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恰同学少年》的人都应该记得孔昭绶与杨昌济在本电视剧中的第一次交谈时讲到:当此民国初创、百废待兴之际,什么是强国之本?什么是当务之急?教育是强国之本,教育是当务之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谈国家之发展,何谈民族之未来?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啊!后来由于事发突变孔昭绶被迫离校远赴海外,这时毛泽东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教育真的能救国吗?对此的回答是:人类、国家、社会会进步,但进步是离不开教育的。
由以上一段文字可以看出,教育有两个目的:提高国民的素质、强盛中华民族。
但看看现在中国的教育,我们就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我在另一篇也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中已经提及几点了,比如:教育是为了“饭碗”、教育是为了成为“人上人”,学校几乎成了赚钱的公司……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阶级都会有不同的定义,但几乎离不开这么一点,那就是至少教会一部分人,使这部分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的发展、未来出谋划策,另一部分人只要学会算账、维持生计不被人家骗就可以了。
如今我国的教育正逐步走向全民化,绝大部分人都有初高中的文化水平,重点大学出来的高材生也比比皆是。但两个令全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也出现了:大学生犯罪、大学生自杀。
也许有人要问了:作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为什么会犯罪或自杀?因为在我们心中,大学是“象牙塔”,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即使在今天,亦有许多人因中考、高考名落孙山而放弃继续学业,从这方面来看,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似乎都应该比较高,一般人能忍的、承受的大学生应该都能忍、承受,可偏偏这里面也会出现犯罪、自杀等行为。
咋一看,我们都会认为是此人心理素质太差、这类人学了等于白学……但我们仔细想想,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好,那说明他至少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毕竟不同领域的不同学科他都还算能全部“拿下”,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也许另外的领域也应该承受相应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责任者应该算教育制度了!
在封建社会,认为教育是为了控制整个国民的思想,尤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出台后。现在呢,仅仅是为了文凭,因为要找工作,敲门砖必须是“毕业证”!还有,某个学校若教出了几个高徒(即找到一个好的、体面的工作的学生),会增加这个学校的“人气”,录取率也会上升。
所以说,中国的大学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公司——本届的就业率与下届的录取率成正比、在职时员工赔本(学生交教育费、大部分学生与奖学金无缘)、就业时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学的专业(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也极有可能会因为技术的不同而要重新参加培训)。
而在中小学,我们的知识真正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并不多,比如我们知道四书五经是哪四书哪五经,但我们根本不知其内容是什么,我们嘴上说中国文化是如何如何博大精深,但我敢断言,真正敢说将中小学提到的中国文化都详细看一遍的没有几个。而对英语的学习几乎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了,老师还告诉学生不学英语怎么怎么样,这就是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文化史的国家的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层次?有哪个国家说把一门外语看得比本国文化还重要?
中国文化中就含有礼仪、与人交往这些内容,而且中小学就开始接触了,为什么却仍有被称为“高智商”、“高素质”的人犯罪、自杀?
《中国娃》、《中华民谣》这些歌曲究竟有多少人会唱,而那些所谓的情歌、流行歌曲又有多少学生没有听过?艰苦朴素、尊老爱幼、入孝出悌等等还有多少人记得,或愿意去记并付诸行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做,有人说现在互联网发达了,不必足行求学了,那你告诉我中国各个省市的简称是什么、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尤其是在媒体上,更是到了一种高度,比如说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回到母校工作、为本地的穷苦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这类事件不会放在进行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的模块里,而是放在“真情世界”这一模块中,难道说,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知恩图报的内容、这个学生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
你们可能认为我是个老古董,但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里的人,我认为与国际接轨是正确的(不开眼看世界是万万不可的),但我们千万不能因此将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抛弃,敢称自己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国度中的一员的人,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具有现代化精神的人,更应该是一个踏踏实实、认真学习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付诸实施的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