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鸢:中国开始向德国出口高端机床的这个帖子中有一个回帖是这样的:Jen:我不是老板,但是参与很多台机床采购的决策。我可不同意,它又勾起了我的口水。好久没发贴了,今天一口气写了这么多,我看就当主贴发了吧。
唐鸢网友帖子中的讨论我总结了一下,主题话题有三个,分别是:1、国产机床好不好,好在哪,差在哪。2、要当老板建厂房,你买谁的机床。3、齐重的这台大型机床怎么样。
关于这些问题,个人有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见识,在此和大家分享、交流,其中的错误希望大家给予指导和纠正,其中不免偏激的话语可能是由于一时的冲动打字出来,希望大家批评的同时包涵、海涵。
帖子中,关于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那些个缺乏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的话语谁都会说,举例子说车门关不上哐当哐当响谁也都会讲。真实吗?真实。反映的是行业的真实水平吗?我认为,不是。
关于在机床下游厂家做设备采购,选不选国产机床,在决策上,考量的因素往往在于这些:
如果是船舶、航空制造、能源等大型设备制造行业,那么这些行业的生产产品的利润空间大,对价格的敏感性并不高,选择长期以来品牌印象好的国外机床设备是普遍的,外国人玩得起,各种配套服务链条不受制裁也方便供给。
如果你并非为这些高利润行业服务,而是作为通用机械、工程机械等中小型制造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的话,那么如果你不选择国产机床,那么你不大可能是在国内工作。如果你是为这类企业工作并且在国内,那么祝贺你,你一定是在由财政部年年变相补贴的、并且一定与外资有合作关系的制造产业链上的国企或大型零配件民企工作(为什么这么讲,我计划在《2、要当老板建厂房,你买谁的机床》中和大家交流)。
如果你是为这类企业工作,但不在国内,那么我要说,你所谓的建议其实影响权重不大,即便中国货做到顶端,除非合资或是二流国家的厂,否则外人的这条产业链也宁可被挤压破产也不会买一台中国货。
从宏观消费市场上来讲,世界机床行业的消费情况虽然2000年以来的市场规模一直在发展,但在2008年到2009年间,国际市场萎缩了30%,到今年依然没有恢复2008年的水平,其中,只有一个地方例外。
从2000以来至今,中国机床消费市场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32%,08年以来金融危机期间整体消费市场也没有萎缩过。到2010年,全球其他机床市场消费和产值的合计也就比中国相应的指标多一些。
中国机床市场已经连续N年保持第一:生产第一(刨去德国日本,全球所有国家加起来也不足中国产值的1/3)、消费第一(德国、日本以及全球所有国家加起来,也不足中国的消费规模)。
说了这么多话,总结成一句:就机床行业、消费市场来说,最有发言权、世面见的最广的、最有判断力的,要看国内,要问中国人。
那么回到这个主题:1、国产机床好不好,好在哪,差在哪。2、要当老板建厂房,你买谁的机床。3、齐重的这台怎么样。
1、国产机床好不好,要份类来看:
【1】在中端、低端机床领域,中国国产机床完全具有优势,并占据市场主导、垄断地位。
1)在工作环境上的问题:有人说那为什么国内那么多厂成天要维修员来修?回答:国内哪一个机床使用工厂做到了向国外单位那样对机床进行维护保养的工作?厂房不恒温、不清洁、空气粉尘不达标、能不换机油就不换机油,能转一天就转一天,凭啥要求国产机床在这种环境里和国外机床保持一样的稳定性?日本、欧洲的机床到位后你家地面不清洁、空气粉尘不达标你看看人家给不给你派人调试?2000年以前的国家启动的863计划中,关于机床行业的要求上,对目前所谓的中端、低端机床做过残酷工作条件下的严格的疲劳测试,在当时国内通过的企业已有2、3家。对国货与外货的比较最起码在客观环境上要保持一致条件吧。
2)在技术性能上的问题:由于中端、低端机床在结构、质量上的先天条件,中外同类产品在性能是没有任何差距,以一台普通卧镗为例,刀头转速不超过8000转,工作台不大于1.5米,立柱固定、下滑座行程不超过5米(我都已经往高里说了),二战时期的技术已经可以满足今天的精度需要。当今中国对此种机床的生产早已以每年上万台计数,在规模效应的和成本优势的条件下,在没有质量优势的情况下,一台动不动就4、50万的同类国外机床如何与价值30万以内的国产机床竞争呢?
【2】在高端机床领域,中国国产机床和外国同类产品相比到2011年,在核心零部件水平上,目前还存在差距,但请领导们放心。
什么是机床制造的核心技术?控制系统、镗杆、刀头,没了。刀库、头库、直线电机、大小铸件都可以外包周边地区的生产厂,没有啥技术含量,剩下的就是控制系统、镗杆、刀头。
控制系统中国一直是弱项,没啥话说,业内也有进展,并已经扩散到高端国产数控机床领域,这个不细说了,有一些项目,明后年看成果。
镗杆的制造难点在于大型化,小镗杆质量小,自重就小,在水平主轴的卧镗结构上同心率水平对中国人来说早已攻克,立式结构的更没有问题。但大镗杆自重大,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形变就会压弯镗杆,从而报废。为了获得这种级别上的精度,可能需要采取100多道工序进行技术处理,这个就是核心制造能力。个人估计全国有6家厂具备这个能力。
刀头也一样是个高难度核心部件,到今年为止,对于大多数厂的高端产品来说这依然是个外购部件。但我知道某些试验已经取得了工业化级别的成功。这里仅说,一个国外顶级的刀头部件,如果你对他有救命之恩的话他“只”要你50万。如果这个部件在N年(实在是商业机密,不敢讲,只能说大家可以尽情乐观想象)有人实现国产化。那么我们的产品的利润空间就会大增。
累死,接下来我们说第2个主题,“要当老板建厂房,你买谁的机床”,各位大牛,借口水喝。
土鳖抗铁牛!
所以我才飞好远:【又跑偏了】和大家交流一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概面貌
所以我才飞好远:【大结局-下】新年贺礼: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究竟是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