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龙年的央视春晚,最大的热点恐怕就是赵本山的缺席。虽然有不少人说“烦透了赵本山”,但更多的人还是会觉得没有赵本山的春晚不像春晚。不过事实证明,我们常常将一些事情看得过分严重,没有赵本山,这春晚照样办得热热闹闹。
赵本山退出春晚的原因仍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节目内容不好笑,可看过春晚的人都知道,不好笑的节目多着呐!有人说是改变审美疲劳(顺带说一句,本山大叔那张脸确实也没有多少美感),本山已上过21届春晚,也该换点新面孔。但跟他同龄的冯巩上过26届春晚,这张脸可是更老了。不过冯巩那张城市里的脸面,看上去的确鲜嫩得多。大概随着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城市旋律的演出开始了,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乡村爱情”主题真到谢幕的阶段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赵本山的艺术失去价值,即便他不在央视出席春晚,好多地方卫视春晚都抢着请他出席呐。但你也必须承认,中央台和地方台的象征意义有很大的不同,央视春晚的一举一动更能反映或者左右社会文化的动向。央视春晚取消宣读贺电贺信环节,表明了政治意味的淡化;央视春晚取消广告的插播,表明了商业干预的排斥;而赵本山的离场,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文化品位的转向。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到2011年末,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51.27%,简单地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城市化的阶段。文化上从乡村主题转向城市旋律,也正是城市化浪潮的一朵浪花。
话虽如此,数据带来的结论常常不近人情。昨天还是农村社会,就因为今天有几家乡亲搬到了城里,整个社会就城市化了?然而,很多事情的性质变化就在于相差这么一点点。
相关部门公布的今年春运总人次为33亿多人次,若按每人6次计算,差不多有5亿多人口在异乡的城市中奔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老家度假。大家都知道,进了城的农民未必马上就是城市人了,但在城里工作的人回到乡村过年,肯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时代变了,文化的新桃就必须替换掉旧符。赵本山捣鼓的乡村爱情也是一种商业行为,当消费者的结构在变,与之对应的文化自然也会变。
文化的嬗变总是这样通过一些细小的事件慢慢推进,有时候悄没无声风平浪静就过去了,有时候却会在碰撞冲突中掀起一番轩然大波。例如最近部分香港人跟大陆游客杠上了,起因只是很小的一件事: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东西,遭到了香港本地居民乘客的指责。争吵过程被拍摄下来贴上了微博,然后引发了两地人士的相互攻讦,道德、文明、法律、制度、地域歧视、个人修养等等都被拿出来说事。连北大教授孔庆东也忍不住参战,结果被扣了个“出言不逊”的帽子。
诚然,孔庆东的某些言辞欠考虑,但其中媒体“标题党”栽赃的成分也颇为可恶。不过,事件的起因还是文化嬗变过程中不同认知的碰撞和冲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公共空间的理解不同,对地铁上该不该吃东西这类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从农村来到城市,多多少少也会遇到类似问题的困扰。
如果说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的基础,那么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完成也一定要有自己的伦理基础。构建这个伦理基础需要时间,会有冲突,吵架不是一件好事,但通过吵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观念不同文化的冲突所在,然后在冲突中慢慢磨合掉差异。一个社会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来维系,一个人也不能只依照法律法规来行事,比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道德伦理,人之为人,人有尊严,首先是要具备仁义礼忠信的基础,“克己复礼”这话其实很正确。
当本山的乡村爱情逐渐远去,当大部分中国人开始略带羞怯地融入城市化的旋律,文化的冲突便不可避免。这些争吵无关道德、无关法律,更无关制度,社会真正需要的,只是一段对不同文化进行整合的时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