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拘一格选人才”切忌“宽己律他”
今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仲祖文《不拘一格选人才》,倡导形成识才、爱才、用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民以才富。国家兴旺、事业昌盛离不开人才支撑,但人才不是通才,需要适岗对业才能发挥他们的才智才干。
在“人人皆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大环境下,选拔人才就必须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相对于人才的数量而言,岗位是相当有限和紧缺的资源,好的岗位和平台就成了“稀缺货”、“香馍馍”,这既加大了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度,又加大了人才竞争的激烈度。因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发展的竞争就演变成了人才的竞争。
由此,有了“人才强国、强省、强市……强企”等系列口号和提法,各行各业也制定了不少引才、用才的特殊政策办法,在公司企业,高薪引才、高薪留才成了“杀手锏”;在社会服务行业,出现了“猎头公司”、人才中介公司等新兴行业;在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破格提拔”成了发现人才的创新举措……对人才的重视不言而喻。
应该说,尊重人才、关心人才、重用人才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和大气候,是民心所向、人才所望、事业所需,这种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固定下来。但现实中有少数人,对“不拘一格选人才”存在“宽己律他”的双重认知标准:当“不拘一格”选到自己或自己的亲人朋友时,认为这个制度公正无比,这个决策英明万分;当“不拘一格”选到他人或自己的竞争者时,就认为社会潜规则盛行、不公事嚣张,更有甚者在背后搞“黑材料”,在网上帖“大字报”,自诩为知情者,四处造谣中伤、攻击诋毁,企图通过制造舆论混乱来中止他人的选拔程序。周森锋、焦三牛等年轻干部的使用,遭到网络围攻和舆论热炒,就是典型的例子。
人民日报的《不拘一格选人才》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陈旧观念,优化社会、舆论和政策环境。这个环境的营造需要人人真诚关心、人人理性参与,若总是用“宽己律他”的双重认知标准来对待“不拘一格选人才”,那么,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人才,还有社会信任、事业发展和国家兴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