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与我家相隔3里路,距离不远,来去也较为方便,虽是分属两个县,但浙西多山,况山民乡风淳朴,自是儿童嬉戏好去处,哪有热闹自是哪有伙伴,几无地理区域概念;小时的我或与侪辈,虽多是顽劣异常,掏鸟窝、打鸟、钓鱼,满山撒野,总因是家境清贫,自觉的分担着生计,放牛、砍柴、摘猪草是理所当然的分内事。农家虽贫,我与伙伴们却是多有藏书(连环画),放牛、砍柴、摘猪草之闲时,捧上一本连环画,却是其乐无穷,其中妙处实难一言蔽之,也恐是没有这段的经历外人所难想象的。
山区孩子,山高自是自然视野远较城里孩子为胜,又因民风淳厚、邻里和睦更显平易待人,虽囿于地理环境闭塞,数年也难得有几次进城机会,对于外边世界了解仅限于书本,对于新鲜事务显得有些茫然、或是木呐,但心灵的空白,决定了更易接受新生事物。
小时读书,手表是个稀罕物,一般农人只闻其名,不知其物,时间概念终是极差,尤是冬日,积雪满山坡,上学途中路遇放学回归吃中饭学子亦是时有发生,况教室简陋,冬日寒风肆无忌惮,早时上课确是颇为煎熬人,然老师育人之精神,学子求解学问之劲道,却是现时所难体会的,农家孩子尤为相信“读书改变命运”。“斯室虽陋,却有朗朗读书声;吾师虽学问有限,却有不倦之育人精神”,彼时,乡村老师至多是高中生,甚而有高小生,或是学问有所不足,但在农村,却是最为受人尊重的。但,既是如此简陋的教室,如此低文凭的老师,与学子之间对学问的探究却是毫无止境,在学问面前,师生关系融洽,其乐融融,浑然一体,并无老师与学生的身份差别,可是说,正是有了如此的学习氛围,成就了老师、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成长以后,豁然明了道德治人总是虚妄,尤其是直面现今社会之诸多阴暗面。坑蒙拐骗之社会诚信失败,地沟油、毒食品横行之社会低限失守,路有伤病不扶之人性低限失守,如此种种社会顽疾,细心探索,不难发觉,始终有脉络可寻,即“功利心”主导着社会运行轨迹。毫不客气的说,道德滑坡,始于教育的“功利心”、始于社会人的“功利心”忒盛。
囿于手头实在缺乏确凿可信的民国教育史,所以实在难于对于民国教育史做出精准的解读,但也有耳闻,我的爷爷做为民国时期的高小生,彼时,求学学费仅是有钱者出钱,无产者拿些口粮供奉老师,即可是学资。我求学时,学费也是极为有限,我所处的上世纪80年代,就我所知,其时的中专对农村孩子甚为有吸引力,考上中专的话,就意味着三年中专学涯可以吃国家粮食,不用家庭丝毫负担,更为高层学阶,情况更为良好。
学校做为育人之所,总是小些功利心多些但当精神为好。回忆彼时求学经历,或是老师、学子之精神,及求学问的环境与氛围,其时教育总有些社会良知或是责任心流离于名利场之外,回首往昔,颇有时光惶惑之错觉。今有回家,农村教育,尤其是小学“撤销合并”风正盛,当然面对城市化进城的拓展,农村生源的流失,无论是效益抑或是安全等管理角度而言,总是有当权者的理由所在,但面对亲友小辈上小学亦是要到其时我们高中的城里,求学路途之遥远艰辛,心中实有话语不吐不快。
今有两会,有人大代表疾呼国家对教育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4%,据我所知,该议案提案史,已是数以十年计数,奈何当权者罔顾。教育建设乃社会公平正义低限所在,“百年树人,在于教育”,教育事业去国家责任的资本化,说好听些,就是国家责任的缺失,不客气的话,就是诲人不倦。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即使4%的投入能实现,对于改善老师、学子境遇,尤其是对于最为根本广大的农村学子命运的改善,可能臂助有限,但却是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前途考量的话,实是功德无量的大善事,
“宁可为妓、不可为师”如此愤慨言语,难道不足以警醒世人?如此的教育愤怒,如何让教育静心育人,如何有“在学问面前,师生关系融洽,其乐融融,浑然一体,并无老师与学生的身份差别,可是说,正是有了如此的学习氛围,成就了老师、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育的失败一是无学问,二是无独立思考能力,剩下的也只有“功利心”了。
人们批判与社会道德滑坡,却又不正视缘故所在,岂不是缘木求鱼,至于用所谓的“正确的道德观”拯救道德,更是不知所云。道德滑坡在于教育失败,教育失败在于国家责任缺失,就是如此的简单。欲拯救道德,必先重视教育根本,舍此之外,别无他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