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人所写《看“哑语啊”的〈夜半狼嚎〉》中,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正是在数以亿计的老一代的批判旧世界中,由他们亲手建设开创了一个“五毒”俱尽的新世界:一个没有黄赌毒和少有贪贿盗抢的全新世界,一个人人学雷锋做雷锋处处有雷锋的全新世界。”
“哑语啊”随即来了一篇《牵着狼狗找粪疾……》,列举了几件“事实”进行反驳。其中的一件是:
“ 1966年8月18日 ,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上百万年轻人欢呼‘毛主席万岁’,雀跃‘小鬼解放’,可是待到晚上,军队去收拾现场,到处是金块,那里来的,从地主资本家手里抢来,被自己的过分激动给弄丢了。”
问及他的出处,他答:“这个您得去问叶向真,是叶剑英给他说的,那时间叶剑英负责首都治安。”
按照他的指点,叶向真还真“找到”了。她在《我与父亲的文革岁月》中说:
“1966年毛泽东先后8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当时首都治安由父亲管,有一次他一回来就说‘糟了’,因为红卫兵走了以后,在天安门广场发现了很多金条。实际是当时红卫兵抄家,把人家的家底儿都抢了来,金子就放在自己口袋里,结果一高兴,一挤,金条从兜里掉出去了。父亲非常感慨地说了一句:‘如果这样下去,年轻人不知道会学成什么样!’”
叶向真是叶剑英元帅的二女儿,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不过,这一串闪光头衔之前的叶向真,文革初期还有两个头衔:中央戏剧学院“造反派”组织“毛泽东主义红卫兵”的首领,首都艺术院校的“造反派”领袖。
对照哑语啊与叶向真的这两段话,虽然基本内容相同,即叶帅说过红卫兵抢金条。但是哑语啊在传播这则信息时,还是用了一点心计:首先,他将叶向真说的模糊时间概念“有一次”改成了具体时间1966年8月18日。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改动了,它起的作用是增加事件的可信度,以期迷惑更多的人。其次,他将叶向真说的“红卫兵走了以后,在天安门广场发现了很多金条”改为“军队去收拾现场,(发现)到处是金块”,叶向真没有确指的“发现金条的人”在这里被他确指为“军队”了。目的同样是为了增加事件的可信度。其三,他将叶向真说的“发现很多金条”改成了“到处是金块”。这一改可就非同小可了。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十来根二十来根一两重的金条就够得上“很多”的。“到处是金块”就远非“很多”两个字所能包容得下的了。天安门广场面积44万平米,平均十平方米一根就得有4万4千根!所以,哑语啊的“到处是”替代“有很多”以后,抢金条的红卫兵人数就平空增加了几百倍或是数千倍!
这就是哑语啊这位传谣者对这一事件的添枝加叶或谓之添油加醋。本想扩大事件的严重程度增加事件的可信度,谁知所得却正好相反。
那么,去掉了“枝叶油醋”的“红卫兵抢金条”是否就真实可信了呢?下面我们来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1、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是一件大事,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喊去就去的。被接见的红卫兵当天一起床就得作准备,所以,这一天,他们绝对没有时间去“抢金条”!
2、北京本地的红卫兵“抢金条”的时间起码应在前一天。这就叫人很难理解了。有心“抢金条”的他们,为什么不把金条收藏在家里而要在第二天带在身上,让金条到天安门去铺地板!?
3、外地来的红卫兵就叫人更难理解了,因为他们能“抢金条”的“势力范围”仅限于自己的居住地。有心“抢金条”的他们怎么会这样傻,竟然千里迢迢的把好不容易抢来的金条带到天安门来铺地板!?
