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汪事” 并不“如烟”
一
一位以《往事并不如烟》而红的,津津乐道于那个岁月的往事,似乎让读者感到民国那时的小资,活得是多么的声色和滋润啊。
其后,在《四手联弹》一书中,又以一篇“卫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这样的短文,震人耳目。睹诗伤情,读史怀人,从一大才子的悲悯情怀,赫赫前事,窥见当年蒙冤含垢的“汪逆”,居然是辛亥功臣、诗坛才子、民国总统、潜伏多年的爱国志士啊。于是,义不容辞,案岂可冤,堂堂正正的亮出了:“出于‘曲线救国’的政治路线与‘主和’思想,在民族危亡时刻,汪精卫希望能保全沦陷区一部份民众和土地,他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了。”如此这般的表白。
在章诒和氏的笔下,往事铺陈得如此悲壮,汪先生在九泉之下,必然有庆幸于后人的仗义执言啊。
二
呵呵,吾等草民,不懂得“曲线救国”的深刻含义,就如同体会不到“养鸟”之策是何等精贵一般的。我们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再次穿越旧史,追寻着汪大贵人在那“特殊”岁月的行迹,深刻地体会其如何的救民于水火,献身于经国大业滔滔巨澜中的良苦用心吧。
……
“卢沟桥事变”后,国之态势急转直下,“低调俱乐部”更加低调。
身历国民政府副总裁一任,有鉴于蒋总裁穷兵黩武,鸡蛋碰石头,致使民族灾难日重,国土日见沦陷;为了达成“第一为善邻友好”,“第二为共同防共”,“第三为经济提携”,“奠定两国永久和平之基础,此为吾人对于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之和平诉求,让大爱布满人间,值此艰难困苦岁月,真正的义士必然彰显其真底色来也。
三
于是汪大人在民族危亡时刻,戒急用忍,忍辱负重,不独不统,放弃大后方之安逸,“宁受误解,不要危机”,毅然成立战时南京政府,奔劳于友邦误解的苦口婆心之间,挽民众于水火之中,以一系列的修补工程,加大慰安行动之力度,有效的阻止友邦的误判,避免了“南京事件”的再度发生;
于是成功地策反了数十万党国大军,在动荡的特殊年代里,不争不斗,达成了“汪伪”与“国民政府”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好局面,履行了“和则共赢,斗则两伤”的基本原则,开创了战时宁渝两区难得的和平局面。
于是重用劳模丁默村、李世群们,组建了闻名中外的上海极司非尔路七十六号之“特工总部”,特事特办,夜以继日,克尽厥职,使成之为中日合作的典范;
于是创办了“清乡”委员会,深入基层,走村过店,协助“友邦”,推行了一系列联合的反恐、“扫荡”运动,封锁江南新四军之异动,一个负责任的委员会,成功的维护宁沪地区的稳定局势;
于是在经济上,流民返乡,广种博收,增值税饷,援助皇军;并在上海实行储藏物资的全面登记,对棉纱棉布纺织品进行专买专卖于友邦,发展出口型经营,强化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于是在文化教育上,积极强化与日亲善的国际“理念”,外语(日语)学习从娃娃抓起,广泛地推动了一场“新国民运动”,从思想上、教育上乃至文化认同感上,一步到位地与先进国家接洽。
于是在外交上,积极结交满洲国、德王蒙疆联合自治、华北自治等等友邦扶持的区域性政府,迅速拓展了合作伙伴的邦交关系,走共荣共发的谐条之路。
……
尽管汪大人连中黑枪、仍然鞠躬尽瘁,带伤坚持,积劳成疾,最后不幸的栽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这是一种怎样的大爱精神捏?爱心人士又怎能让这如烟般的往事浮云而去捏?
四
在“柿油党”们高举普世价值之大旗,发扬国际之准则,与先进国家共荣共进退,翻案连连的今日,恰逢时机大佳,不怕说错,就怕拍错,连蔡京、秦桧、西门庆、周扒皮们都“变现”而热卖,况革命之元勋乎?
是故,秦桧之流岂可与汪大先生相比?想当年秦某人迫害岳飞,卖国求荣,残害忠良,双手沾满了鲜血,导致宋王朝衰歇覆没;而我汪先生,宁污名节,不伤国体,牺牲一人,绥靖沦陷(区),虎口夺食,使江南大片国土生机一片啊,先生之用意如此之真诚、境界如此之高尚、个人之牺牲如此之重大,区区秦桧们岂可同日而语?
真是穿越历史,悠悠“汪事”,并不“如烟”啊……
2012.3.5~6
注:
本文得益于郭松民先生的“《金陵十三钗》的“民国范儿”一文,在此致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