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
上 篇
我国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 并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和改变。 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了繁荣富强。 经济飞跃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幸福稳定,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然而,走市场经济之路, 在人们享受到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同样巨大的困惑:“这是社会主义道路吗”? 几乎所有的人,拥护走这条道路的人, 反对走这条道路的人,甚至我们党内的一些口头上喊着这是社会主义道路的人, 内心深处无不抱有极大的怀疑,私下议论时都更倾向于认定这是一条逐步走向资本主义的路。 这样的担忧是有理由的。 想想十几年来,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到股份制,到放开中小型国有企业,用传统的社会主义原则衡量,不正是一步一步地背离社会主义而去吗? 当然,现在人们也理解了这种“倒退”的原因:我们以往选择了一种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模式。 这种“倒退” 无可非议,“倒退” 正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为了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人们真正的担忧在于退到哪儿为止? 这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改革开放之初, 没有任何人能想到我们会走到现在这样的地步。今天依然没有任何人能断言我们就不会再退下去了。 正在实行的“抓大放小”用传统的社会主义衡量, 就又是一次倒退。 放开成千上万个国有中小型企业,让它们去搞股份制,搞私有制,不就是“倒退”吗?但这一步不退也不行。多年来,这些企业一直躺在国家身上,大量地出现亏损, 成批地走向破产,国家竭精尽力, 仍是百方难治,既管不好,也管不了, 与其这样死下去,为何不退一步求生存呢? 我们不是想要放弃社会主义原则, 而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原则与我们不适应, 我
们总是坚守到不可再守时方才退却,就是明证。我们与以往一样, 当然有后退的理由, 但是,剩下的国有大型企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 这最后的一块社会主义阵地, 就一定能守的住吗? 它们就一定能够长期做为国有制企业或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存在下去吗?这在市场经济的路上是没有先例的。 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个走市场经济道路的国家, 能够把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 诸如军工、 邮电、 航空、 铁路、 银行等等这类中的任何一种长期据为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开创出一条新路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市场经济,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某一行业里排斥竞争,就不存在市场经济; 国家做为一个商品生产者, 垄断某种生产资料, 也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更不会允许, 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甚至国家, 做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在全部生产资料中居有主体或主导地位。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看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有制还将受到新的冲击, 我们还必将被迫退出大型企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这块最后的阵地。 一旦到了私有制把我们的中小型企业蚕食贻尽, 并开始对大型企业和骨干行业发起最后的攻击, 我们将发现已退无可退,中国被逼上资本主义也就成定局了。 这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悲哀, 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结局。 所以尽管现在谈这些大有不合时宜之嫌。但真到了那时, 再谈社会主义就为时晚矣。
我们把中国领上了一条繁荣昌盛的道路, 却又事与愿违地将把中国送入资本主义,这算什么事呢?难道社会主义就真是不行了吗? 市场经济这条路上就只能跑资本主义的车吗? 就真象某些人预言的那样: 苏联、 东欧通过突变走上资本主义, 中国将通过渐进滑入资本主义吗? 如果不是这样, 那问题又出在哪儿呢? 又该怎样看待似乎已不可避免的公有制萎缩, 私有化蔓延的趋势呢?从根本上讲, 造成我们今天困惑的原因, 造成资本主义一步步逼近, 以至于我们终将感到没有退路的原因,仍然是造成以往社会主义建设各种失误、 挫折以至失败的同一个原因,即:我们至今仍没有彻底摆脱旧的, 不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观念,仍在用传统的社会主义原则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是抓住了至今仍不具备实现条件的社会主义, 而放弃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用未来才能实现的社会主义,否定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 我们是以一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主义来发展市场经济,因而,即使面对的是存在着极大弊病和破坏作用,早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资本主义,也不能取得胜利。我们曾经正确地看到对手的缺陷和薄弱环节, 但却采取的是更笨拙的攻击方式, 以至于将被那原本不堪一击的对手打倒在地。 这就是我们的悲剧。
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源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的基础上, 科学地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作出设想。他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述和对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基本设想,至今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所验证,无疑是一条颠朴不破的真理,闪耀着人类智慧的灿烂光辉。 但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注意到,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时,实际上是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 当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后,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尖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被提上历史日程。 这时,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取胜并夺取国家政权, 必然要建立社会主义。 马克思曾经设想, 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 用社会主义全面取代资本主义, 导致资本主义的彻底灭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这时,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还有发展的余地, 尽管是通过周期性经济危机, 通过破坏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新的发展。 第二种情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单纯从经济的角度划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界限。 他认为:资本主义竞争必然导致生产积聚, 导致垄断; 垄断高度发展, 当生产资料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时,只有把生产资料收归全社会所有才能架驭庞大的社会生产力, 这时资本主义就无路可走了,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没有意识到这是两种不同的资本主义灭亡的情况,也没有想到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他在设想“未来社会”时, 只设想了一种情况。 他一直以生产力的发展足以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为前提来设想未来社会。 因为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 必须实行生产资料的全社会所有;因为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 必须实行全社会对经济的直接的计划管理; 因为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 必须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直接的按劳分配; 等等。 