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员增效” “内退” 及弊端
1、“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中的一个著名举措,盛行于1997年—2003年。其初衷是国企以“富余人员多包袱重”为借口,行追求减员增效裁人来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片面经济行为。内退也是其中方式之一。该举措经过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的演绎检验,无疑存在众多非议,显示巨大弊端,落下被讥讽为“馊主意”。
2、弊端显现:在实践中表现往往是企业内一边在裁员,腾出岗位后皇亲国戚又补回来了。因被裁对象均不是薪金高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层的,而是第一线的员工。不在管理层面上的实行精兵简政裁人挖潜力,那么减员增效就是空话。生产线上的人是裁不掉的,裁了也得因工作业务发展需人手,而重新招人补充回来。
3、弊端还显现:减员增效就算是在没有“排除异己”及舞弊的阳光下操作。企业即使也获得了劳动力成本下降的显著经济效益。但这也只能表现为企业把人赶出厂、推向社会让整个社会来承担企业的改革成本罢。这种以牺牲整个社会的效益来填补个别企业改革成本,这样的改革方式是不可取的。在法律和伦理层面上还表现为:在全民平等共同所有的国企内部,一部分人可以任意大肆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行内讧,剥夺另外一部分人生存劳动的权利。这也是严重显失公平为和谐社会与现行法规法律相悖。
4、弊端也显现:突然遭遇这一历史转形的内退下岗员工在被迫被推向社会后,其中一些人往往受自身条件的局限影响,在与大学生、农民工们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其间如因病或者意外变故,就会陷入窘况,而编制又在企业,地方和社保的救助帮护也覆盖不到成为“三不管”状态,被边缘化被贫困化就更难免。
二、如今的国企的应履行的道义和义务
通过近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走完这一历史征程的国企普遍通过“减员增效”,行政松绑,资源、市场的垄断早已壮大做强。如今的一些国企一提到应该回报社会,反哺帮护救助因推动企业改革,承担改革成本,而牺牲自身利益的“内退”下岗分流并深陷贫困的员工。这些国企均鲜有慷慨允诺的。这不仅仅要拷问这些国企的道义良心和义务,政府更应该督促这些国企应对为“减员增效”改革而下岗的全部员工作出积极补偿,同时他们(她们)还理应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丰腴成果。同时这样的反哺帮护救助既是必须的,也是构建当前和谐社会及维稳的重要举措。
三、履行反哺帮护的方式办法:
1、当初国企业改革行减员增效的内退职工的确人数众多,现经过10多年自然消化,多数早已经熬到年龄办了退休脱困进入了社会养老体系中,也有许多人也因自蒙出路走出了困境也不需要再重新上岗帮护救助,其真正困难生活窘迫的不足1/10,且一般均为年纪距退休还差3-5年的职工需要企业帮护重新上岗解困。同时在现实中此类人应该是人数不多、牵扯不大、企业解决不难的。
2、对生活困难的“内退职工”给予帮护救助可表现为重新安排岗位上岗,并取消差别待遇。对安排上岗有难度的,企业再也不能采取内退员工在内退期间改发内退生活费,而应该按其原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保留。根据国家《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除工资外还应按适度比例核实发放包含奖金,津贴和补贴;绝不能再继续走老路,将内退员工原来工资总额中的“绩效工资”、“职务工资”以及年底的绩效奖励工资全部砍掉,这必然将导致内退员工新的不满增加,给上访带来新的压力。
3、对不法民营企业国家可以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清算原罪和惩制 “民企”克扣工资盘剥员工的行为。对“国企”政府也不能持侥幸心理和护短,同样可以颁布法律和行使行政手段来约束 “不良国企”的不作为。在如今的和谐社会里,三农问题、城市里的农民工问题、城市退休工人待遇低下及城市低保人员生活困难和就业难等诸多问题都逐一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得到政府政策护持而逐一脱困解决。而对处于街道、社保、企业“三不管”状态的社会最底层被边缘化了的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的内退职工绝不能成为爹不疼娘不爱被遗忘的角落,理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不能非要等到深陷困境的下岗员工纷纷找企业寻衅闹事和搞上访,那么这将会构成对社会维稳的极大压力。
曹军
2012年1月1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