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习近平副主席访美之前
史威
第三次世界大战能防止吗?
近来,由于中国周边、特别是中东形势日趋紧张,不断有人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这类问题,甚至已经浮现在国内某些媒体(包括主流网站)。笔者也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供大家切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涉及苏联建国初期斯大林和布哈林之间的一些分歧。也许有人会说,这和现在我们要讨论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否爆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有关系的。若有兴趣对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就请耐心看下去。
当时,布哈林认为,“农村中的阶级斗争”,以阶级敌人“刺杀”苏维埃政权机关工作人员,为“最尖锐的表现形式”。但是,“随着这种机关的改善,随着苏维埃政权一切下层组织的巩固,随着农村地方党组织的改善和加强,这类现象会愈来愈少,以至最后绝迹”。(转引自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中译单行本第272页。)
斯大林则认为,“最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式是暴动。”“阶级斗争尖锐化的根源”就在于“我们”要“前进”,要“进攻”,“把他们排挤出去”,而阶级敌人由于其阶级本性,“总要不顾一切地进行反抗的”,不可能由于“我们”自身的“巩固”和工作的“改善和加强”,使阶级敌人的反抗“愈来愈少,以至最后绝迹”的。(参见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
此两者,谁是谁非?
还是看看列宁是怎么说的吧。
列宁说,“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文献 . 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列宁选集》中文本第4卷第722页。)但是,到了1922年,“差不多完全没有了。”(同上)为什么?看看列宁是怎么分析的:
“1921年,无疑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心怀不满。当时还发生了饥荒。………
………在这场空前的意外灾难之后,在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后,在给农民以贸易自由之后,现在情况怎么样呢?答复是清楚的,是有目共睹的,就是,一年来农民不仅战胜了饥荒,而且缴纳了大量的粮食税,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亿普特的粮食,而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农民对他们目前的境况是满意的,我们可以放心地下这个结论。”(同上)
什么是那时俄国阶级斗争最尖锐的形式?斯大林说是“暴动”,布哈林说是“刺杀”。在这个问题上,斯大林是对的。但是,列宁的上述分析更科学。列宁指出,当时的“农民暴动”,是由“很大一部分农民心怀不满”引发的,因而是完全能够通过我们的工作的“改善和加强”,即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给农民以贸易自由”,使“农民满意”,从而使“暴动”“愈来愈少”,“差不多完全没有”的。
需要指出,在俄国革命之初的形势下,上述农民暴动,至少是有一些暴动,恐怕也难以排除阶级敌人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因素。列宁比谁都更清楚这一点。列宁的上述科学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阶级敌人要反抗,要捣乱,要搞“暴动”以达到复辟的目的,这是由它们的阶级本性决定。但是,它能不能搞得起来“暴动”,这就不是由其本性所能够决定,而是由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所决定;关键要看敌人能否把农民特别是中农煽动得起来(单是阶级敌人自己那一小撮,是很难成气候的)。因此,如果苏维埃政权自身巩固,政策正确,把中农争取过来,形成对阶级敌人的巨大优势,是可以使“暴动”“差不多完全没有的”。这就是列宁给我们的教导和启示。把它运用于今天,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结论之一:敌对势力由于其阶级本性,是要消灭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的。但是,它能不能用一场核大战来达到目的,这就不是由其阶级本性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如果我们力量足够强大,虽然还不能完全消灭战争产生的根源(只要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还存在,就总是有产生战争的土壤),却可以而且能够防止大规模的、世界级规模的核大战。因此,“(阶级敌人)本性决定论”、“战争宿命论”的观点并不科学,或者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具体地说,如果核大国之间能够保持核武领域的战略平衡(即每一方对对方都有足够的核威慑力),世界级规模的核大战是可以而且能够防止的。事实上,当美苏之间在核武领域达到战略平衡之后,世界就一直没有发生过核战争,双方甚至都力求避免它们之间的正面地、直接地军事冲突。因为它们都知道,在核大战中,是没有赢家的。
保持核武领域的战略平衡
现在的问题是:爱好和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有足够的实力,达到和维持与核超级大国之间,在核武领域的战略平衡?
