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分化
lshzbj
·
2012-01-13
·
来源:百度百科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论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时说“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他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当前中国改革实践的情况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已经弱化,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成为泡影,社会两极分化的现实,不但普通老百姓都看到了,连官方媒体都做了相当充分的报道。财政部的调查曾指出,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
经济学上经常用一个名词叫“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程度)。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说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状态,在0.3至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 0.4为警戒状态叫“高度不平等”,达到0.6则1978年到1984年稳定在0.16的水平,在此之前更不会高于这一水平(一般说基尼系数0.2之下叫‘高度平等’)。属于社会动乱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之前不存在两极分化,1978年到1984年基尼系数稳定在0.18以下的水平,在此之前更不会高于这一水平(一般说基尼系数0.2之下叫‘高度平等’)。1988年为0.382, 1994年为 0.467,而目前个人年收入和人均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达到了0.529和0.561,这么短的时间内,社会公众的收入达到一种严重不均的状态。这就表明,中国的贫富差别已大大越过了警戒线,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
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剥削,是私有制和生产方式。许多人,包括有的国家领导人,都把当前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过大归咎于分配问题。这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本质。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产品分配等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在各次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和党章,都强调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现在,各种企业中国有经济仅占1%,以民营经济为名义的私有经济已经占了99%;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成了名为民营企业,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制企业。在私有制企业占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人数量的大多数的情况下,二十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由1980年最高时的17%不断下降到2007年的11%,而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大幅增加,即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 。在私有制企业的膨胀状况下,两极分化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决定分配的不但有所有制,还有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的国有企业,完全丢弃了鞍钢宪法,工人已经不是企业的主人,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平等的关系;一切都是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说了算。国企高管的年收入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是普通工人的几十倍、几百倍,收入差距这样巨大,国家国资委高官还说“不高”。 我国整个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是当前农民收入过低、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的根源,也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根源。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渐从集体经济,改变成了小农个体经济,并且是特别细小的那种,大多数农户,耕种着六、七亩田地。除去法律上土地是集体所有,其他生产资料都是个体所有。这种生产关系,不但是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倒退,甚至比资本主义大农业还要落后,已经极大地束缚和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仍然处于国际绝对贫困线以下两极分化是必然的结果。
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经济上的表现,是由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原因决定。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任何经济上的重大变化,都离不开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的作用。上个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政治的和思想的上层建筑的支持和保护之下完成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生产关系方面的倒退,也是在政治的和思想的上层建筑的支持和保护下实现的。 在政治上,主要是资改路线、政策和权力机构的作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问姓社姓资,不问姓公姓私,都是资改路线的重要内容,对两极分化全面快速地发展,起了主要的作用。 在思想上,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它的特点是,凡是毛主席主张的它就反对,共产党内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和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是资改路线和政策的支撑和指导思想。修正主义者正在努力做着改变我国的根本社会性质工作,他们用机会主义两面派手法,在强调要坚持集体道路时,却全面地强力推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在强调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完成了国有经济于民营经济1:99的壮举。。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是两极分化更广泛的思想基础,个人发财致富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其主要的表现。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带头人中的有的人,公开宣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典型的代表。
要从根本上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必须按照宪法和党的重要文件的规定,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再改造,重新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企业中恢复工人阶级的主人公地位,在广大农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完成这个任务之前,为了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不能一般地提高普通职工收入和限制国企高管和民营企业主的过高收入,要对他们的合理的收入比例做出硬性规定,限制剥削,并有专门机构严格监督执行。 两极分化和腐败,二者互为因果,竟长争高。因此,要消除两极分化,必须解决腐败问题;而要清除和预防腐败,必须消除两极分化。要解决一个问题,前提是首先要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如果不承认问题的存在,就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当前,有些人极力回避两极分化问题,只承认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更不愿意分析其原因进而挖掘其根源。因为他们知道,总设计师提出的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是:“如果改革出现两极分化,那么改革就算是失败。”
注:本博文摘选自:《两极分化 百度百科》条目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