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杀女孩——如何守护善与恶的边界?
善可促进生命朝着健康、长久的方向延续,而恶则可摧残任何顽强的生命。在法治的脚步声中,在惩恶扬善的治理、宣教氛围里,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坚守善,但是,仍有少数人用恶举起了凶器,一条条善的生命就这样过早地湮灭。更让人痛心而不解的是,最近接连曝光或发生的恶事件,却是3个年仅10多岁的男孩所为:安徽合肥16岁中学生陶某强闯民宅,将同龄少女周某用汽油烧成重伤;安徽池州市14岁初二男生吴某潜入邻居家,连刺10岁女童数刀并拖入水井淹死;陕西省眉县15岁李某因被怀疑偷鸡而投毒杀死邻居夫妇。如此少年,本该保持善,却为何逾越了善与恶的边界,我们该如何守护这道看不见的边界?
以上三个男孩,陶某家境较好,后两个男孩家境差。而类似这三个男孩家境的男孩可说是千千万万,但为何众多的男孩未实施如此凶残的行为?人之初,性本善。这三个男孩本该友善待人的,却走向了恶的深渊,到底是一股什么神秘而巨大的力量推着他们滑下去的?
陶某悲剧,是一种唯我独尊的霸权思想与残暴掠夺逻辑纠缠不休的后果,若强求也不能,那就毁掉你,谁也别想得到。由于媒体披露的信息不多,无从了解吴某悲剧根源,但从偷女性内衣行为看,似乎心理不健康,其下手的凶残及事后的镇定,令人震惊。李某过早辍学,孤独地在家干活,心灵空虚,找不到人生的正确方向,因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自私、孤僻、狭隘,一旦受委屈,便会爆发而走向极端。
陶某家境优越,其善的丧失,应是过度娇惯与不当教育未能及时矫正恶习所致,滋生了常规不能交换就强夺的心理,于是,在高傲的欲望受挫与心理严重失衡下,暴力倾向便无法刹车。如果说陶某悲剧是因物质富足、精神穷困、价值观扭曲等造成的,那么,后两个行凶男孩,则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穷困引发的,因受到社会不公且心理不健康,失衡的心态与扭曲的灵魂注定其不按常规行事。总之,上述悲剧,都是恶的果。
有人说,恶与善就在一念之差。但恶并非短时间形成,而是恶习未改累积而成。对人性的价值观,性善论主张人的天性顺应社会道德,通过自觉的修养便可从善;性恶论认为人的天性与社会道德相悖,应通过后天教化矫正。但无论这样,都倡导善,都主张守规则,并通过教育矫正恶习。因此,预防孩子逾越善与恶边界,教育管理容不得松懈马虎。
每个人,都须经受家庭管教、学校教育、社会规范,才能真正树成人,才能保障社会规范有序。因此,每个人都得经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打磨”,预防其“恶”顽固不化。事实上,大多数孩子,都受到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良好的教育与规范,就未丧失善,就会遵守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也不会对其不满的人产生极端仇视心理,甚而残暴掠夺他人生命。类似上述三个男孩恶的病变,不仅意味着别的孩子受害,连自己的孩子也毁了。所以,要守住善与恶的边界,就应随时注意孩子是否染上恶习,一旦大脑有病变,就要及时治愈,一旦恶化成癌症,就悔之晚矣。
( 唐孝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