也就是说,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 只是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没有想到, 这样的社会主义,对他设想的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是不适应的, 更想不到由于后人的误解,给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当代社会主义并不是等到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后才建立的, 而是在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出现后建立的, 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尽管资本主义还有发展的余地,但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被提上历史日程后建立的。虽然当代社会主义的建立和马克思的设想有些区别,它不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产生, 也并没有全面取代资本主义,而是首先在一个,接着是几个,十几个,较为落后的国家产生,并与资本主义长期并存。但是,这种区别,丝毫也不影响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的科学性。当代社会主义的产生就已经证明了这点。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失误、 挫折以及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社会主义搞早了; 不是因为没有等到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再搞社会主义; 更不是因为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以及依以做出这一设想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都错了, 我们根本不能战胜资本主义。 而是因为, 当我们在资本主义尚未走到尽头就着手建立社会主义时, 却一直在以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后才能建立的社会主义, 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一直努力要在今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 其实是未来才能建立的社会主义。这就像,要求一个尚未学会走路的婴儿去学习跳高一样, 是不能不失败的。
从列宁领导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起,我们就一直努力按马克思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并且, 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了一步一步地, 但又是违背我们心愿而不得不为之的,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退开了去。 每退一步都付出了沉痛代价, 每退一步我们都曾自认为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但等待我们的依然是新的“倒退”。 我们在以失误、 挫折以至失败的教训, 在以血的教训, 来换取对当代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在这一步一步地“倒退” 中, 逐渐完善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今天, 我们已经正确地描绘出当代社会主义的许多特征, 并且已经基本具备了把它完全勾画出来的条件。在这方面列宁、 斯大林、毛泽东都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但贡献最大的莫过于邓小平同志。 在他的领导下,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提出了商品经济是不可愈越的发展阶段,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 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观点;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观点; 等等。这些思想观点, 表明我们正在塑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全新的社会主义。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 我们已经彻底摆脱了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束缚, 并不等于说, 我们已经消除了以往所犯错误的根源,而不会再重导覆辙。我们在许多方面至今仍然坚持马克思设想的基本观点。 尤其是我们从来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过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公有制形式——国有制, 这一基石。 当我们不断地发现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总是与我们的时代无法适应时,当我们不得不对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不断地进行补充、修正时,令人遗憾的是,竟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这一基石就根本无法奠定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它就象我们已经认识到的不属于我们时代的马克思设想的其它社会主义原则一样,也只属于未来。所以,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当代社会主义的许多性质特征,尽管我们已经用这些性质特征对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做了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补充和修正, 尽管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已经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面目全非, 但是, 由于并没有把这些性质特征看做是完全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当代社会主义的性质、 特征, 由于依旧是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基石上重新塑造社会主义, 因而,仍然不能摆脱马克思的设想对我们的束缚, 仍然是在坚持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依然不能正确回答什么是当代社会主义, 依然不能走出不断“倒退” 的怪圈, 依然会重犯前人的错误。 所不同的是, 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苏联, 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 经不起不断失误的折腾, 已经彻底放弃社会主义, 重新搞资本主义去了。 我国国有制也受到猛烈冲击, 已不得不放弃国有中小型企业了, 而当我们感到将不得不从国有制占主体或主导地位再向后退时, 就会发现没有退路了, 等待我们的也将是资本主义。 从社会主义产生时起, 我们就一直是,一方面坚持用并不属于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原则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另一方面又跟在受错误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后面, 一点一滴地修正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这条老路不能再走下去了。 不完全放弃马克思设想的并不属于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 不彻底把我们的思想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真正搞清楚什么是当代社会主义。
中 篇
当代社会主义完全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之所以说“完全不同”,是因为二者依以建立的生产力基础完全不同。它们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两种社会主义。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是在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 因而是在资本主义已无路可走时必然建立的社会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却是不仅还必须长期保留商品经济, 而且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 一个是消灭了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一个是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 这就决定了二者依以建立的公有制基础也不可能相同。 前者是建立在适应消灭商品经济要求的公有制基础上, 后者是建立在适应发展商品经济要求的公有制基础
上。 这又决定了二者在各方面的性质, 特征都不可能相同。 因而, 我们不能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建设。 既不能完整地用马克思的设想做指导, 也不能用某一条马克思设想的原则做指导。
