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0年生人,六十年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生活感受记
坐下来就想写写,小文人毛病;写什么,想想,就写写我们60年生人,六十年来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片段回忆吧。
衣。
我还真是没有买衣服的习惯。过去家庭俩大人养三五个正常,还光荣。一套衣服下来,总是老大穿第一身下第一次水,落到我们身上的时候通常改内衣来用了。以前,街面上还有专门收破布的买卖。我们外面总会上身一套工作服一套学生装下面蓝裤子有时候配军裤,当然冬天是棉服;这是小孩子们的情况,成年人穿戴比学生们好得多。小学中学同学们都知道彼此父母是干什么的,当然也说明过去武汉是座产业城市的规模有多大。不过一般女孩穿工作服不多,总有些花的布衣棉衣之类,冬天毛线衣夏天穿裙子,梳着两条辩辫满街跑有的是。这说明过去家庭穿衣上挺重女孩的。款式大体一致,女孩也有另类,来点变化,没人批评,总有青年女教师前来取经。奇怪的男孩子在穿衣款式稍有变化,轻者被批评奇装异服,重着还骂为流氓。小学中学咱们都是老实坨,我小的时候,奶奶的家法太厉害,不敢,没哪心。
没有买衣服经历。买鞋子有过。奶奶是个家庭妇女,上年纪不能够参加工作了。没有收入怎么办,自己在附近开了一个一亩三分田:种菜。谁说过去割资本主义尾巴,没哪个事情。早上街头的早市场热闹得很。于是,奶奶手上就有余钱了。我在家里最小,帮奶奶劳动我却最出力,二哥大哥姐姐,能找到理由,实在不行,两腿一撒,开溜。我哪懂这个。帮奶奶抬粪,百把来斤啊,一个不到九岁的孩子就开始过这样的生活。所以,我相信习当年下农村扛几十斤的担子走几十里山路经历真实。奶奶手上有了钱,就为我们卖鞋穿,记忆中买凉鞋较多。有一次为我和二哥买了两双球鞋(解放鞋)。买鞋的经历到现在历历在目,清晰得很。商店是在硚口太平洋副食商店的隔壁,为一家私人所有。买完鞋后,我和二哥立马就跑开了---欢天喜地啊!
..........有点眼泪了。
买鞋经历与第一次穿皮鞋经历同样难忘。大概七十年代初,接远道而来的重庆表姐。很隆重的,是我大哥的相好。家里子女都派出去了。老爸把他五十年代当青年的皮鞋拿出来给我穿。头一回正式,没前科,穿上去除了一点憋外,走路还是蛮有劲的。来回几个小时,一路高歌;除了大哥眼神瞧人犯歪,一家人真是高兴。结果回来,拉着我进房间,指着鞋子说:你这么大的人,怎么连鞋都不会穿。原来,我穿了一双反鞋走了十几里路程。多怂人啊。
总想六十年代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宭劲,因为父母说五十年代强于六十年代。现在回过头来看,从社会角度认识还是大跃进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上得太猛了,加上美国佬下的封锁与前苏联比刚强,俄国逼债还现又太狠(我同学中有父母铁路物质中转站工作,他们有亲身经历回忆),加上对农业极左而导致全局下的中国百姓生活相对贫困。而到七十年代就好了许多。七十年代,青年人的谈论除了三转一响也开始谈论布料与款式和发型。从家庭角度看,六十年代正是家庭孩子们长身体的时候,开销大肯定了,家里困难自然难免。到七十年代,家里孩子大多成人参加工作,所以到七十年代无论社会还是家庭,生活条件是大大改善了。
食