4、黄金是一种重金属,其比重将近是水的20倍。装在口袋里的金条不可能会像叶向真说的“一高兴,一挤,金条(就)从兜里掉出去了”。挤,肯定挤不出。谁要不信,你就找几个人挤挤试试(没有金块可以用替代物),看能不能把它们挤出来。当然,如果是弯腰的话,倒有可能从口袋里滑出来。但是,人的密度大到连金条都没有存身之处而被挤压到地上了,所以,弯腰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谁的腰真要弯下了,那么,挤出的恐怕不是金条,而应该是脑袋!实际上,当时的红卫兵“一高兴”都是手舞足蹈,谁也不会垂头丧气或是弯腰屈膝的。
5、那时候最时兴黄军装。军装几乎成了红卫兵的制服。军装的口袋都有翻盖,而且都有钮扣扣着。所以,即使弯腰,口袋里的黄金也掉不出来。
6、即使地上真的挤落了“很多金条”或“到处都是金块”,也不可能在“红卫兵走了以后”还存在。因为一开始退场,拥挤的天安门很快就会变得不拥挤了,原先不能弯腰也会变得可以弯腰了。红卫兵都长着眼睛的,散落在地上的金条不可能逃过他们那一双锐利的眼睛!贪欲大到敢于“抢金条”的红卫兵,怎么有可能不弯腰捡地上的无主金条!
7、可不可以用红卫兵都“视黄金如粪土”对“不捡金条”作出解释呢?也不行。那个时代是节俭型社会,地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会被捡起来回收再用,岂有到处是金块而不捡起来之理!所以,即使他们自己不希罕金条肯定也会为国家“捡金条”,绝对轮不上别人来帮助他们“捡金条”!
以上的几点事理分析说明,当时天安门广场的红卫兵口袋里不可能带有金条,就算带有金条也不可能被挤压掉到地上,就算挤压掉到了地上也不可能没人捡而让给别人捡。所以,所谓的“红卫兵抢金条”只能是一个“人造的”虚假信息!一个地地道道的谎言和谣言!
这个谎言和谣言的源头来自何处?按照叶向真说的,是源于他的爸爸叶剑英。真的如此吗?
一个既没有具体被抢者也没有具体抢劫者的“抢金条”谎言,编出来非常容易,也没有谁会告官讨要名誉损失的。可是,想要让人相信就非常困难了。于是,叶向真便请出了她已经故去的父亲来助阵,借以提高谎言的可信度,因为她知道,大家都相信叶帅不会造谣说谎,都会相信他说的是真言。所以,她就错误地认为:叶帅已死,死无对证!由她代叶帅一张口,她编的谎言就会变成真言。
不过,当这句“真言”被破析出虚假的本相以后。我们就可以由叶帅不会造谣说谎推断出这个故事是叶向真编造的谣言和谎言。
再说,如果红卫兵真有“抢金条”的恶习,曾经是红卫兵司令的叶向真应该比她爸爸看得更清楚,根本不需要借叶帅的嘴巴来说话,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事不是更有说服力嘛!请问,你叶向真带着“毛泽东主义红卫兵”抢过多少回呢?
这个问题,想来叶向真一定不会正面作答。
叶向真为何要编出“红卫兵抢金条”的谎言,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丑化红卫兵。我们知道,当时的毛主席,被红卫兵称为“我们的红司令”。
叶向真和那些传谣者,想要告诉人们的是:一伙丢得天安门广场到处都是金条的“抢犯”,就是红司令的红卫兵!
谁知弄巧反拙,倒给叶帅脸上抹了一把黑。
后附 鹤龄:他们的一场官司还了红卫兵一个清白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放的节目是《亿万家产争夺战》。节目里的几位主人公为爷爷遗下的亿万家产打了一场官司。尽管原告人并没有达到预定的诉求,然而,上天却在冥冥之中,让他们的这场官司,还了红卫兵一个清白!
