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9周年纪念日。多少年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老人家,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物钟”在提醒着我们。这个时候,总想写一点什么文字来纪念这位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世纪老人——一位永志史册的历史老人。
我曾幸运地见过毛泽东。那是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 接见 红卫兵,第二次是毛泽东第六次接见红卫兵。我站在长安街的群众行列,最前面是维持秩序的解放军队伍。我站的位置离长安街中轴线的直线距离很近很近。因此,我能够非常清楚的看见毛泽东的面容:慈祥、凝重、伟岸。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又进入毛泽东纪念堂,是成千上万的瞻仰者之一,零距离瞻仰了毛泽东的“遗体”。
他曾经是“东方红,太阳升”的那个毛泽东,他也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毛泽东。
这是因为毛泽东永远是人民的领袖,毛泽东永远是人民的一员:
一,毛泽东从中国历史发展中认识并确信人民是最伟大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泽东:1934《关心庆祝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泽东:1938《论持久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1945《论联合政府》)。被美国西点军校列为教材之一的《论持久战》在本质上就是一部“人民战争”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没有人民的支持参与,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人民的支持与参与,就没有淮海战役的胜利,至少新中国的建立不知道还会延续多久。 用陈毅元帅的话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在开国大典上,面对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毛泽东发自内心的喊出的“人民万岁”的 心声响彻寰宇。
“人民万岁”,是验证中国共产党及由她领导的人民军对和人民的革命历史的座右铭。“人民万岁”,是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劳动人民最崇高的赞誉与褒奖。“人民万岁”,是执政党必须牢记的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真理。
二,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人民观的哲学表述。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思想和夺取政权意识也是毛泽东人民观在军事上的具体体现。夺取政权要依靠人民,获得政权、巩固政府更需要依靠人民,这种“依靠”的体现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这篇经典文献中,毛泽东把共产党人的“生死观”直接与是不是为人民服务划上等号,比喻为“泰山鸿毛”之别绝不是偶然的。还是在《为人民服务》文章里,毛泽东使用了二次“不管什么人”来阐述他的人民观。一次是说到共产党人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要学会接受批评,只考虑这个批评是不是对人民有好处,而不要去考虑这个批评是“什么人”提出来的;延安时期的“精兵简政”和新中国建立之初的警惕执政“周期律”这样尖锐的问题都是民主人士提出来的,因为对人民有好处,毛泽东都无条件的采纳了。另一次是说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要坚持平等的人民观,不管什么人死了,都要开一个追悼会,用以“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他的人民观的表述,是因为为人民服务思想不仅仅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落脚点。作为人民观,更重要的是树立并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仍然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者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人民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赖以诞生和存在的思想基础。在战争年代,共 产党人不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而是为人民的解放而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人不是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而是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在战争年代,毛泽东把是 不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用来评价一个共产党人的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在和平建设时期,用什么来评价一个共产党人是不是合格呢?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他 的言行是不是符合人民的利益;是不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
一个人,如果他的心里(不是嘴上)始终装着人民,他就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忘我的为人民的利益去工作,去付出;反之,他就会为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利益去千方百计的谋利益。“一般而言,一个政党的政治纲领没有它的实际行动那样重要。但是,一个新的纲领总是一面公开竖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评判这个党。”(恩格斯:《给奥-倍倍尔的信》)人民观(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竖起来的一面旗帜,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使这面旗帜永不退色。
一个人,一个政党的人民观,不是听她说得怎么样,而是看她做得怎么样。
三,从毛泽东的诗词看毛泽东的人民观。在充满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在为中国人民寻找解放之道的“马背上”,毛泽东为我们留下了革命战争史和党史编年史般的伟大而不朽的诗篇。毛泽东的诗词,不仅记录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而且在这些诗词中她始终在歌颂人民在革命进程中所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 看是诘问,实则毛泽东的心里已经有一点谱了:只有人民自己能够解放自己。
——《沁园春-长沙1925》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人民的战争胜利为人民自己带来了胜利的果实。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看到人民战争的革命高潮即将来到了。
——《如梦令-元旦1930》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
“百万工农齐勇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诗里明明说的是红军,毛泽东却用“工农”而不用“红军”也是有其深意的。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说过:“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是诗化的经典总结。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的“风流人物”是指人民和人民的军队。当然,从诗的角度,也不能完全排除诗人的“自况”;
——《沁园春-雪1936》
“百万雄师过大江”把人民军队比作“雄师”于民于诗都是首创。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人间”,人民胜利了,当家作主了。
