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与洋兼民与官之争》
我昨天卖“破烂”收拾旧报纸,发现在一张2012年1月31的《作家文摘》上,刊有一名姓 宋的 先生写的题为《南锣鼓巷改造演化“北京保卫战”》的文章,顿时吸引住了我的眼珠。一看,原来讲的是北京城拆迁之事,这让我联想到当前北京正在大张旗鼓宣传“北京精神”。这篇文章说是“北京保卫战”,而意在保护古城北京的文化,其实质是一场“土与洋兼民与官之争”,或者说是“洋”“官”与“土”“民”之争。在当今的中国,这两对字相争就注定了“洋”“官”必胜,“土”“民”必败。这是因为这个“洋”字,是“精英”的象征,是“富有”的象征,是“进步”的象征,是“先进文化”的象征,是“时代”的象征,一句话,是如今少数的中国人向往的“象征”。这一点用不着我多加说明,大家一对照社会现实就不言自明了。而这个“土”字,则是“死板”的象征,是“贫穷”的象征,是“落后”的象征,是“顽固”的象征,是“保守”的象征,一句话,是如今多数的中国人现实生活的象征,这一点在中国已经没有了话语权了。一个“官”字,那是“权力”的象征,是“尊贵”的象征,是“改革”的象征,是“作为”的象征,一句话,是“说一不二”的象征。而一个“民”字,则是“弱势”的象征,是“无能”的象征,是“无奈”的象征,是“动乱”的象征,一句话,是可以忽视又必须重视的象征。这就是当今中国两对矛盾的对立体。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2011年底,《京华日报》刊文介绍了一家叫“美国波士顿国际设计公司集团”的南锣鼓巷改造方案,项目效果图显示,南锣鼓巷南口牌楼两侧,将被改造成商铺林立的二层仿古建筑,目的是把世界著名钟表品牌招徕。这引来了民间古城保护者的强烈抗议,也构成了“洋”“官”与“土”“民”这对共同体的斗争。这一斗争也是“北京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首先是这个“美国波士顿国际设计公司集团”的成员,他们大部分是北京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后到美国去学业有成。他们摇身一变,成为身上流着“假洋鬼子”的血,手持着“真美国人”护照的美籍华人。这些人“不情愿”为美国效力,而甘心到中国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效劳”,这是多么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风格?再说,改造旧南锣鼓巷的居民区,建筑现代的商业楼,这又是多么伟大的“创新”壮举?还有把世界著名钟表品牌都招徕到旧南锣鼓巷,这又是新旧“包容”和中西“包容”的最完美地体现。最后不但“美国波士顿国际设计公司集团”的“假洋鬼子”“得”了“厚”,北京的GDP也“厚厚”地“得”了。
北京市东城区的官员也在努力践行“北京精神”,据说北京市将投资两亿元,打通南锣鼓巷的西侧路,对16个胡同实现交通循环,打造以服装、特色饰品、艺术品为主的文化业态,而国子监主街突出打造国学文化街区。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官”“洋”一气,中西合璧的结晶,把北京的“低端建筑”变成为豪华楼馆,也把北京城建成为超世界级的大都市,到那时“北京精神”就大大发扬光大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假洋鬼子”还是书生气太足,既没有政治头脑,又缺少远大眼光。你们开发南锣鼓巷这岂不是“耗子尾巴上长疮”,有多大一点名气,有多少一点“浓水”,实在是小家子气了。我建议你们与北京市的官员携手开发“圆明园”,在被“八国联军”毁灭的“圆明园”的废墟上,建起一座“八国联军雕塑城”,再现当年“八国联军”进京的景象,这可是一个大手笔。“圆明园”的名声肯定比南锣鼓巷大得多,“圆明园”废墟的面积肯定更比南锣鼓巷的面积大得多得多,而且还不用搬迁扰民,投资也就少得少得少。建成之后,既暴露了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又告戒了国家贫穷落后的可悲下场。既可以作为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可以成为揭露帝国主义者们的老祖宗的罪恶历史,让中国人不忘耻,让帝国主义的后人懂得羞,让世人激起愤,还让“假洋鬼子”们和北京官员们得了利。这可是一举多得的事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