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县委书记的形象才是复兴中国文化的结晶
倘若有人问我:什么是文化?作为普通百姓,我自然不能像砖家们那样,随口便可以说出很多个一二三来,但是,我却觉得,所谓文化,难道不就是精神文明的总称么?
基于我的这个认识,于是,问题来了:众所周知,我们当今的社会,不仅被称作盛世,并且,还在前天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作伟大的时代。纵观历史,但凡盛世、伟大的时代,又岂有文化不鼎盛的么?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专门召开会议大力号召文化复兴呢?这个大力号召文化复兴的初衷是不是又在彰显着我们当今社会的文化面貌很糟糕呢?而这“伟大的时代”和“文化面貌很糟糕”的同时出现,是不是有点很特色呢?倘若我们一方面强调着中国特色,一方面却不仅达官显贵们人人身着西装、崇美媚美,并且还让主流媒体充满了美国的伟哥,还让极具挑逗的几乎裸体的女人充满几乎所有的网站,这是不是也很特色呢?倘若我们一方面强调着要加强共产党的领导,一方面却大量让资本家入党作官,这是不是又很特色呢?倘若我们一方面面临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重新大面积在中国复辟的严酷现实,一方面却让主流媒体充满了一些所谓明星们纯属低级无聊,甚至是不惜以男人着女装、发女腔的低级娱乐节目,这是不是除了让人们有点“山河虽残破、后庭歌犹盛”的感觉之外,还更加感到了特色的味道呢?
上述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在彰显着我们当今社会的文化面貌很糟糕而不能与这个被称作“伟大的时代” 相协调呢?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要大力复兴文化,这无疑是很正确的。
然而,我感觉有点遗憾的是: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大力号召文化复兴的时候,尤其是在对文化复兴起着决定意义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却没有像人民领袖毛主席那样,明确地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这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据此,我想特别提出:大家不妨去看看《七十年代的县委书记(图)》一文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600431,以及《共产党最大的危险是背叛共产》一文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588252。
我想,《七十年代的县委书记(图)》一文中所说的那三位县委书记的形象,一定会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社会主义干部的形象,只能是文学艺术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化复兴的结晶。《共产党最大的危险是背叛共产》一文,也一定会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共产党只能弘扬文学艺术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大公无私的共产文化。否则,就不仅会出现当今社会这种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局面,并且,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重新大面积在中国复辟也是在所必然。
据此,在我们大力号召文化复兴的时候,难道这文学艺术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还不该同时与以强调吗?那么,为什么就不强调呢?这难道只是偶然的疏忽吗?
秦川牛
2011-11-24
唐大柏:七十年代的县委书记(图)
:唐大柏
在七十年代,我曾拍过不少县委书记。那时,农村正处在大兴水利、大搞农田建设、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大学、大赶、大超的群众运动中,群众很忙,干部很忙,指挥一个县的县委书记更忙。他们要制订建设规利,要下乡调查,要亲自去作试验田,还要带头到工地参加劳动。有的县委书记长期在农村蹲点,住在农村、吃在农村,和农民一块干活,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长工了。我镜头下的几位县委书记,就是其中的代表。
晒得最黑的是陈书记
1979年,我拍摄《浏阳河》照片,一路听到很多关于县委陈再仁书记的生活故事。陈再仁是全省优秀县委书记,人民日报曾介绍过他的事迹。人们说得最多的是陈书记艰苦朴素,关心群众。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收割晚稻的田间碰上了陈再仁书记,那时他正拿着镰刀站在稻田和一位老农交谈,我用望远镜头拍下了。休息时,我冒失地问陈书记:“你为什么晒得这么黑?”他说:“我的脸比较宽,容易显胖,而老百姓最不喜欢肥头大耳的县委书记,尤其是我们浏阳县,是个革命老区,我们教育群众的最好方法,是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为了让自已缩短与群众的差别,我坚持参加劳动,使自已晒得黑一点,瘦一点,能更好地接近群众,为群众办事。现在看来,效果不错,不少群众不叫我书记而叫陈老头了。”他的一番富有风趣的话,弄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跑得最快的是曾书记
1973年,我去汝城县龙虎洞水库配套工程的工地上采访,从车窗里看到一个很热烈的劳动场面,我要小车司机停车让我们下去拍些照片。车停了,我们直奔工地了解情况,正好一对对担土民工朝我们前方跑来,听说他们在搞劳动竞赛,看谁担得重,跑得快,通过跳板不跌倒,就是优胜者。我本能地拿着相机拍下了这一难得的瞬间,当我打听跑在最前面的民工是谁时,大家都咯咯地笑了起来,有位小伙子对我说:“那就是我们的县委书记,怎么样,帅不帅?”我连声说:“帅极了!帅极了!有县委书记带头,难怪工地这样的活跃。”
穿得最土气的是刘书记
1973年,我去邵东县采访“农业学大寨”。走进这个县境内就听到巨大的爆破声,闻到浓浓的火药味,到处写着“横下一条心,舍得一条命,石山不炸平,坚决不收兵!”等标语横幅。我准备先找县委书记刘中心了解情况,然后下去拍照,不料刘书记不在,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接待了我。他们开玩笑地说:“记者要找我们的书记,可不容易,我们的书记叫刘中心,他基本上不坐办公,哪里搞中心工作,哪里最繁忙,他就在哪里现场办公,县委有台旧吉普车他不坐,说下农村还是单车好,车子留着接待客人。”经打听,才知道他在火厂坪公社龙兴大队指挥改造乱石山。我坐着县委的车子赶到了火厂坪公社,可公社办公室的负责人说:“书记来来去去从不打招呼,都是直接上工地,你们去工地找他吧!”后来,好不容易在去乱石山的田野里碰上了他。他留着很深的头发和胡子,穿着一身破旧衣服,肩上挂着一个黄色旧挎包,衣服和鞋子上还有很多黄泥浆,看得出他刚从工地下来。在我的镜头中,他打扮得比当地干部和老百姓还土气。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