志诗作“蹬破地球闯开天,单手举起太行山”看得出,这个大山之子有着要改变穷山村的雄心壮志。几十年来,他带领村民劈山修路,修通了白泉通往山外的22公里水泥路;深打旱井,52年打了1685眼井;植树造林,凭借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镢头一张锨,绿化了2万亩荒山;发展旅游,建了个白泉山庄,开辟景点搞旅游致富。这就是福根的创业四部曲。72岁的福根老人虽然一只眼睛失明,一只眼睛只有0.4的视力,可他干起活来仍然一个顶几个,每天5点就起床,一点也闲不住。福根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通往白泉村景区的路上,村民在路面上刻上了“福根路”。没有福根,哪有这一条条水泥路。福根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但每次选举乡亲们还选他。村民说,福根活到一百岁,就让他把支书当到一百岁。春节,村民们自发在村委会贴了副对联:“半生辛劳富白泉,一腔热血为百姓”,横批:“不忘福根”。( 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第二张图片和说明也很有意思——
9月25日,福根(左)和参加修路的村民一起在一个石磨边吃午饭。福根不吃桌,总是一碗面。他给群众承诺:我要拿群众一分钱就砍了我的手,喝群众一口酒就割了我的舌头。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白泉村支部书记张福根的这种精神,实际上是保持了当年的红旗渠精神。当年的红旗渠动工于非常艰苦的1960年,经过十年春秋,在十万林州儿女的艰苦奋斗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谱写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赞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但修出了红旗渠结束了林馅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造福于百姓,同时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张福根这样的先进模范人物,基层集体的优秀带头人,为百姓留下了“福根”。
毛主席曾指出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个教育靠谁去做?靠茅于轼那样早就想搞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去做吗?当然不行。对农民最好的教育就是为农民树立榜样,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张福根这样的带头人,让农民自己教育自己。实际上,当年像张福根这样的基层带头人在农业学大寨中已经大批涌现出来,像小岗村那样的生产队就是在安徽也是很落后的地方了。可是一些人中了邪,偏偏把非常落后自私的小岗村拉出来作为农民的榜样。这一拉,让千千万万的“张福根”失去了方向,也让广大的农民失去了“福根”。
好在还有一些张福根这样的共产党人坚持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中国农村应该走什么路,让人们看到灿烂的希望。我们的领导同志则应该看到,72岁的支部书记张福根需要年轻的接班人了,要把“百姓的福根”长期留下来,永远传下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