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14:00
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利用卫星数据,抢在中国政府之前发表全中国各省空气素质的测量数字,并指中国除了黑龙江、西藏和海南三个省份外,其余省份空气中的PM2.5含量都超标、不安全。
这篇题为“中国的污染:人为的,即使从太空也看得见”的报道称,中国除了上述三个省份外,其余省份空气中的PM2.5值全年平均都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安全水平,即每立方米10微克。其中,山东与河南的情况最为严重,PM2.5含量超过每立方米50微克,比安全水平高出四倍。
PM2.5指的是悬浮于空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近年开始受到国际社会注目,成为美国、加拿大等用以测量空气污染的新指标。科学家相信PM2.5对健康的“杀伤力”比另一空气污染指标PM10来得大,因为PM2.5较细微,更易深入人体肺部。
《经济学人》的数据是耶鲁大学一名博士学生所整理,她利用的是美国卫星测量的光线穿透率和空中悬浮颗粒的化学成分来推断中国各省空气污染情况。
从报道附上的地图说明来看,这些数据是取自2007年的卫星资料。
虽不否认这样的推断方式并不理想,因为卫星很难分辨空气中的物质离地面多远,在反光度高的雪地和沙漠上也无法很好地断定空气质量,但该报道认为,卫星数据至少给予了一个大略的估算,而且“撇开这些短处不说,报告显示中国在清理环境上还需作多少努力。”
2012年1月10日卫星图:第一张照片是“阿卡”号卫星(Aqua,拉丁文,意为“水”)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在下午早些时候拍摄的,乳灰色的雾霾笼罩地面。灰色的雾霾下面是一片片白雾或低云。风已经开始将雾霾推离北面的北京,但华北平原的其他地区仍然在恶劣的空气质量中呻吟。第二天,“阿卡”号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拍到第二张照片时,这一区域的天空已经基本晴朗。
《经济学人》更进一步警告说,这些数据是年均值,未能反映出个别天污染指数突然飙高时的严峻情况,所以“北京人可不要因为(报告中的PM2.5)污染值只达35微克就安心了”。
这篇报道令部分中国民众感到担忧,并再次掀起了社会中的一些不满情绪。其中一名网民就在微博上调侃说:“我家在山东、河南交界处,春节回家当吸尘器。现在继续在北京当吸尘器,为中国环境质量的提升奉献力量。”不少人也呼吁政府加快步伐,监测全中国各省的PM2.5情况。
2012年1月20日卫星图 拍摄工具:“阿卡”号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去年底,中国政府因华北地区一连多天雾霾,加上提供的空气污染数据与美国驻京使馆大相径庭,也遭到了批评。当局随后宣布从今年起在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城市和区域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但该计划将分四个阶段进行,要到2016年才会在全国落实。
监测PM2.5的工作确实重要,但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副站长范相阁接受河南《大河报》访问时也呼吁中国公众要“理性看待”《经济学人》的这篇报道。
他说,空气质量不仅和经济发展、工业排放有关,也与地形和各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以河南为例,当地处于黄河流域,风沙扬尘远高于沿海地区。
范相阁也指出,《经济学人》采用的是卫星数据,中国当局则是监测离地面3至15米、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近地面空气质量,两个监测体系完全不同,难做评价。他也强调,“治理才是重点”。
中国近年来在很多发展项目中都一再强调要推进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将此列入“十二五”规划中,不过要看到实质性改善,中国仍需时间。
世界资源研究所驻京办事处顾问塞利格松(Deborah Seligsohn)早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就指出,施政成功不仅需要法规更需要公众意识。她说,美国花了25至35年才成功提升空气质量,而洛杉矶自上世纪 50年代起治理空气,到现在也还没达到美国自己定下的标准,所以起步较晚的中国更需要时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