请看事实。
1)2010年,中国粗钢和钢材的年产量分别达到6.27亿吨和7.98亿吨,比美国、日本、西欧的总和还多很多,可以说它们只相当于中国的一半左右。(此数据引自中云:《2010年的那220个大蛋糕》,网站2011-8-12)
大家知道,在前苏联全盛时期,年产钢约1亿吨;那时苏联的战略核武库曾经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水平,数量比美国还多一些,质量要差一些,主要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落后于美国。总体来说,双方都有能力毁灭对方好几次,是谓“核恐怖平衡”。
请想一想,苏联在拥有年产1亿吨钢的生产能力的时候能够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中国在拥有年产6-7亿吨的生产能力的时候却做不到?有这个道理吗?难道中国人比俄国人苯吗?
2)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早已跨越重化工时代,现在是高科技当令,钢、钢材的产量已不再具有指标意义。那就请看另一个情况。现在世界公认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它在现代高科技前沿无疑是最具有关键性意义和作用的龙头之一)已跃居世界前列。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说过,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在中国。再请想一想,如果说当年中国主要是靠手摇计算机和远不能和今日相比的工业基础就能造出原子弹;那么,当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远为强大的工业基础的时候,中国会造出什么?-------岂止是陆基导弹打卫星、中段反导而已?!在现代高科技战 争的包括海、陆、空、天、磁、网诸多领域中,中国都已具不容忽视或轻视的实力;尽管不容回避也不能忽视,与美国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问题是:时间在中国一边,不在对方一边。
3)中国建立自己的战略核能力,不仅有“洋办法”,还有“土办法”,实行“土洋结合”。请看下面的资料。
“1995年初,解放军报一则不显眼的消息指出,一座由成千上万战略导弹官兵费时十载的工程终于在华北某山区建成。该人工奇景就是传说中的‘长城工程’。据西方战略专家推断,该工程 是为了增强二炮部队的核反击能力而建造的一个总长5,000余公里的地下网状走廊,地点可能是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区。战略弹道导弹将在这个地下迷宫中游动部署,并从数百座真假混杂的地井群中发射。据该位西方专家推算,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可以轻易地赋予地下工事1,000公尺的土地覆盖,这还不包括任何人工加固层。如果用钻地核弹来对其进行攻击,将需要3枚500千吨(史注:即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连续击中同一点方可击穿。即使熟悉整个工事的部署,再假设整个‘长城工程只有一公里长,仍需要一万枚这样的核弹头才能保证完全摧毁它。当然,在现实中,这是非常不可能的!对于从60年代中(史注:这说明它是在毛泽东时代就规划并实施的。)就致力于开拓地下核工事的中国来说,太行山区大概仅是全国核部署的三分之一!’”(引自《神秘的中国第二炮兵!》,载美国《亚美时报》2001年6月16日第三版)
在“文革”期间,毛泽东曾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当时大家(包括笔者)不大理解,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搞这些“人防工事”有多大意义:看到上述资料,应该有些明白、有所领悟了罢。
还必须说明,中国的战略核反击能力,绝不仅限于上述一端。这一点,五角大楼清楚得很。
4)关于中国战略核潜艇的实战能力
据美国《星岛日报》2001年7月2日A7版综合报道:“据北京知情人透露,中国海军上周四实弹试射新型‘巨浪’潜射弹道导弹,计划以抗衡美国构建的导弹防御系统。试射非常成功。”“三艘核潜艇分别在黄海、东海及南海同时发射巨浪弹道导弹,精确击中5千公里外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目标。”
美国《世界日报》2005年6月18日头版头条:[本报系东京特派员陈世昌18日电] 日本《读卖新闻》17日报道,中国大陆16日傍晚在青岛海域,由该潜舰向内陆沙漠地区试射一枚新型潜射弹道导弹(SLBM)。
另据本报系记者查证,解放军证实,这次试射成功,过程及结果都很“顺利”。读卖的报道引述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试射的飞弹是东风31型(射程推定8千公里)长程弹道飞弹的改良型,也就是巨浪2型飞弹。
读卖表示,大陆试射弹道飞弹的行动,在2001年也曾确认一次。报道说,这次试射成功,等于把美国本土全部纳入射程范围,一旦台湾海峡情势紧张,可以借此牵制美国介入台海事物。
以上资料,都是5年甚至10年以前的“老黄历”了。现在的情况怎样?我无可提供的资料。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连奥巴马也承认,“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在中国”,至少是属于世界一流;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杀手锏”方面,中国怎么可能反而像一些汉奸走狗根据其主子旨意肆意歪曲(不明真相、受欺骗宣传蒙蔽而跟着瞎起哄者不在此内,下同)的那样,连“二流”都算不是,“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呢?这不活见鬼吗!