他们的爷爷叫傅增湘,曾任民国政府的教育总长和大总统顾问,同时又是一位收藏家。生前收藏的古玩,古书等数以万件计。其价值,据主持人介绍,“价值连城”一词面对着它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傅增湘膝下有两个儿子。他去世以后,依照旧俗,家事便由大儿子接管了。二儿不久亦去世,遗下年幼的儿子傅延年和女儿傅玉年便由伯父抚养。姐弟二人的堂兄也就是伯父之子叫傅熹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定居深圳的傅玉年,一日闲暇无事,翻看一本关于古玉收藏的画册,发现上面有一块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形钩。很像爷爷生前佩带过的饰物。于是便特别留意有关玉器收藏和交易方面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又在另一本书上查到了玉龙钩的图片和拍卖情况:此玉拍卖出253万元的高价,卖主正是堂兄傅熹年。书上并注明 傅熹年 先生家就藏有两件。傅玉年同时还查到了另一件宝玉狩首虫身坠。也是堂兄傅熹年卖出的,卖价高达132万元。由此,她才意识到,爷爷留下的宝物可能还有很多在堂兄的手里。
原来,傅玉年在上世纪60年代即离开北京老家。文化革命期间,听说红卫兵抄了爷爷的家,把宝物都抄走了。后来虽听说政府发还了一些家藏,但都被红卫兵砸坏了。所以
一直没有把这事再放在心上。现在看来不一定是这么回事。因此,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爷爷留下的500万元家产。500万元是法院立案的最低标准。因为傅玉年不知道爷爷留下的家产究竟值多少,所以就取了这个最低数。
谁知随着官司的进展,其爷爷的遗产超出了他们也超出了听众的想象,其价值无法计算!从法院调取的返还清单上显示:
1971年政府即开始逐步返还。至1985年返还完毕。共计返还:
17885件24箱13捆1匣,其中古玉即有近千件!
因为查抄时他们的伯父即傅熹年的父亲还在世,登记造册的物主是傅熹年父亲的名字。返还时傅熹年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所以,返还的全部财物便都被傅熹年接收了。
当着在京的傅延年(傅玉年的亲哥)向傅熹年问及返还之事时,问他手里到底还有没有爷爷留下的宝物,傅熹年斩钉截铁地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文化大革命那么乱,红卫兵抄了我们的家,好的东西都砸了,毁了,返还的都是些破烂,不值钱。”
傅延年等人对他的话信已为真,在收到傅熹年分给的几件不太值钱的东西以后,也就不再过问了。
就这样,傅熹年独吞家产的行为,便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转化”成了红卫兵砸烂宝物的“暴行”。若不是苍天有眼,让傅玉年在偶然之中看到了那个“玉龙钩”而引发了这场官司,红卫兵的这个“暴行”便永无雪清之日而必将遗“臭”万年了。
作为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收藏界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傅熹年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角色,从他嘴里说出的“文革那么乱”和“红卫兵的砸毁宝物”,都是用来替他的独吞家产行为替背的。为了达到他独吞家产的目的,他竟然编织出了这种十分迷惑人的谎言,让文革和红卫兵替他背了几十年黑锅!
类似的情况还有多少?这是一个无法说清的事。即此一宗,一传十,十传百,数以万件计的宝物被毁,红卫兵也就吃罪不起了。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砸毁”真相揭开以后的红卫兵形象吧:
他们,在没有政府权力的约束下,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处于“无主”状态下的财富,竟然可以做到公私分明、纤尘不染!这应该也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罢。不信,今天再试试,行不行?
没有疑问,绝对不行!
人们应该不会忘记。在“这监那管”的国企转制过程中,造出了多少富翁!在“这监那管”的国库之内,养肥了多少官吏!
然而,在那个被视为“动乱”的“无监无管”的年代,傅家这一堆像金山一样的财富,却没有腐蚀掉一个红卫兵!即使是傅熹年编造谎言,他也只想到了红卫兵的“砸和毁”,却不会想到红卫兵的“贪和占”!
事实证明,他所说红卫兵的“砸和毁”也是一个谎言。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揭穿了这个谎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