俺出身六十年代,感觉三年困难时期还真没有饿到要死程度,二哥57年的也没有,全家七口人在六十年代相安无事。大概咱们是城市;平心而论,好吃的,没吃好还真有,全家都有。吃好比吃饱问题解决更难。如果70年代把全国吃饱问题化解;吃好问题,到如今还犯着困想着难。因为吃好是个相对而言事情,啥叫吃好,天天大鱼大肉灌着与天天馒头伺候,谁比谁吃的更好,难说。猪肉比过去味不正,每天进口里还犯嘀咕:这是猪肉吗?又是瘦肉精化学品加工咋办,真往里面加点砒霜谁又能确保不发生!“冬宝,干嘛呐”,“想戈玲”,“别想那,我给你介绍个新朋友”。大家还记得cctv这份有意思的广告吧,哪火腿肠坑了多少爹害了多少你?更甭说转基因地沟油下的肉食产品了,你拿显微镜看用电子扫描都没用,老鼠吃大象就真格天天在中国发生,叫你哭都没有眼泪。
如果真说市场经济千好万好,有一点不好是全国亿万民众应该共同心声:市场经济确实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嘛,大家就吃馒头,很简单馒头一块钱两个一个二两,成本太低,你去馒头上作伪亏本嘛。民众的头脑不比CCTV精英强,看事情却是出奇的安全顺当。现在平头百姓许多养成习惯就不看CCTV尤其经济频道与新闻啥“1+1东方时空”,你去街头问一些老头老太太,白岩松是干嘛吃的,就未见得有人清楚。因为老百姓的生活是自己过下去的。
吃不好,过去也是大难题。现在我们家每个人吃有偏好。老妈爱油老爸爱点心大哥爱烧饼姐姐爱做一桌子菜二哥爱苹果,就我爱鸡蛋。全是故事,都因为过去差哪一口,没赶着劲的吃,心里总是痒没法把记忆中细胞因子改变。
说一故事。过去嘛好东西不多,小孩子们出门都会眼馋着家境不错的伙伴。还真不是做官的孩子,我们家住附近有七八个南下家庭,文革前有个做到处级,放到现在标准是出门有车美妻三口银行里关着保密的钞票。过去哪找?他家小女孩出生好久了都还是开裆裤。是真的,我和这开裆裤女孩小的时候还打了一架,可惜这文革前就是武汉公汽某公司的经理在文革中被人活活给打死了。那么过去家境条件好的是什么人,说出来能把你吓倒三步:在餐馆工作的。对门家姓黄,在硚口某餐馆做个小经理。他们家有个小孩与我般般大,他爸每天下班的时候总能够带回一个圆圆的大大的厚厚的哪个叫烧饼的食品。我们家离对门有八米远,一米两米三米,即使这小孩隔着我十几米,那扑鼻香味就是能引起无限遐想。这小孩还就爱带着烧饼在小伙伴们中晃悠,对门他父母教的。馋,真馋。上中学的时候,环境大都改变了,我一次把对门烧饼的故事说给同学听,班上有位叫夏桂仙的女孩,听着听着喉咙管不由自主的从口里经管道到肚子流口水。我记忆太深刻了,她家七个孩子,脱贫难。
为改我“好吃佬”病,奶奶一待对门小孩回家,就把我往菜园子里带,每次这个时候就见奶奶使劲的往菜地里浇水。我现在想来直想哭,奶奶当时都六十来说的人了,头顶烈日哪脚下热浪呼呼的上串;太不容易了!需要说明的是,对门家是集体所有制,属于自负盈亏性,所以小经理都有心照不宣“权”搞点私,而国营制工厂谁敢?我们爸妈单位有的干部晚上值班,往食堂面汤锅里多加了一勺油,当班的工人马上制止唬着脸喊道:干什么你!而第二天,该干部的“丑闻”全厂都知道,就闲言碎语比不批评更叫人难受。哎,往事越“千”年,一去不复返。所以改革提出来与改革之初,全国民众是普遍欢迎,当然八十年代初,老百姓也没有想到改革会是今天这样一个结果。
我们过去的日子还真吃得饱,可能除三年困难时期。至少在武汉城市里是这样,计划供应百分之百全部到位。吃的主食是大米、面粉、大豆等,肉食鲜鱼鸡蛋是定期供应,菜类随季节供市,一般蔬菜供应两个渠道并存,国营菜场占主流,小农集贸为补充(对小农集贸并没有国家允许与不允许,基本默许---没有人收管理费的)。平日里,大米主食在家里敞开吃,你想吃几碗就几碗。问题是菜类没油水。烹饪没香油搭伴,下饭是很难多吃几碗。有一次我在外面疯闹把肚子真搞饿了,端起饭碗就吃,一碗两碗后,第三碗出问题了。我看见碗里没菜,就端起菜碗要往自己碗里倒,还没倒出多少,几筷子劈头盖脑的刷来,奶奶还准备拿棍子来打,如果当时不是姐姐拦着就惨大了。所以,现在家里大人们都爱吃油。二哥怕老妈把转基因油买回家,从武昌跑到汉口来,每次都是最大桶提非转基因品种(谁叫他条件比我好)。