5)综上所述,中美之间,在核武领域,已经达到基本的战略平衡,也就是说,每一方对对方,都有足够的核威慑力。正像有位中国将军曾说过的那样,双方都有摧毁对方数百座城市的核能力。虽然,这是一种非对称的战略平衡。也就是说,在数量上,中国比两个核超级大国要少很多。从毛泽东、周恩来开始,历届中国政府发展核武,执行的都是有限但有效的方针。这正是中国人的聪明之处。想想看,两个核超级大国的核武库,都曾达到上万枚核弹头的水平。保有那么多核弹头,对自身也有危险性、危害性,处理过期的核弹头,可没有处理过期的炮弹那么简单!实在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最后两家想想,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都想放下这个包袱。于是两家经过商议,同意把各自的核弹头裁减到1700--2300的水平,后来觉得还是太多,又协议裁减至1550的水平。从上万枚到1550枚,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最后又回到1550这个原点,那么沉重的一个包袱,要多蠢有多蠢!中国不绕这个弯子,不揹这个沉重的包袱,正说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是何等的高明!美国的政要、“智囊”想想自己虽然拥有那么多核弹头,却丝毫也没有把视原子弹为“纸老虎”的毛泽东吓住,反倒虚 耗了自家那么多的宝贵资源。想来想去,觉得实在有点“冤”,心理很不平衡,总想有所“补偿”。于是,就拿中国的“有限但有效”的核方针说事,只抓住“有限”两个字做文章,完全抹掉“有效”及其真实内容,极力贬低中国的战略核能力,甚至说中国战略核弹头不过两打左右,还没有中国发射的卫星多呢。你说我是“纸老虎”,我说你那“有限”的“核力量”才是“纸老虎”呢。对于这种心理失衡的反常表现,我们中国人应该大度些,予以体谅,不必计较,就不要说人家是“洋阿Q”了。(这个可恶的鲁迅,为什么要发明出“阿Q”这个够损的词儿呢?)
最可鄙的是中国的一些汉奸走狗。它们一再跟在主子后面狂吠,一有风吹草动,就大喊大叫,说什么中国的核武器和美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呀,美国具有“绝对优势”呀,中国根本没有资格和美国谈“核战争”呀,中国“不堪(美国)一击”呀,后果是非常“惨烈”(好像只有中国“惨烈” 美国不“惨烈”;只要中国“退让”而美国不需要-----根据其对双方力量对比的错误估计,必然是这样想的)呀,如此等等。可惜,这不过是在替主子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黄粱美梦。正如抗战初期喧嚣一时的唯武器论是为投降主义制造舆论一样,这类鼓躁也是在为投降主义鸣锣开道。它为一切有骨气的中国人所不齿的。
中美之间,在核武领域,已经达到基本的战略平衡。-------这不是一个坏消息,而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消息。因为,它使得防止世界级的核大战,成为可能。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对人类作出的一份贡献。不过我们还是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霸权主义总是极力想打破这种平衡,包括用“导弹打导弹”这种吃力不讨好、效费比极高(因为它的拦截成功率很低)的愚蠢的落后的办法破坏这种平衡。也许,换一种思路,不用“导弹打 导弹”的方法,而是采用某种高科技的新方法,效果会好些?但迄今为止,霸权主义千方百计想破坏这种平衡,并未如愿。今后,围绕着“平衡”、“反平衡”之间的斗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在新的更高的空间和技术层面继续下去。不过,前已说明,时间不在美国一边。但我们绝对不可以放松警惕。放松不得!
