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问题(二)
(承接上文)
二、《共产党宣言》有着怎样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是治国安邦的真理。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写下已经160多年了,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学习她、讨论她呢?因为她是共产党人治国安邦的真理,她的真理性是列宁和毛泽东以他们的伟大实践证明了的,她的伟大力量已经在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中充分地展现出来。马克思的理论的伟大力量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她能够根本解决我们社会的对抗性矛盾。我们的社会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差异,富人与穷人,劳动者与失业者,有产者与无产者,资本家与工人,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市民与管理者等等。这些矛盾按性质划分为两类: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或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中,对抗性矛盾或者敌我矛盾无疑是基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占主导地位的矛盾。马克思的理论就是解决我们社会基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占主导地位的对抗性矛盾的最科学、最实用的理论。我们的社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仍然存在,对抗性矛盾仍然存在,所以我们仍然要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用她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用她来治国安邦。《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就在这里。而要具体地运用《共产党宣言》来指导我们实践,我们首先就要读懂《共产党宣言》。
(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为什么只讲阶级,只分析阶级矛盾,只研究阶级斗争?
我曾经说过“《宣言》发表160多年来,真正读懂《宣言》的人屈指可数,列宁是读懂了的,毛泽东是读懂了的,邓小平同志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也没有完全读懂,中国共产党内现在并没有人真正读懂了《宣言》。”我为什么说呢?细心的人们肯定会发现,面对着我们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差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讲别的什么矛盾,只是讲了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只是告诉无产阶级怎样进行阶级斗争以及这场斗争的历史进程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为什么单单只讲阶级,只分析阶级矛盾、只研究阶级斗争呢?这正是马克思的天才与高明之处。列宁说:“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从这里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提示的结论,并且一贯地推行了这个结论。这一结论就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找出规律性来。”我们的很多同志之所以读不懂《共产党宣言》,关键就在于缺乏对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正确认识,没有把握住阶级斗争这条基本线索。
什么是阶级呢?阶级是怎样划分的呢?它和阶层是不是一回事呢?我曾经指出:“‘阶级’和‘阶层’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词语。社会阶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为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阶层与阶层之间只存在差异性,并不一定具有对抗性,也不一定存在经济关联。而社会阶级是存在对抗性矛盾的对立阶层,是在经济上相互关联的阶层。如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贫农,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等。”马克思之所以只讲阶级,只分析阶级矛盾,并不是什么心血来潮,而是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表现,是在社会生产力尚未达到高度发达的阶段之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的认知结果。反过来说,在社会生产力尚未达到高度发达的阶段之前,是否承认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我们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每个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真实检验。可以这样说,不懂得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就不曾真正懂得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并不是人为地随意地或者刻意地划分出来的,而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的社会表现形式,是这个阶段社会生产的产物,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它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所以,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我们社会生产力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阶段之前始终是我们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全局性的和决定性的矛盾。
我之所以说“邓小平同志没有完全读懂《宣言》”,就是因为他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阶级是生产关系的社会表现形式”,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现阶段的物质生产条件下是普遍存在着的,是客观的社会生产的产物。这从他的“不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也不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确已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条件之后还会产生一个资产阶级或其它剥削阶级”(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P168页)的讲话中可以了解得清清楚楚。在他看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在国内仅仅是大多数人民对一小撮坏分子个人的斗争,而不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在国际上是国内人民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国家对国家的斗争。而且这些阶级斗争仅仅是政治层面上的斗争,并不具有经济上的意义,即是说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济基础的变更没有关系。就因为如此,他对社会主义时期资产阶级作为阶级的重新生长、死灰复燃和必然的拚死反扑估计不足,对阶级斗争仍然是我们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全局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认识不清,其理论上的浅表性和软弱性造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度泛滥。他错在什么地方呢?第一、中国是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小生产是普遍存在的。列宁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所以,中国只是消灭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并没有完全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条件,或者说并没有完全铲除剥削阶级赖以生长的土壤。在改革开放中随着国内私有经济的发展和国外资本的进入,必然地不断地产生出新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新生的资产阶级也必然要提出政治上的“自由”的要求。这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来源,也是中国“并没有完全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条件”的有力证据。事实上中国资产阶级作为阶级的存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了,猖獗的腐败其实就是资产阶级的权力运用。第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向我们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不仅是政治斗争,更是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是经济斗争发展了的形式,是为各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斗争的结果必然是获胜的一方得到经济上和政治的根本性的好处。邓小平同志把阶级斗争局限于政治领域,其认识是片面的。
尽管邓小平同志对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缺乏的正确认识,但我仍然肯定“邓小平同志是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在实践上始终是坚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当阶级斗争摆在面前的时候,他是一点都不含糊的,他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并特别强调:马克思的理论“最实质的一条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后来又明确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统一的整体,任何一项都不能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不愧为马克思主义者,不愧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必将载入史册。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邓小平同志对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缺乏的正确认识,造成了他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差异。这个差异一方面真实地反映出他利用资本主义但不搞资本主义的愿望和意图,真实地反映出他一心一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贯思路;另一方面又使得接受并实践他的理论的同志无所适从,不可避免地要碰得头破血流,以致于胡耀邦、赵紫阳两任总书记都没有站住脚,都栽在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软弱无力的问题上。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和历史功绩,我在《自由与民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文中曾经总结性地指出:“‘邓小平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界限,就是利用资本主义但不搞资本主义。”“邓小平同志是要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资本、技术和管理来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这个愿望和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公允地承认“‘邓小平理论’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资产阶级私有制经济同台竞争的环境。”同时也指出:“邓小平同志没有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发展方式问题,没有能够找到并确立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的新生产方式。他的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缺憾,客观上造成了私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而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力、竞争不利的局面,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保,‘邓小平理论’被误读为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的现实原因,同时为机会主义的泛滥打开了方便之门。”【本文来自】:http://bbs.qstheory.cn/bbs/thread-43082-1-1.html
邓小平同志关于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不正确的认识,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章程》认定:“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从这种“阶级斗争局限论”中不难看出,党内的同志对于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认识与邓小平同志是一样不正确的,都是否定阶级斗争是我们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全局性矛盾的。这就是我说“中国共产党内现在并没有人真正读懂了《宣言》”的第一个根据。但不止这一个根据,党内的同志对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究竟揭示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没有搞懂的。
(未完待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