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世界赢
在每个人心灵深处,潜伏着一种本能---探索的欲望---它来自远古、来自人类的原始代。
虽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危险和不可预知的结果,但是,人类探索的本能却永远不会停息。
探索的欲望,就是创造性的欲望...
改变世界的远航
有观点说,全球化开始于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船队远航西洋,发展海外贸易。途经西太平洋、印度洋和东非地区。到1433年,郑和远航了七次。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率领三艘船队横渡大西洋,想要去到地球另一边的印度和中国---哥伦布深信人们居住的大地是一个圆球。但他并没有到达印度或中国,而是发现了途中的“新大陆”---美洲大陆。
美洲新航路的开辟,将欧洲贸易区由地中海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之后的几个世纪,欧洲的工业文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28年后,1620年9月23日,一艘叫做“五月花号”的鱼船,运载一批激进的分离派清教徒、还有渔民、流浪者等共102人,离开欧洲,移民去新大陆。到达美洲上岸之前,他们在船上共同签署了一份公约,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段令人感动的文字:“为了国王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我们这些在此签名的人扬帆出海,并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开拓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地人民总体利益的一切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制度,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为在新大陆建立民主自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打下了基础。
谁能想到,在“五月花号”的目的地北美洲,后来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它的社会制度也被很多人认为是现实世界中最好的社会制度。
西方文化的尚武性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这段话体现了西方文化的核心---人文主义思想。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对个人基本权利的尊重等,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普世价值观。无疑,这是人类史上迄今为止最符合人性的思想。
西方文化这种阳春白雪似的特性,决定了其对其他思想文化的排斥。而排他性发展到极致就是尚武性。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所具有的排他性和尚武性,贯穿了从他诞生的那天起到如今的整个发展过程。
为了说明西方文化的排他性和尚武性,还得从感恩节说起。
感恩节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1620年11月,当五月花号达北美洲,正是大雪纷飞的季节,寒冷饥饿使102人中活下来的还剩50来人,幸亏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给于救助,才绝处逢生。还派人教他们狩猎、养火鸡、捕鱼和种植。第二年新移民获得丰收,大摆火鸡宴,和印第安人举杯同庆,欢宴持续三天三夜---这就是美国感恩节的来历。
后来规定,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为感恩节。
新移民在北美洲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大肆圈占土地。为了耕种,他们在清除土地上杂草的同时,也将这些土地上的印第安人一并清除了...
印第安酋长在与自己的民众同归於尽时,他留下了让每个人闻之动容的一句话:“拼必死之命,殉必亡之国”。而此时,离第一个感恩节,才过了五十多年。
十九世纪,凭借工业革命强大起来的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号称“日不落帝国”。这个帝国是靠军舰和枪炮维持的。
二战后崛起的美国,想要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五十年代发动朝鲜战争;策划古巴危机并长期封锁该国;六十年代发动越南战争;出兵阿富汗;斩首巴格达;扬言要攻打伊朗;还要打朝鲜...
而这一切都是由联合国授权、以正义的名义进行的。
但是,靠武力,根本就解决不了世界上的所有问题。西方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中国文化的和谐性
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孔子、孟子的人文政治思想;墨子的平等博爱思想;旬子、韩非子的法制思想以及后世对这些思想的扬弃而形成的思想流派,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个包络万象的体系,这个体系具有强大的容纳性与普遍性。“中国文化”不崇尚武力。“中国文化”不排斥任何其他的文化。“中国文化”对任何其他文化都具有天然的贯通性。任何其他的文化都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交融点。
因其“中国文化”不崇尚武力,汉民族政权才有后来被成吉思汗的弯弓和努尔哈赤的铁骑攻破的命运。但是,这种少数民族文化毕竟只是“中国文化”的支流,很快就淹没在“中国文化”的大海之中,直到后来完全被同化。正像孟子说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中国文化”提倡“和而不同”,与其他文化能和平相处,并采用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贸易,来达到进一步的交流。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流连绵了一千多年。被史学家称作“丝绸之路”。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西洋,发展海外贸易。途经西太平洋、印度洋和东非地区。一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史称“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非、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之路。
化干戈为玉帛·双赢
纵观历史,“西方文化”(先前的英国和现在的美国)与世界的交往大多采用武力的方式---使用的是军舰与枪炮。而“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往大多采用贸易的方式---使用的是丝绸与陶瓷。
美国的冷战思维从来就是其制定对外政策的主导思想。
而“互不干涉,互惠互利”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
“中国文化”提倡和谐,讲求“化干戈为玉帛”---用一种双赢的结果来解决纷争---这是一种大智慧,这种大智慧为解决世界的贫困和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上那些最穷的国家更加贫困,人们饱受饥荒、战乱之苦。
而中国等一些国家则因“产能过剩”而烦恼。
自由贸易的全球化,应该为、也可以为消除贫困和战乱,提供解决之道。
用有余而弥不足。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新丝绸之路计划”---用爱心加过剩的产能来造福于人类。
新丝绸之路计划·国家贸易
·“新丝绸之路计划”是建立在国家层面上,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被贸易国”---贫穷落后、饥荒频发、冲突战乱不断的国家。
·“使贸易国”---有能力并愿意对“被贸易国”的衣、食、住、行,实施“全方位援助性贸易”的国家。
·“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目标---消除“被贸易国”的贫困战乱;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正常发展。
·“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办法:
1.由贸易双方共同制定适合“被贸易国”的贸易振兴发展规划。
2.“新丝绸之路计划”采用“使贸易国”的货币为结算货币。
3.“新丝绸之路计划”实施初期,“被贸易国”零支付。
4.“新丝绸之路计划”实施2-3年后,“被贸易国”用本国的自然资源、国家财政收入偿还贸易费用。
5.“使贸易国”不以赢利为目的,只收取贸易成本。
·“新丝绸之路计划”由联合国作为第三方,实施全程观察。委托国际仲裁法庭裁决“新丝绸之路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纠纷。
~~~~~~~~~~~~~~~~~~~~~~~~~~~~~~~~~~~~~
当这个星球上,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饥饿、战乱之中时,人们除了祈祷,还应该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