“韬光养晦”是战术不是战略
“韬光养晦”是一种谋略,属战术层次。作为一种“战术”性的谋略,在某些特定情势和条件下,是必要的,甚至可以称之为“高明”。例如,当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际,剩下的那个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唯一超级大国,正在虎视眈眈地寻找谁是它的主要对手的时候,中国采取“韬光养晦”之策,尽可能地避之,不使它把中国当作“主要对手”,是非常必要和高明的。否则,在苏联解体之后,如果让美国紧接着就把中国当作主要对手,中国的处境将是非常不利的。正像刘备在“勉从虎穴暂栖身”的时候,尤其是曹操已经放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只能刻意“韬光养晦”,以保全自己。“战争的目的是战胜敌人,保全自己。”这无可指责。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像杨修那样锋芒毕露,刘备早就落得杨修同样下场了。但是,如果刘备从“虎穴”脱身以后,一直“韬光养晦”下去,一百年都不动摇,叫阿斗也接着这么干,不敢亮出“旗帜”(“匡复汉室”),不敢与曹魏针锋相对地斗争,不敢放手发展、建立、巩固自己的根据地,那刘备就不是英雄而是和阿斗一样的窝囊废了。必须说明,把“韬光养晦”提升到战略高度,公开扬言“韬光养晦一百年”者,不是邓小平的原意,而是“精英”对邓小平遗言的篡改。何新先生在《邓小平晚年的政治遗言》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我有一位尊敬的兄长,退休前原是一位参赞核心枢要的学者,故有机会阅读晚年邓小平(1992年后)未曾发表的全部谈话记录。他说邓晚年谈话中曾谈到:
1 让一部分人先富只是改变普遍贫穷的手段,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社会主义下的共同富裕。因此,中国将来应当着重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2 韬光养晦是战术不是战略。始终不要忘记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对手。
(还说:我对美国就讲过不少的硬话。)
3 领导人要了解历史。
--------见何新先生新浪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hexinbbs)
所谓“韬光养晦一百年”,实质是把“韬光养晦”提升到战略高度,不仅直接违反邓小平原意,而且是一个修正主义的命题。其要害有二:
一、过分夸大霸权主义的力量,严重低估人民的力量,根本否认中美之间业已形成的、在核武领域的非对称战略平衡。“韬光养晦一百年”主要的“根据”就是“力量对比悬殊论”。如果抱有战略上平起平坐的自信和自尊,为什么还要“韬光养晦”呢?如果总抱有“力量对比悬殊”、“你高我低”的奴才心态,焉能不得出“韬光养晦一百年”之谬论?
二、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阶级本性认识模糊,抱有幻想。让我们通过事实,看一看霸权主义的真面目、它的本性究竟是什么东西吧。
據(美国)喬治華盛頓大學國家安全檔案研究人員整理的解密文件,1958年8月13日,當時的國務院政策計畫室主任史密斯,在寫給當時的國務次卿赫特的備忘錄裡寫道:“目前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戰爭計畫,要求通過對共產黨中國進行核子攻擊,來防衛金門和馬祖。核子攻擊的目標包括人口非常稠密的上海、杭州、南京、廣州等地區的軍事目標。”
史密斯寫道:“雖然核子攻擊將使用‘低當量’核武器,其中仍然包括與扔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相當的當量為2萬噸TNT的核武器。據我判斷,在戰爭結束前,這會造成數百萬平民的傷亡。”備忘錄寫道:“總統最近指示國家準備一份關於中國、蘇聯及自由世界對美國在遠東的有限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反應的報告。報告的結論說:如果我們執行目前的軍事計畫,北京及其盟國蘇聯可能會被迫作出反應,至少會對台灣和第七艦隊進行核子攻擊。根據我們目前的戰略觀念,這就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爆發核子大戰的信號。”
因此,史密斯建議美國國務院不要對防衛金門、馬祖表示立場,以避免美蘇之間發生核大戰。
---------引自2000年7月19日紐約《世界日報》A3版“1958年舊事解密”欄的報導
需要指出,當時的艾森豪威爾總統採納了史密斯的建議。不是亚当.斯密给他注射了几千CC“道德的血液”,更不是受到西方“普世价值”的感召,使他突然“憐惜”起可能造成的中國大陸“數百萬平民的傷亡”;而是他怕“蘇聯可能會被迫作出反應,至少會對台灣和第七艦隊進行核子攻擊”(他真正关心的不是台湾,而是自己的第七舰队);為了“避免美蘇之間發生核大戰”,總統先生只好對五角大樓的核“戰爭計畫”忍痛割愛了。---------这种种严酷的事实(超级大国多次扬言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就是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核自卫能力的最有说服力的根据。必须明白,霸权主义至今不敢对中国发动一场核战争,决不是因为你坚持“韬光养晦”,姿态放得够低,身段放得够软,一味地委曲求全,一味地妥协退让,唤起了人家的“同情心”;而人家是按“普世价值”行事--------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西方核威慑理论要点有三:1 拥有足够的实力;2 让对方知道并承认你的实力,3 还要让对方知道你有在必要时使用实力的决心。三者缺一不可。为了维护和平,防止核大战的发生,我们有必要用它们懂得的“语言”与之进行对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于现时的中国,最最需要的是第三点:决心。