当代社会主义完全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但是, 并不因此当代社会主义就能独立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外。 当代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论述的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实现后的必然结果。 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资本主义已只能通过破坏自身建立的生产力才能得到新的发展, 是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然要建立的社会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的产生,同时证明了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的科学性和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性。可见当代社会主义只能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至于说到马克思没有想到当代社会主义,把当代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混为一谈,只能说明马克思未曾明示当代社会主义产生后应怎样进行建设,说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存在一部分空白。对此,我们无权责备马克思。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在它建立时, 都曾存在着, 即使按这一理论能够做出结论,但仍未做出结论的某些方面。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当代社会主义的产生, 而没有进一步论述当代社会主义的特征, 没有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当代社会主义,就属于这种情况。当代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未曾描绘的一个空白。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填补这一空白, 完善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
马克思没有对当代社会主义做出设想, 是因为他把当代社会主义与他设想的“未来社会”等同看待了。 在他看来, 一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就必然要建立他设想的“未来社会”。 而这原因是由于马克思没有看到, 他曾设想的的资本主义灭亡的两种情况将会存在多么大的差别造成的。 这又根源于,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是从商品经济的一般性质出发的, 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做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唯一的生产方式, 把资本主义的弊病与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弊病等同看待, 把资本主义的灭亡与商品经济的灭亡等同看待。 正是由于采取这样的方法, 他才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 揭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并科学地做出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但是, 也正是因为这点,他才不可能去设想还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
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 我们首先能够得出的结论是:当代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但是资本主义仍能通过破坏生产力取得自身新的发展, 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能迅速发展, 因而还有较大的发展余地,还能较长时期地存在下去, 在这样的条件下, 能够取代资本主义, 消灭资本主义, 因而必须能够把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能够比资本主义更迅速、 更优越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 这样的社会主义, 由于是在资本主义尚未走到尽头时的社会主义, 因而必须是既能抛弃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外壳, 又能保留商品经济, 并且必须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 更好地发展商品经济的社
会主义, 是能够更早地创造出消灭商品经济条件的社会主义。 这样的社会主义,由于是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创造消灭商品经济条件的社会主义, 因而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 这是唯一符合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要求的, 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但是, 这并没回答这样的社会主义能否存在的问题。 不回答这个问题, 这样的社会主义就只是一个空想。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 就必须搞清楚, 第一, 社会主义能够与商品经济结合吗?如果不能, 这样的社会主义就不存在。第二, 如果社会主义能够与商品经济结合, 那么这样的社
会主义就一定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 更好地发展商品经济吗?如果不能, 这样的社会主义即使能够存在,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商品经济完全能够在资本主义形式下走到尽头。 这两个问题都是马克思未曾研究过的问题。
社会主义能够与商品经济结合吗? 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能表现为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存在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关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存在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个必经阶段的代表和标志。因此,我们的问题:社会主义能够与商品经济结合吗? 就进一步归结为: 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吗? 或社会主义能够适应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吗? 是商品经济在选择与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形态, 而决不能颠倒过来。 在机器生产出现
后, 商品经济进入了社会化商品经济(或说市场经济) 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选择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很快就暴露出它与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之间的矛盾冲突, 社会化商品经济造成的生产日益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资本主义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 因而也是做为社会生产力这一阶段代表的社会化商品经济, 继续发展的桎梏。 社会生产力, 因而也是做为社会生产力这一阶段代表的社会化商品经济, 提出了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通过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变为公共所
有, 解决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把社会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要求。 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只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做过以上的分析。 在接下来描绘用以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时, 马克思从根除资本主义出发, 选择了以全部生产资料收归国家所有(在国家消亡后归全社会所有) 为基础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正确地设想了资本主义走到尽头, 也是商品经济走到尽头时的社会主义。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下的社会主义将建立在怎样的公有制基础上没有论及。 因此, 我们进一步把:社会主义能够与商品经济结合吗? 这一问题, 归结为: 存在着一种既能把社
会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又能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吗?找到了这种公有制, 也就找到了建立在这种公有制基础上的当代社会主义。