民以食为天,吃,永远会是大众主话题。是啊,我们也许回不去童年日子,但童年的品读分明令今天熠熠生辉。有时候想,如果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作风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或许会在解决吃饱饭问题后又很好地解决了吃好的问题,而绝不想今天的中国社会,对一切问题解决看似这样遥遥无期。
住
中华民族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被改革掉还总在说的就只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辉煌,只要改革教的主流承认就好办了。那么我中华民族从夏商开始,哪朝那代有过买套房子自己住住,是祖孙三代从唐朝开始就给资本家扛活直到今天才叫买得起住得下;而且从唐代开始,其资本家还得按时向打工仔农民工发放工资薪水加班费补贴什么的,这才能够完成普通百姓群众的住房心愿。我想今天百姓谁家是从唐朝过来?没有吧。
有吗?其实嘛,还真有。中国改革后先富起来,比如公有制工厂改革变私有制业主,大小房地产商,什么煤老板鞋老板油老板,当然今后还得加上路老板了。啥叫路老板,铁路嘛!很奇怪吧,买一条铁路你私人得花多大钱啊,这你就外行了呗;钱,就是从保七保八一切以房地产发展为中心并且是重心的房地产业发展而来。有时候,很纳闷:房地产商养起来的网络水军与改革教媒体们,你们买得起房子吗;别以为自己在网上在媒体替人跑跑腿赞美赞美,就能使自己从唐朝买房队伍里划拨出来;也不想想等主子派赏的小钱让你们积攒起来时候,房价不就直线上升又一轮吗,最近七八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嘛!过去不是有“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老话---告诉你们今又重阳了。
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房地产业是国家经济中心,问题是国外也没有嘛,中国改革教主流的大爷美国就没有,二大爷欧洲也没有。感情,这批改革教的孙子们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竟把他们的爷爷辈发展资本主义事业远远给抛弃了,七八年上十年用一口气直接跑到封建社会唐朝时代了!所以说嘛,没有洋傻移民中国来,只有中国大批大批不想做唐朝工移民国外去的事发生。
算了,不说了。说点愉快的事情。我们新中国前三十年就只纪念唐诗宋词,没有做梦过要赶着上千年前去西安打工苦力的干活。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四十年,全国百姓享受着毛爷爷他老人家的住房福利,等着开会宣布你的名字就行。而更早的前三十年也就是五六七三十年,连开大会的工夫都省了,直接到生产车间把你肩膀一拍:伙计,明天你不上班了去搬新房吧。啊,哪个时候,住房就是百姓的一件喜庆事情,一件百姓认为必须有的天经地义事情。八十年代住房紧张,八十年代供房紧张一度是比今天还甚,因为下放知识青年全部回城,同时军队大裁员等等,可国家解决的非常圆满---由国家与单位集资建房,即使包括后来个人出资性,也是百姓完全负担得起。