——《蝶恋花-答李淑一》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七律-送瘟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
把人民喻为尧舜,英雄,古今中外唯毛泽东一人也。
“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歌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这既是写实的自信力,也是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我们能够想到苏轼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岳飞的“笑谈喝饮匈奴血”。毛泽东显得更潇洒,从容、幽默;这与他在另一首诗中表现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如出一辙。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56》
这些例证,囊括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从青年到晚年的主要诗词中涉及“人民观”的部分;古人说“诗言志”。毛泽东在他的诗词里总是不忘人民,不忘人民在创造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和丰功伟绩;同时,也表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胸襟、胆识与气魄。
四,从毛泽东的文艺观看他的人民观。
毛泽东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宣传家,又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毛泽东非常重视文艺武器对夺取革命胜利的巨大促进作用。他把“枪杆子和笔杆子”视为革命胜利的不可或缺的二个武器,“二个战线”。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有枪杆子还不行,还必须要用“笔杆子”来团结人民,最后才能战胜敌人。延安时期,有一个“抗大”,还有一个“鲁艺”。毛泽东在这一文一武的二个大学都讲过课。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在“鲁艺”讲的。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讲话》以后至“文革”这25年间,中国的所有著名作家与作品都是在《讲话》的影响下产生的;从诗歌、小说、散文、绘画、版画、歌曲、戏(歌)剧、电影无一例外。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还获得斯大林文学奖。
《讲话》的核心问题是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毛泽东引用了列宁的观点:革命的文艺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 后文革”时代的某些人可能会听不进这样的观点了。事实上,21世纪的中国文艺的服务对象,仍然没有偏离当时毛泽东所说的“人民”的范围:工人、农民、军人和小资产阶级。所不同的只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小资产阶级”的结构有了一点变化而已。
1993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1999年修订的《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城乡个体劳动者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表明我国不再使用“小资产阶级”的提法;但是,在人员的社会划分和经济结构上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在今天, 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
因此,列宁说的“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或者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说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与文艺为一切劳动者服务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人民”是一个政治学词汇,“人民”的 范围是可以与时俱进有所改变的。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一旦掌握了知识,也可以成为知识分子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在中国,随着社会进步、高等教育 普及,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知识分子这些观念必然会淡化、模糊,乃至消失。那个时候,文艺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欧美发达国家 一样。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多元化也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但是,现在的文艺(包括影视)作品有一点本末倒置,或者说主流文艺作品有被淡化、边缘化的危险。轻松的、娱乐的、情爱(注意,我说的是“情爱”,与“爱情”是不同的)的东西充斥舞台与荧屏;低级趣味的东西乘势泥沙俱下就是很自然的了。年轻人都沉浸在其中(不管是什么原因和理由)这是非常危险的。文艺为劳动者服务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对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文艺作为精神食粮对人的思想意识产生的滋养作用。这就是毛泽东在《讲话》中进一步深入阐明的人民观之“如何服务”的问题。
“如何服务”?毛泽东讲了三个问题:1,普及与提高的问题;2,源于流的问题;3,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问题。“三俗”泛滥与这三问题没有解决好都有关系。现在是“普及”有过而“提高”不足;这与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大大高于70多年前的延安时期是极不相称的。延安时期、50--60年代的文艺作品现在重读重看依然“青春常在、激动人心”何也?不正是它们的精神力量吗!有的人说“现在的中国没有文学(作品)”虽然偏激了一点,但如果从“提高”的角度审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所谓“又叫座,又叫好”的“贺岁片”就是一例。
简而言之,毛泽东的“人民观”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属于物质方面的幸福指数的提高,包括衣食住行、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一个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愉悦指数的提高,包括文学艺术产品的生产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这二件事在我们的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的今天,毛泽东在60多年前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的那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万里长征我们才走完了第一步!
文艺一旦与金钱联系在一起,就都属于“低俗”之列。我们只要看看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都上演什么音乐作品,看看人家的这顿“年夜饭”是如何吃的?再看看我们自己,应该有一点反省、长进才是。我们的一些在国内也算“有头有脸”的艺术家把在金色大厅演出视为登峰造极之一搏,用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殊不知金色大厅是个认钱不认人的地儿,只要花钱包下场子及相关费用,谁都可以在哪里喊上几嗓子!。
轻松、娱乐、情爱是文艺作品之“流”,不是“源”。文艺作品之“源”,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劳动者的生活和他们为生活而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理想、梦想与追求!这依然是我们的文艺应该而且必须把握的人民观。
真正的共产党人会永远沿着毛泽东思想路线在长征路上志不渝地前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