我们的社会主义依以建立的公有制形式, 必须是与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要求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 必须是能够促进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公有制形式。社会化商品经济是一个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完结前, 它具有自身的性质, 特征和遵循的规律。 公有制只有适应和服从于这些性质、特征和规律, 才能成为符合社会化商品经济要求的公有制。 社会化商品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形式,它以一个越来越扩大的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独立占有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商品生产者为前提;众多的相互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均以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商品时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生产目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形成竞争,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必然导致垄断,垄断表现为市场上商品生产者数量的减少和商品生产者规模的扩大;垄断的高度发展决定了商品经济的必然灭亡。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决定着与它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不管是公有制, 还是私有制。由于在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出现在市场上的只能是商品生产者, 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生产者,也由于只有占有生产某一种商品的全部生产资料才能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因此,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只能是商品生产者所有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者就是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雇佣劳动者尽管直接从事商品生产,但由于是把劳动力做为一种生产资料出售给资本家,他的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只是做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资
料而存在, 因而就如同其他的生产资料一样不能成为商品生产者。 商品生产者所有制就表现为资本家私有制。 与社会化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也只能是商品生产者公有制。这种公有制,由于必须以市场上同时存在的众多的独立商品生产者为前提, 因此必须局限在同一个商品生产者之内, 即只能是同一个商品生产者之内的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一个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相对于其它的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又表现为私有制。 属于商品生产者甲内部所有劳动者共有的生产资料,一丝一毫也不属于商品生产者乙内部的劳动者。与社会化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 只能是这种只存在于每一个商品生产者内部的公有制。所
有的商品生产者内部独立的公有制共同构成社会化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公有制,构成当代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公有制基础。 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第一, 必须以市场上现存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为前提, 而不能因为建立了公有制就人为地去改变市场上现存的商品生产者的数量和人为地去扩大商品生产的规模。 众多的相互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是构成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基本分子, 它们的相互独立的运动, 形成社会化商品经济这一有机整体的运动。 市场上存在的商品生产者的数量和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规模, 由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 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直接关系。 第二, 商品生产者公有制是在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 唯一能够彻底解决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公有制形式。 它不象马克思设想的全社会所有制是在消灭商品经济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消除这一矛盾,而是在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消除这一矛盾。它在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哪一个时期产生, 就在哪一个时期根除社会化生产与私人占有的矛盾, 并且能够随着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规模,避免这一矛盾的重新出现。它是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同步发展的公有制形式。第三,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即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内部的劳动者集体所有制, 丝毫不会改变商品生产者的基本性质。 商品生产者依然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生产目的,依然遵循价值规律从事商品的生产活动。 唯一改变的是:过去商品生产者的主体是资本家, 现在是劳动者集体。 第四, 以劳动者集体为主体的商品生产者, 依然要遵循竞争规律,依然要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优胜劣汰, 通过竞争扩大商品生产者的规模,同时也扩大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规模, 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垄断的形成, 并最终导致商品经济的灭亡。 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完全适应于社会化商品经济, 是唯一符合社会化商品经济要求的公有制形式。 国有制只有在国家做为一个商品生产者与众多其他的商品生产者相对立时,才能成为商品生产者所有制,才能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是一种公有制,但它若要与商品经济相适应,就不能是凌架于其他商品生产者公有制之上占主体或主导地位的国有制。国有制的规模取决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国家发展和调控商品经济的能力及必要性。盲目地坚持国有制的主体或主导地位,坚持国有制在某些行业的控制力,是错误的,没有根据的。股份制是同社会化商品经济相伴随的一种与商品生产者所有制相对立的所有制形式。社会化商品经济越发达,股份制就越扩张,越是在更大范围改造单纯的商品生产者所有制。因此,马克思把股份制称为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的所有制形式。在单纯的商品生产者所有制被改造为股份制后,商品生产者的性质并不改变,拥有控股权的人或集团成为商品生产者,改变的仅仅是过去商品生产者使用自己
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现在他同时能够使用被其控制的属于其他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生产。股份制的性质由控股者的性质决定。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参股,能够把两个或更多的商品生产者合并为一个商品生产者,也能够在两个或更多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对立或独立关
系。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商品生产者的独立性就会充分表现出来。股份制的这些性质,既适用于私有制,也适用于公有制。把众多的国有企业改造成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并不能使每一个国有企业都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相反这些企业没有一个能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商品生产者之所以是商品生产者,就因为他拥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所
有权产生的对生产过程的支配权、处置权。没有所有权的“商品生产者”必然造成对所有者的侵害。
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能够产生公有制,但不是马克思设想的公有制,也不是其他形式的公有制,只能是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即同一个商品生产者内部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集体所有制。我们只能在这种劳动者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 即当代社会主义。