大家可能不知道,五十年代初国家多穷啊,百废待兴,什么黄金银元啊,大的一些工厂都被老蒋卷到台湾去了,还有打了一场抗美援朝,国家财力有什么?把历史书看看,当时真是山穷水尽。即使这样,当时的共和国由于是毛主席当家,第一口饭第一勺汤还是给了他的人民,中国的人民。1954年武汉汉水桥口段全面全部水漫金山,把当时的沿堤密密麻麻的住户全部冲毁。老百姓没住房怎么办?于是决定:由国家出大头,个人出小头,给人民盖房!划出一片地方集中居住,这就是武汉桥口区所有居民委员会现在叫社区的由来。而解放前,是没有桥口区一行政单位的,桥口区的百姓住户除了汉口张公堤外只有稀稀落落几块高地上有人居住。解放前的硚口湖塘沟壑菜地野地占了全区百分之七十以上。又1954年的情况是许多家庭无人为业,而国家规定房必须先盖起来人必须先住进去,紧接着,国家在桥口区大开发工厂学校各种建设项目,对困难家庭优先安排就业而且是动员家庭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和现在改革后把女性职工往外赶完全相反!为什么老百姓要喊毛主席万岁是有原因的!现在的桥口区民居住房都很宽敞,知道为什么吗?最初就没有规定老百姓要住多大的面积,谁家有多少钱你就盖多大房子吧。继续提供资料。在武汉尤其是桥口区公房是特别多,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当时两套方案之一,就是国家建房,一家一户一年交几块钱与十几块钱不等。一年如此低的租金,就等于国家把一栋房子送给你了!为什么人民要喊毛主席万岁,人民怎么能不喊毛主席万岁呢、怎么就能找出不喊毛主席万岁的理由呢!
往事“越”千年啊,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堪回首了!不想再写下去。送给那些苦苦挣扎在买房线上的国人们一句话: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行。
今天的社会怪得出奇,说行,没人喝彩,说性,乌鸦乌鸦的跟着就有热闹效果。每年“三.八”节总能如此如此这般那般庆祝今天妇女何等幸福云云,感情,妇女们的幸福今天全写在范冰冰前胸霍思燕后背袁立差条内裤上!真是叫人又笑又哭,笑得泪眼婆娑,哭得无声无息;改革,就改出了女星靠身体器官走街这么一个玩意结果吗。想是这样结果,当初1979年就不该在南方画一个圈了,翻翻书本直接向全中国提倡嫔妃三千女星二百五之李师师赵元奴莺莺燕燕的三里屯加东莞模式一年推广到位不就结了吗。搞了三十余年,用了多少人民血汗又出尽了多少中国经济资源矿产资源,只搞出今天这样一个结果,请问:这到底行吗?
主流“精英”们肯定说行的,当然老百姓不算数。CCTV里说行的不是买办资本家就是经济专家之类,他们的行就是百姓的灾,比如买不起房子读不起书看不起病等等多了。也就是说今“行”太诡秘。举例,我们武汉上了个大项目二环建设。工期有十年,当初经济建设专家说是能节省城市交通线上的压力,降低候车通行时间等。好嘛,这十年,每个工段施工,就是每处典型的头疼的望天兴叹的行路难地方!堵车堵得叫市领导的人名都改了,各行各业司机们给他起了一个响亮呼号:满城挖。瞧瞧这不是你市领导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但是,不这样又不行,因为全中国,在系列专家一口同声“行”的指导下这样“满城挖”工程到处都是,你自己城市不挖,违抗国家制定的保七保八建设方针不说又叫自己为任一方看不到工作业绩,其实地方干部也有许多为难之处。哪就搞吧。而结果地段通车后,有的司机测算一下发现也就节约了一两分钟行车(红绿灯候车)时间,你说要命不要命,为这一两分钟的行路行,抵上十年行路难的成本,到底的行,又有什么意义性?就算每天能节约两分钟,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已经被流失了十年的时间!这多叫人无奈。
这样的事情还比如火车速度提了又提,真需要吗,未必。结果提速提到鼻子撞到屁股,死人翻船了,哪些遇难的人们就再也不需要为行而行的项目之改革建设了;多惨!
