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议政】“做蛋糕”与“分蛋糕”
中国改革,这几年出了个“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之分,在舆论上演化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左右之争。最近,重庆的王立军出事了,原来挺“重庆模式”的左翼为王辩护,说是阴谋;而右翼则借此否定“重庆模式”,有人是重庆打黑是“黑打”;新华社浙江分社手机媒体部副主任、新华社快讯主编温志丹在其个人官方认证微博“新华社-子弹”上放出风声:王立军调离公安系统是重要的风向标,这或许说明重庆“唱红打黑”被间接否定,“重庆模式”接近破产,相對重庆模式的广东模式似乎更受关注。此事我在2月19日向国务院办公厅质询,至今还没有回答。不过也不必等回答,若按温志丹的说法,那么深圳那么多的官员,还是一把手出问题,深圳特区是不是也“接近破产”?
对于“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我一直没有发言,一是我不大喜欢谈“模式”。一个东西一成模式,就固定了,就没有更多的意思,也不符合改革发展观。对我来说,主要的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有,评论需要一个标准,左右对“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的评论不同,在于标准不同。我拿什么尺子去衡量?现在就能说“重庆模式”是“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吗,这是什么“社会主义”?说“广东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又有多少是中国的?我希望在这次两会上,是不是把这个问题讨论一下。人民代表大会嘛,民间争论得这么激烈的事情,也应该是人代会关注的问题,不然就脱离民众,代表性就不强。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了,这段时间改革道路——我认为“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看做“道路”或“探索”好——争论又这么大,如果不反映到全国政协和人代会上来,会被指斥漠视改革,开死会的。
我不想从“社会主义复兴”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评论“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这个题目太大太虚,不适宜在讨论现实问题的两会来谈,还是从改革和改革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触及十多亿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来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家知道,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了著名的“分蛋糕”,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接着就提出了“做蛋糕”,左右两翼围绕着这两论进行对立的争论,经济学家卫兴华发表文章,对“做蛋糕”引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分蛋糕,必须先做蛋糕,这是前提,没有蛋糕分什么?卫兴华也强调了“分蛋糕”在现在的重要性。汪洋则从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这方面来强调“做蛋糕”。
我这里不讲马克思主义,而是出邓小平的改革构想了看“做蛋糕”与“分蛋糕”。这样才能与中央保持一致,事情才容易谈得通。这有点“投机取巧”,但是决没有出卖原则。
邓小平改革构想是这样:在上世纪末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此后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的,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是,上个世纪着重“做蛋糕”,本世纪开始就着重“分蛋糕”。从邓小平构想的改革看,广东前一段时期率先改革开放,独享中央改革的特殊政策,利用了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依靠国内的财力人力支持,得天时、地利、人和,抢得了发展的先机,把“蛋糕”做大了。问题是时间过去30多年了,还要求全国继续为你做“蛋糕”而不讲分“蛋糕”。要做守财奴,一毛不拔,不按邓小平说的进入第二阶段,带动落后的地区,这就停滞不前,天时、地利、人和全丧失。而重庆提出“分蛋糕”,加上“五个重庆”,“唱红打黑”,率先按照邓小平的改革构想和“两手都要硬”指示办,在全国抢占第二阶段改革的先机。
邓小平说改革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当然要发展生产,用汪洋的形象的说法是“做蛋糕”。但是老是做蛋糕,而不分蛋糕,也不能共同富裕。大家不可能望着大蛋糕肚子就饱了。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深圳和广东,曾经是“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先行者;现在已经进入“共同富裕”的改革阶段,还是叫大家“做蛋糕”而不分享蛋糕,就僵化保守了。而重庆提出“分蛋糕”则是先行进入了改革的第二阶段,进行了新的改革探索。
两会应当让重庆、广东以及其他省市代表在大会上做专题报告,介绍他们的改革思路和探索,认真讨论重庆的“分蛋糕”和广东“做蛋糕”。政府的工作报告,已经发了材料,就不需要念,只做些重点解释就行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多数人穷更不是社会主义,穷人要造反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