第二个问题,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的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更有利于发展社会化商品经济吗?当代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主义, 是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各种弊病, 因而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是符合历史要求应运而生的社会主义。因此,从理论上讲,它必将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更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制度。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第一,当代社会主义是以它所取代的那个国家、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为出发点的。它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取代资本主义,就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着手消灭它所取代的那部分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它不可能一下子就消灭所有资本主义的所有弊病。第二,当代社会主义必须在保留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前提下,去消灭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因而它在消灭资本主义弊病的同时还必须保留商品经济的各种弊病。它不能象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那样,在消灭资本主义弊病的同时把商品经济的弊病一起铲除。我们不能以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的优越性来说明当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跑在社会化商品经济同一条道路上的两部赛车,单独地看,它们都是以社会化商品经济的终点做为终点。与资本主义相比,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第一,由于在商品生产者内部消灭了私有制,实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成为商品生产的主人,实现了按劳分配,实现了每一个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与商品生产者的体现者——劳动者集体利益的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商品生产的更快发展。第二,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消灭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消灭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现象,因而也就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 ( 《资本论》第三卷第548页) 第三,商品生产者公有制能够实现与社会化生产的同步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规模就越大,彻底消灭了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社会化生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而也就解决了这一矛盾造成的各种问题。第四,虽然每一个商品生产者与其他的商品生产者依然是市场上利益对立的主体,但是,由于发展商品经济直接体现着全体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避免竞争中一切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弊病,能够以发展商品经济为根本目标实现公平竞争公道竞争,更充分地发挥竞争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五,代表全体劳动者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更有力地发挥对商品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采取更为完善的补救措施,把商品经济的弊病减少到最低限度。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无疑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制度。
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论述,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能够建立社会主义。这是符合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实现后必然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是依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灭亡第一种情况的分析建立的社会主义。第二,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必须以商品生产者公有制为其依以建立的公有制基础。商品生产者公有制是唯一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第三,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更优越,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商品经济。第四,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在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过程尚未完结前,就足以全面取代资本主义,是能够在跑到社会化商品经济的终点前就把资本主义彻底淘汰出局的社会主义,是能够把共产党人理想的实现向前推进一百年或数百年的社会主义,是将大大地促使资本主义早日灭亡的社会主义。第五,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直接向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的社会主义。但是,它又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完全不同。它是只能消灭资本主义各种弊病,但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商品经济弊病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应当建立而没有建立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今后将努力去建立的社会主义,就是区别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义。
下 篇
只有明白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懂得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多少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不断地出现失误、挫折以至失败,就根源于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是在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灭亡的第一种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但是却没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没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而是一直在用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的社会主义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从一开始就认定要消灭和限制商品经济,就认定要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国有制的基础上,不顾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为地改变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的数量和规模,人为地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和升级,破坏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尽管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曾取得极为辉煌的成就,但是与历史提出的要求相比,差距太大了。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逐渐回到了现实生产力的基础上,从发展商品经济出发,着手改革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公有制体制,在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把一家一户的农民变成生产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多年未见的农业大发展。在城市,开始了把公有制企业变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为目的改革,改革了计划经济体制,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同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造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形成历史空前的经济大发展时期。对这样一个局面,我们党是满意的,人民群众是满意的。但是,也决不能因此就掩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除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外,还有党风问题,社会风气问题,腐败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滑坡问题等等。所有问题都根源于一个问题:公有制萎缩,私有制膨胀。