行与不行,体现着辩证法的意义性。总是相对而行。为解决社会经济生活速度而行的项目建设,由于经常性的超出了社会实际需要,往往直接造成经济建设的浪费。比如全国各地的机场建设,省级建设完了还嫌不够,地区也上。结果许多地方候机大楼成为蚊子馆灰尘店;再比如铁路线上许多地方过去为GDB发展搞了铁路支线项目,建好后了又发现运力实际很低,有的甚至被叫被停运。因为来自春运全国需要火车皮保证等。难道不该说这样盲目上项目建设不是有病吗!有的时候,车是提速了,可人行路不行了。现在有点年纪人就不再敢过马路,也不敢靠近公路行自行车;有的公路故意挡住人的生活生产必经之路而无形造成大量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那么请问:到底是公路服务车重要还是经济服务人最重要呢?天上地下到处飘扬着“以人为本”旗帜,干嘛偏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交通建设总是与人生活就这样格格不入,很奇怪的。
那么,我们过去中的行,又是怎样一个状况。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无力全面建设只好集中财力先发展工业建设项目了,当然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态度。曾经有个企业领导给我说,1962年他上湖北城市建设学院(现归华中科技大学)暑假回家,就是挑着一半行李一半书籍从武昌走了几天几夜回到了他的咸宁老家。这可能当时公路不发达或者运输车辆不够原因。但是到七十年代,国家大主线无论铁路公路航运水运就四通八达了。基本适合经济建设需要,人们出行是很方便的。如果不相信再举例现在批文革什么查三代忙得火急急的,这个例子就反证说明七十年代国家交通业的事实发达。但当时,即使国家经济全面有了发展仍然反对任何形式上的铺张浪费,去发展好看而不中用的所谓现代交通业。而是鼓励人们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中去。这样的鼓励也包括不要等什么车什么路有了条件好了你再出门。于是,我们七十年代时的少年同学经常三五个沿着公路河堤,武汉三镇到处走,到处看也是到处玩。这时候的城市工业农业科技交通各项事业都在发展,却没有牺牲任何环境破坏环境作为代价。哪时候天是蓝的,芦花是白的,小沟里的水都是干净的,到处是人的歌声舞影;尽管七十年代我们的衣着食品看上去没有现在多样漂亮;可哪个时候,社会人心是积极的、干净的、奋斗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所以哪个时候,中国就是进入路不拾遗敞门睡觉时代。难道说这样的生活环境就不好吗?不错,现在武汉交通很发达,可作为人如果没车就不想出门了,到处都是施工后的灰尘,到处都是紧巴巴的堵车,到处都是无序的噪音,到处都见偷窥你的钱财身体的眼睛。这哪是人生活需要的环境!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一到放长假,像跑难似的三五成群结队往农村跑往山区跑往一切看上去荒郊野外的地方跑。这也就是今天全国驴友热兴起来的原因。说到底,经济建设目的还是为了服务社会大众的需要,而不是将社会大众的利益反来服务经济建设需求。当我们能够真正这样认识主次关系后,就能很好的解决经济建设中与社会人利益冲突总是交火不断的矛盾问题,也能够明白所谓发展房地产业今天局面,是多么惨绝人寰违背人性的一件事情!
------小结:为什么想写这样文章出发点是自己六十年代出生人,在改革后骂为饿死一代耽误一代和白岩松说的粗鄙暴戾一代,就觉得自己有义务来说明过去时光该是怎样。现在发现文章拖得很长,还发现文章成了前后两个阶段对比。其实,真没有今不如昔的论调;只是想说实事求是的社会本质性与实事求是追求的希望。当然,也是希望社会更多提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真正走实事求是道路而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