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是个什么东东?
最近两年,一些人举起了普世价值的旗帜。他们的意思大概是:改革开放就是要让我们中华民族要汇入世界发展的主流,诸如“自由”、“平等”、“博爱”等就是基本的普世价值体系;中国绝对不可以拒绝这些全人类的精华。可是,关于什么是普世价值,这些人却给不出一个像样的定义。普世价值的说法,忽悠的成分多。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满足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至于普世价值是不是存在的,这就涉及形成普世价值的前提。正如我们在回答是否存在普遍规律时需要先弄清宇宙是不是齐一的一样,要回答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问题也要先回答人类的生存状态是不是齐一的问题。这是因为,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能不能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要看主体的实际生存状态。如果说在原始共产主义阶段人类的生存状态相差不多,进而还有某种“普世价值”的话,在利益分化的阶级社会就找不到生存状态相同这个条件了,因而与普世价值就越来越远了。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了,普世价值论者不是主张尊重个性、主张多党制吗?尊重个性和多党制应该是价值多元化呀!普世论者怎么还犯这种逻辑错误?你们到底主张价值多元化还是一元化?
关于中国不能拒绝的所谓“精华”,在普世论者那里无非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我不否认,“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对于封建专制、人身依附和世袭制来说是个进步。但是,价值是历史的,你怎么知道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就不能被超越了呢?
有人收肠刮肚想起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类有共同的生存需求推出了人类也应当有是共同的社会需求。这对论证普世价值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说的生存需求,无非是人的求生本能,这应当属于人的自然本性。我们谈社会需求,那讲的人的社会本性。这种由人的生理特性推导人的社会价值,或者把人类的道德基础完全归结于人的自然本性的作法,缺乏逻辑的连贯性,早就不流行了,没有几个思想家还坚持这种假定。
被抽象谈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那只是些语言空壳,算不上价值。对荒岛上的鲁滨逊来说,“自由” 、“平等”、“博爱”就没什么价值。自由本身不是价值,只有当自由满足了处在特定生存状态的人的某种需要时才有价值。这正如一块石头,我们不能在尚未与其形成某种关系时,就说它们有价值。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不仅仅是一个口号,那是有具体内容的。比如说平等,在资产阶级的法律里,那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反对的是世袭制,并非不承认差别,特别是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差异。如果我们在评判社会贡献时的标准不同,有关贡献大小的评价结果就会不同。一个普通劳动者和吴英相比,他们谁对社会的贡献大?代表普通劳动者的人说是普通劳动者的贡献大,而吴英不仅没有贡献而且有死罪。代表社会寄生虫的人说吴英贡献大,因为她能把社会的财富集中在自己的手里。普世论者你们看到了吧,一个“平等”就有这么多说道,想让“平等”成为普世价值能做到吗?
普世价值论者动辄就搬出哪个思想家是怎么说的,从而这个说法就应当是人类的“精华”,也从而那个思想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就真的具有了道德的高尚性。这是混淆视听!思想家说出了真、善、美、仁、义、忠、孝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等,该思想家所在的阶级往往是缺乏这些美德或普世价值。
或许存在某种准“普世价值”,但那也绝不是少数剥削阶级鼓吹的 “自由”、“平等”、“博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了整个人类发展历史的未来走向。为人民服务,就是这种价值观的本质内容。这种价值必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当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种价值就提升为“普世价值”。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