私有制的迅速发展,无疑是我国近十几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无可指责。问题在于,私有制的迅速发展,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极大的负作用,一切与私有制相伴随的消极腐败因素都泛滥起来,成为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的根源。这些问题在公有制面前是能够被限制和铲除的。但是,由于公有制不断萎缩,在迅速发展的私有制面前软弱无力,至使这些问题迅速发展膨胀,成为社会弊病。公有制经济的萎缩是最根本的问题。从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起,我们实际上就提出了让每一个国有企业焕发活力,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要求。但时至今日,十几年过去了,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至于今天我们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放弃这一努力,放开众多的国有中小型企业,任其自生自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至今仍死抱着马克思设想的,但决不是属于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依以建立的国有制基础不放,不敢抛开国有制占主体和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来考虑问题,因而也就看不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抓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放,又幻想让每一个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结果必然是:一方面所有权处处事事限制、干预经营权,使经营者无法放开手脚适应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经营权处处事事侵害所有权,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躺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这就是十几年来,做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私有制企业迅猛发展,而不能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公有制企业面对私有制的强大冲击,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不断萎缩的根本原因。我们过去人为限制私有制的发展,因而感觉不到私有制的冲击,一旦放手让私有制发展,不能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公有制企业的各种问题就充分暴露出来了。如果再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公有制的彻底失败也就为时不远了。
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社会主义的各种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起即使对发展商品经济而言,也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的多的社会主义。首先,我们已经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不能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还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不能象过去那样限制、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在同国际和国内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竞赛中求发展,而不能闭关自守;等等。这种认识上的提高,已足以使我们抛弃一切成见,大胆地接受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我们已经具备了建立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的主观条件。其次,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人民群众已经创造出了多种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形式,并也已经证明了这些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形式比资本主义私有制更优越。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曾高度评过罗伯特•欧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充分肯定了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的优越性。这其实就是一种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方式。今天,在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直接产生了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如河南的刘庄、南街村等等。尽管还为数不多,尽管还不够成熟,但是足以证明,成为商品生产者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不仅可以适应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而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产生出了与商品经济的要求更为贴近的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新形式—股份合作制。这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每个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这种公有制形式已经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来,并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把它确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国有中小型企业改制的方向。尽管现在看,在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中还有很多困难,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股份合作制做为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主要形式迅速发展壮大已露端倪。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可以参考,借鉴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经验。绝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都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通过以一定的方式从国家手中接收控股权,即把国家依以控股的国家法人股,转变为企业劳动者集体控股的企业法人股,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成为商品生产者公有制企业。这除了认识上的障碍,并不存在更大的困难。把现有的各种形式的公有制企业,改造成商品生产者公有制企业,实际上一直是我们公有制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我们也一直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实行承包制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革,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就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商品生产者公有制企业。但我们却不敢承认这一点。结果造成公有制企业多年来在发展商品经济问题上毫无活力,总是与商品经济格格不入。在把现有的公有制企业转变为商品生产者公有制企业的问题上,除了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实际上根本不能成为障碍的障碍之外,根本就不存在其它无法克服的困难,而是大有水到渠成之势。我们已经具备了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最后,私有制的强烈冲击,已经对我们构成极大威胁,已经到了如果不在国有制占主体和主导地位与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占主体和主导地位之间做出选择,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做出选择的地步。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看看近年来私有制迅速发展的势头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公有制企业严重亏损,大批走向破产的处境;再看看公有制企业面对国内私有制企业的猛烈冲击毫无还手之力,面对已经涌进和正在涌进国内的外国资本与已经开放并将进一步开放的国际市场上外国资本的竞争更是不堪一击的状况,我们还不该清醒吗?死抱着并不属于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教条不放,只能导致社会主义的失败,苏联, 东欧就是教训。选择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能起死回生,并必将焕发更大的活力,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马克思设计的宏伟蓝图,实现我们共产党人几辈人的根本夙愿。我们还有什么权利不做这样的选择呢?