总之,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我们既不认同“(阶级敌人)本性决定论”、“战争宿命论”;更反对修正主义对霸权主义的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反对修正主义者鼓吹的“韬光养晦一百年”。我们热爱和平,但我们深深地懂得,和平是乞求不来的,只能靠斗争赢得!“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味地妥协退让,搞投降主义、绥靖主义,最后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虽然不一定是核战争。
* * * * * * * * * * *
综上所述,核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既然如此,中美两个大国就应该保持和发展一种正常的、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互利共赢的国家关系,以有利于两国和世界人民,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为此,就应该坐下来好好谈。既然是谈判,就会有妥协、有让步,但这种灵活性,应是原则性许可下的灵活性。因此,我们支持习近平副主席访美,也支持必要的妥协和让步。谨提出如下建言供参考。
1 中美两国存在着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根本差别。这是客观存在,无庸讳言。但是,两国已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自然谁也不应把对方视为“敌人”或“假想敌”之类。但是,鉴于美方、包括官方,一再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负面的影响,这是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的。根据“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精神,我们将根据客观的基本事实,提出“美国威胁论”,以回应“中国威胁论”对我方的诬蔑,以教育和唤起本国人民。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应由美方承担。
2 此次习近平副主席访美,和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不同;重庆谈判的后续是战争。这一次不是,也不可能是,理由俱如上述。美方通过媒体放话,说这次双方会谈的主要议题是经济问题。窃以为,议题不应由美方片面地决定。经济问题当然要谈。但是,安全问题,涉及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安全领域的诸多问题,也要谈。例如,对台军售问题。美方多次声明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却一再违反八.一七公报。此种缺乏国际关系应有的起码诚信和口是心非、自欺欺人的行为,还要持续多久?美方应有个交代。
3 中国应重申不称霸、不扩张的原则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鉴于美方多次置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基本准则于不顾,一再挑战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妄图利用所谓的“海空优势”,对中国实施战略压力和威胁;中国在重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的同时应申明:在遭到非核攻击、其所造成的灾难与遭到核攻击相同时,得视为等同于受到核攻击。
4 在谈经济议题时,应提请对方注意,现在不是我求于你,而是你求于我;或者说,你求于我者,远大于我求于你。因为,美方刚从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摆脱出来,我们乐见并期待美国经济尽快走出危机的阴影,早日复苏,而中国的经济,尽管存在着种种严重的困难和问题,仍在高速运行;美国的国债,已超出其年GDP总量,而中国的年财政赤字,尚在合理的控制范围之内,且拥有3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谁有求于谁?自不待言。
5 有些问题,如果实在一时谈不拢,不妨求同存异。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