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转型之前咱们先说革命。革命要想成功,必须有群众基础,必须有中国人民大众的支持和参与。毛主席说过:“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话说得太好了。据记载,当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等战略决战时,几百万民兵推着小车,抬着担架,同大军一起转战南北,赴汤蹈火,及时把物资送往前线,把伤员转送后方。辽沈战役中,东北地区参加支援战役的民兵、民工达160余万,担架13800副,大车6756辆,牲畜3万头,送运粮食7000万斤。15万民兵还组成了远征担架队、大车队,随军转战几个月乃至一年多。这还没有计入从井冈山根据地、江西瑞金根据地、延安根据地时期,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和兵源上对革命的支持和投入。
因此,群众基础是革命成功的根本保证。转型同样如此。我们难以相信,没有人民大众的支持、拥护和投入,转型能够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所以本文要说说转型的群众基础,顺便说说转型的官众基础。
某些转型是没有群众基础的。比如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养老改革。如果人民群众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并且说话算数的话,这些转型都难以搞起来。而事实上都搞起来了。这些转型依赖的不是群众基础而是官众基础。发表于《领导者》杂志2011年12期的文章《关于中国工人阶级的观感和思考》中说: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初,在“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企业重组”的喧嚣声中,企业大规模倒闭,工人大规模下岗。往往一个国营企业倒闭的同时,一个生产同类产品的私营企业便转世灵童般诞生,而老板则不是原来的书记厂长就是销售科长。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可以说,书记变老板,是中国转型的根本机制和主要动力之一。—— 这就是国企改革的“官众基础”的真实写照。由此推开,医疗改革、养老改革等等,也都是在各级官员的支持和强力贯彻之下得以实施的。因为所有这些转型都不会触动官员的利益,甚至还会把官员以往只是羞答答享受的特权予以肯定和加强,甚至上升到法律保护的地步。官员安得不拥护转型?转型的官众基础其根源就在于此。
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养老改革这些转型缺乏群众基础,却能够蓬蓬勃勃搞起来,依靠的就是两大法宝,一是官众基础,二是花重金“维稳”。现在的官员,不管是科长还是处长,还是局长厅长,不管是县长还是省长,潜意识里都讨厌百姓上访。他们普遍认为上访的百姓是在无理取闹,是在破坏大好形势。官员们认为,现在的日子过得这么好,百姓们不安份守己过日子,却热衷于闹事,真是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百姓的疾苦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就是官众基础和群众基础不相同的地方。
然而,转型的官众基础也开始隐隐的有点动摇了。先是事业单位改革动了官们可靠的同谋军——事业编制人员的奶酪,事业编制人员由惶惶不安到起而抵制了。有些事业编制的知识精英曾经为国企改革大唱赞歌,以养娇了养懒了对国企老职工大加指责,现在也改变腔调,对目前正在或者将要降临的事业单位改革提出质疑和批评。转型的官众基础从外围力量发生了动摇。接着,中国取消公费医疗的改革拉开序幕。有消息说,2013年,33万中央单位公务员将纳入城镇职工医保。此前,北京市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并入职工医保的改革工作已于2012年1月1日启动。至此,内地31个省份(直辖市)中,已有24个省份(直辖市)全面取消公费医疗,比例达80% 。这种趋势必然对转型的官众基础产生冲击。
近日广东省说“革自己命”,无疑对转型的官众基础产生又一轮冲击。南方网报道,2月14日上午,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广东省政府召开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会议上做重要讲话。他说: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格局,没有革自己的命的决心和勇气,就突破不了与科学发展、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政府部门权力利益格局,改革就难以深入。
我相信,这也是一个得民心、不得官心的讲话。“革自己的命”说说可以,真的实行起来谈何容易。如果真的要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真的要动官员的特权,转型的官众基础必然会发生问题。
于是产生几个疑问:为什么转型总是要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不是损害百姓的利益就是损害官们的利益?有没有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总是给人们普遍带来好处的转型?如果说,这种“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总是给人们普遍带来好处的转型”是没有的,要转型就必然要付出代价,就必然要做出牺牲,那么,应该是官们特别是高官们率先垂范还是让百姓优先试刀?对于转型成败来说,是群众基础更重要还是官众基础更重要?
转型进行了30多年,应该有所总结有所定论了吧。如果没有,转型是难以深入下去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