当务之急是在现有的公有制的基础上重建商品生产者公有制,把现有的公有制企业改造为商品生产者公有制企业。这是既坚持维护我国经济继续迅速发展,充分发挥和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作用;又坚持公有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扼制和彻底改变公有制企业软弱无力和不断萎缩状况的唯一道路。改革开放已经为我们创造出走这条道路, 重建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国内外私人资本的冲击也逼着我们走这条路。仅仅由于我们思想上的障碍,由于我们至今不能放弃国有制占主体和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致使我们一直认识不到建立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重大意义,延误了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建立和迅速发展,导致了公有制经济的萎缩,导致了在私有制的猛烈冲击下,人们逐渐丧失了对公有制,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我们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目前甚至出现了一种倾向,一大批我们党的干部,包括一些省、市的地方长官,选择了以发展私有制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出路。一些人迫不及待地把国有中小型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资本,一些人在绞尽脑汁地发展私有制经济,甚至不惜违背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这虽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也表明私有制经济将有一个新的迅猛发展的势头,表明我们党内的一批人,包括一批高级干部,已经准备放弃公有制,接受私有化,已经准备与资本家举杯相庆资本主义的胜利。我们已经处在了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复辟资本主义的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关头,任何犹豫不定,都只会葬送我们几代人的信仰,几代人的努力。
实现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并进而在此基础上重建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把我们的思想彻底从马克思设想的,并不属于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必须彻底抛弃社会主义只能坚持国有制占主体和主导地位的陈旧观念。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看到一个在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上足以战胜资本主义的面目全新的社会主义,才能看到只有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这样的社会主义,也才能使全党, 全国人民形成共识,同心同德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其次,必须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顺应现有的公有制形式必须改革的趋势,因势利导地做好现有的公有制形式转变为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工作。这要求我们:第一,要积极地、卓有成效地在集体企业和国有中、小型企业中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要把这一改革提高到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一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宣传和普遍推广改革成功的典范,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股份合作制,确保工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生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由于目前集体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处于困境,这一改革也面临更大的困难,但对于工人群众来讲,这比起让他们选择私有制,要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党和政府必须用极大的精力帮助解决这一改革中的困难,教育、鼓励工人群众投身这一改革。第二,国有大型企业目前处境较好,切不可等到陷入困境再图改革。在国有大型企业普遍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要立即着手变国家控股为企业劳动者集体控股的改革,把国家手中的股份通过低价出售以至于无偿转让的形式转变为企业劳动者集体股份。国家投资的那部分资产通过招收社会大众股和向企业劳动者集体低价出售国有股回收;由企业劳动者创造的那部分资产,低价或无偿地归还劳动者集体。然后着手推进有效的企业劳动者集体管理生产经营的体制,充分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国家做为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要努力帮助商品生产者公有制渡过在建立过程和建立初期不可避免的困难时期,要尽可能多地提供优惠政策,扶植商品生产者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直至必要时不惜以行政干预的方式减轻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冲击。 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必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主张公有制通过与私有制的公平竞争战胜资本主义,但是,这丝毫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将利用国家政权对暂时处于劣势的公有制给予必要的帮助,丝毫也不影响我们利用国家政权为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创造条件。当然,这必须以从长远观点来看,以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前提。我们完全具备了建立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条件,也完全有能力迅速建立起将在我国经济中占居主体和主导地位的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并且完全能够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焕发社会主义的青春活力。
1998年元月15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