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农村政策的全胜
一直认为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农村政策受到挫折.包产到户受到了支持,要到年底毛泽东重提"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农村包产到户的情况才被改变.62年农村情况的好转和包产到户有关.最近才知道完全错了.
1961年3月15日,曾希圣将责任田的事情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回答说:“你们试验嘛!搞坏了检讨就是了。如果搞好了,能增产几亿斤粮食,那就是一件大事。”然而,广州会议还未结束,毛泽东经柯庆施转告曾希圣,责任田可以在小范围内试验。曾希圣于3月20日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写信,详细说明责任田的做法,分析责任田好处明显大于坏处。毛泽东没有做任何答复。7月,曾希圣又赶到蚌埠向毛泽东汇报,提交了一份更为详细的说明报告,毛泽东勉强说了一句:“你们认为没毛病就可以普遍推广。”于是,包产到户、责任制在安徽全省范围内以及在全国部分地区迅速地展开.在这一期间,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包产到户:安徽全省达80%;甘肃临夏地区达74%;贵州全省达40%;浙江新冒县、四川江北县达70%;广东龙胜县达42.3%;福建连城县达42%;广东、河北、湖南、东北三省等。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约占20%。
但是,到了1961年12月,毛泽东思想起了变化,他认可和支持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还对地方干部说说:“贯彻要快一点。”但特别指出:“包产到户这事,不可干。”他在江苏无锡时,特意把曾希圣找去,用商量的口气说:“生产开始恢复了,是否把这个办法(指责任田)变过来?”曾希圣提出:“群众刚刚尝到甜头,是否让群众再搞一段时间。”当时毛泽东没有明确表态。曾希圣继续搞责任田。
七千人大会时,全国被定为重灾省的,有河南、山东、甘肃、青海四省。安徽没有包括在内。在1月底中央准备结束会议的时候,一封来自安徽的匿名信和另外的几封来信,猛然搅动了看似平静的一池水面。1月30日,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讲话时,批评有的省委书记不让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偏要摸。知情人心里明白,这些摸不得的“老虎”中,就包括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很明显,不批判曾希圣包产到户就压不下去.很快,毛泽东做出延长会期、开“出气会”.中央决定,几大常委分别到各省听取讨论情况,被安排到安徽组参加会议的,是刘少奇。
刘少奇总结说:全国比较起来讲,河南、甘肃、青海、山东、安徽这5个省是最严重的。安徽死了那么多人,省委有没有向中央报告?刘少奇找到两份安徽的报告,但他认为是不真实的。所以使刘少奇最为恼火的是,安徽省委一直不肯揭盖子。他说:一直到我参加你们的会,还是吞吞吐吐,不肯揭盖子。别的省老早揭了盖子,所以工作就转变早一些,经验教训也好一些。这是安徽跟其他省不一样的。
由于包产到户是曾希圣60年2月最早提出,并全力推广,并不愿改变的.包产到户安徽全省达80%.但死人现象也是全国最多的之一.立刻使包产到户的信誉一落千丈.毛泽东的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包产到户这事,不可干。”在七千人大会上得以全盘落实.毛泽东农村政策全胜.
1962年3月20日,安徽省委向各地、市、县、公社党委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关于改正“责任田”颁发的决议〉的通知》,并报华东局、中央,承认其“责任田”办法实际上就是“包产到户”,在方向上是错误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