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在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例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单一、环境保护以及地区经济极不平衡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所谓的“中国模式”,无论是在认同还是在推广上,目前还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在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中存在问题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认识程度和工作效率还很不到位,进而使得一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一方面被放大,另外一方面还被人为缩小,造成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被重视。一些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因为脱离实际,虽然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却没有形成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例如,一些地区农村中发生的农民“被上楼”事件等。造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前一些政府部门中,一方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特别是具有实践能力的管理者,另外一方面很多决策者本身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直说要在政府管理部门中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社会上也为各级干部设置了许多学习班,但是,虽然目前很多干部的文凭上去了,但是以掌握知识为核心、运用知识为根本的工作能力并没有上去,这就使得我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例如,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方面,以扩大内需为例,我们知道,扩大内需并不只是简单地让老百姓消费和由政府出面开建更多的公共基础设施,如果政府建设的大量基础性设施,没有实际的需求,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么,最终受损失的不仅是政府,还有广大的老百姓。因此,我们出台的一些政策和发展措施,一定要由比较专业的人士来认识和决断,否则将会形成新的泡沫。再例如,目前中国在宏观经济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汇率上有比较大的外交(外部)压力,另外一方面在利率问题上又面临着非常大的内部压力,这就需要在解决这样一个两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用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智慧来处理。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造成一些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一般都是由主政者思想僵化所至,而稍加分析又可发现,僵化的思想又主要是由非专业因素所至。因此,在探寻失误原因的时候,所谓的决策不够科学、灵活等托词,大都只是用来掩盖缺乏专业知识和才能的语言修饰。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中西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的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可是细看它们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却又都很完备,那么所有的失误,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它们主要是由非专业人士决断和操作所至。而在探寻找这一问题的轨迹中,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在总结产生问题症结的时候,不难发现,很多的结论也大都是由非专业人士所做,因此,在这些地区,循环出错也就只能再次成为常态。
要提高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物的能力,除了要在加强学习方面多下工夫之外,更要在制定和执行政策层面,确立能够让专业人士说话和决策的机制。把真正懂经济,会管理的专业人士,放到管理社会与经济事物发展的各项工作当中。需要强调的是,在改革用人制度的同时,一定要启动用人的退出机制,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才能使中国经济和社会事业始终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活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