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家思想看西方所谓的“自由、人权、人性化”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大意是说:大道(社会公平准则)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是因为有虚伪、假冒伪劣的现象;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也就是说一个朝代或国家忠臣良将多,是因为这个国家发生混乱多或战乱多。
老子不愧是一个洞察世事的高人,他总是能从表象看出本质,从结果看出原因,这个本质和原因往往就在表象和结果的反面。
为什么要提倡仁义?就是因为不仁不义现象太多了;为什么会有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就是因为社会太重视各种机巧智慧,没有道德。为什么要提倡子孝父慈、夫妻和睦?就是因为六亲--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睦了。为什么会有忠臣出现?就是因为奸臣当道、国家太昏乱了。
这充分表现了老子道家丰富的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形似相反,实则相成,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也就是说提倡某一种品德,总是因为这一品德的严重缺失的缘故。
这样就很容易明白西方之所以特别强调“自由、人权、人性化”,是因为西方没有人权、没有自由、兽性多而少人性的缘故;而中国很少提“人权、人性化”,是因为中国本来就有“人权、人性化”,无需大力提倡。当然现在因学习西方,则是另一回事。
那西方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自由、人权、人性化”呢?
在西方文艺复兴(约13世纪--16世纪),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艺术、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文艺复兴运动(这种运动是西方在受到中华文明的冲击和传播的情况下才发生的)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重视人性,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同时西方把达尔文的应用于动物界的生物进化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兽性丛林法则应用于“人”身上。
也就是说所谓的“自由、人权、人性化”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提出来的,是因为在这之前“人”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也说是在神权(上帝)和封建主的奴隶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而且人根本不具有独立性,与动物(兽性)类似,是相对于封建神学的束缚而提出来的。而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类似于“民为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人”具有独立性和社会性,不存在宗教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关系,所以就没必要提倡“自由、人权、人性化”。(可参看网文: 西方文明落后中华文明至少二千年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36/33/54/0_1.html)
西方提出的“自由、人权、人性化”,是没进化好,是相对落后和腐朽的东西,只是相对于宗教神权有积极意义,对中国来说只是个垃圾和废物,结果中国因学习西方,却把它当成宝贝。
马克思、恩格斯是西方文明的积大成者,但相对于中国道家思想来说,却只能望其项背,只见其尾不见其首。唯物辩证法中的三大定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是道家阴阳论思想的一个分支而已,也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但马克思的 唯物辩证法,通俗易懂 ,比较容量传播和接受,而阴阳论对于没有经过学堂的人不太好理解,不利于传播。
唯物辩证法主要用于人类社会,而道家阴阳论不仅可用于人类社会,也可用于自然界,更重要的可用于人体,如健康方面、治疗病症,也就是中医。西方对中国道家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和系统模型是根本无法理解的,只能说它是迷信,而有些中国人却很可悲,也跟着后面说是迷信。如果说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不是自相矛盾?大家想一想,是不是?
中国道家的思想源头是《周易》,而《周易》之根本在于“变”,“变”提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根本法则,也是永恒的,世界是运动的。而人类社会的运动、“变”的动力来自哪里?根本就在于斗争性和革命性。马克思创立阶级斗争学说恰好就是“变”,强调斗争性和革命性,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运动法则。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认为“天道”的特点在于减少有余而补给不足,而“人道”则反之。认为天道为“均”,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中要均贫富,要公平,要“共产”,既然要均贫富,就要斗争和革命。“天之道如是,故其用不穷也”,斗争性和革命性是符合天道(自然规律)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根本法则。
表面上看,老子批判仁义、孝慈,是对儒家仁义忠孝的反动,但实际上老子和儒家并不矛盾,他们的目的都是社会的公平、公正,只是儒家强调要建立社会的公德,要人们遵循公平、公正的行为准则,是从正面说的,是提倡教化,强调修身,而忽视了斗争性和革命性,凡事和为贵,只强调一方面,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而老子则是从反面说的,是辩证统一的,认为只有消除了好事物的对立面坏事物,好事物自然就呈现了,强调斗争性和革命性,只有消除了战争才有和平,只有消除了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社会自然就稳定、和谐了,扬善就必须惩恶,要想公有就要铲除私有,立“公”就要破“私”。
道家和儒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只是采取手段不同,而老子思想才真正符合天道,斗争性和革命性才是永恒的。
列宁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统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毛主席也说过:“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也就是和平、和谐、统一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是永恒的。
毛主席曾说过: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大家看一看,“猫论”、“不争性、“先富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哪一个符合对立统一规律?都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是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
而毛泽东思想的继续革命理论和文化大革命提倡的斗私批修,也是强调斗争性和革命性,也是符合道家所说的天道(自然规律),也是永恒的。如果强调“不争”,否定斗争性,则是违背天道的,也不符合“变”的思想,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社会就会倒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