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执行和争议过毛泽东的主张后,常常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看问题总比我们远”。细细研究毛泽东思想,让人感到确实如此。毛泽东尽管也有人的局限性,但确实比常人视野开阔、目光深远。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这样。许多伟人都是那样,常人对他们的观点一时看不透、想不通,结果出来了才恍然大悟。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种种决策时,提出不争论的要求,大概也是看到了常人已经习惯于某种思维和观点了,争来争去一时搞不清,他自己心里有底,还是干出效果来再说。毛泽东在革命的过程中,就面临不少反对者和对他观点争论的情况,好在战争状态,生死攸关,犹豫不得,凭着过去的经验,大家也只好服了。再一个,当时他有个有利条件,就是依靠的主要力量工农群众,苦大仇深,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在解放区的环境下,已经很知足了,而且对国民党腐败统治不满。大家实实在在看到了好处,愿意跟毛主席和共产党走。道理对他们不是很重要。而党和军队领导干部及全体党员,队伍规模不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大家思想容易统一。
毛泽东晚年有些没有落实好的思想,大多数我发现,总的感觉是想法很好,就是太理想化,可见不是本身有问题,而是比我们一般人的认识和想法超前。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长期是个封建半封建的小农经济社会,人的观念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大相径庭。解放后特别是经过一个阶段,领导干部中有些认为革命成功了,该享受一下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淡化,甚至官僚腐败。这是计划公有制社会主义的致命难点。所以,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而且涉及全国广大干部群众,都转变较难,所以最终未能达到“彻底决裂”目的。你说计划公有制社会主义错了吗?没有。事实上即便改革开放后,还是在发挥主体作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错了吗?应该没有大错。多快好省,有什么不对。谁让你搞“浮夸风”了。阅者,换了你来领导,你会要求和允许“浮夸风”吗?我们都不可能,毛泽东可能吗?“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讲话和中央文件清楚地摆在那里:“要文斗,不要武斗”,“教育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有些人非要胡闹。归根到底,还是个干部群众观念落后的问题,把个人恩怨和野心掺杂其中,缺乏规范的民主意识。
还有经济建设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许多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有些被效果不咋的。是本身有问题吗?其实也看不出多大问题。譬如,他提出的企业管理“鞍钢宪法”,核心内容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命中相结合。”1961年我国制定的“工业七十条”,正式确认这个管理制度,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成为扩大企业民主,吸引广大职工参加管理、监督行政,克服官僚主义的良好形式。各企事业单位都推行了这个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现在已经基本不采用了。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到反而用起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叫罗伯特.托马斯的管理学教授评价说:“鞍钢宪法”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日本的丰田管理方式——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精神,就吸收了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的鞍钢宪法精神,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的推崇。其价值就在于打破了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企业传统的分工理论及福特主义对分工理论的运用。欧美和日本管理学家认为,“鞍钢宪法”的精神实质是“后福特主义”,即对福特式僵化、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企业内分工理论的挑战。用眼下流行术语来说,就是“团队合作”。托马斯明确指出,“鞍钢宪法”弘扬的“经济民主”,是增进企业效率的关键之一。我们有些企业是不会运用,还怪怨这个方法不好。
所以,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的国策坚持,是正确的。我认为,对他的有些思想,即使初步实践,没有取得良好效果的,也不要匆忙下结论予以否定。因为有个条件具备问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很多是超前思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想得很远。当然,也不能条件不具备,就等着不做事,也要从眼前实际出发,逐步做起来,并不断创造条件,力求早日达到导师们设想的状态。同时,对他们思想中作为人难免有的某些时代局限性,加以探索和完善。
本博客更精彩http://blog.sina.com.cn/u/235415661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