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中国的文化传承最开始源于易经,然后才有老子孔子等等,但是易经八卦64卦可以无限演绎下去,结果到变得不可知论了,因为会发生无数不可测可测的变卦。所以易经才显得博大精深,深不可测吗?那如果把易经看成是易神、如来也是可以的,但人们还能通过卦象、数理不断2的N次方得出许多推测结论这不免会误入歧途吗,那深信不疑又算什么呢。既然孔子比较研究周易,而论语是不是周易的理解和运用应用呢,论语是叫人怎么做人的,那周易的目的大概也是教导别人为人处世的,可能源于大自然的象征-道法自然,而推及到社会国家做人上面的。也就是人与自然,到后来的天人合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那大概是偏重于或强调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大自然和谐共处?这种文化基因导致中国人普遍缺少主观能动性吗--比如说人定胜天,或者是是一种消极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对自然的膜拜就成了天意?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可能是消极被动适应性文化?因为中国的领导文化就是老子孔子嘛,所以恶习难改吗
但是易经主要强调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但是没有告诉国家与国家怎么相处,所以中国的领导文化几乎不知道国家与国家相处,只会臆想成自己还在与大自然相处?所以表现出来的几乎都是消极被动适应性体现,还是高举道法自然,阴阳调和,内外平衡,所以就这么表现的每况愈下渐不忍睹,因为这种无国界的消极平衡从开始就是错的,是一种文化思想的错觉。道法自然与中庸大概适用于个人养生,但也是大错的,因为世界观从开始就是错的。
温习易经,有精华就有糟粕有对就有错有利就有弊,如果根深蒂固不加辨思照单全收,这种领导文化就是有毒的占大部分的,用于养生都不适合,况国家吗
人能不讲人性吗,而易经重于阴性阳性,孔子重于善性,老子重于天性,一个告诉中国人就是要善啊,一个说那恶是人家的天性呀,一个说阴阳不分好坏,所以善恶不必太计较,只求平衡博爱,卖也是一种爱,爱整个“大自然”。所以中国才会发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