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帖虽然涉及狗,但不想介入玉林狗闹事端。对玉林狗闹那种闲得无聊无事找事的事,大于的态度的,法律没有规定狗有任何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权,那么特别爱狗的可以任意地去爱,喜欢吃狗肉的可以尽情去吃,互不相干比较好。对于狗的态度,大于觉得可以学一学美国政客的实用狗道主义,有用的狗点点头花点钱养一养,没用的狗扭扭腰就踢出去,当年南朝鲜李承晚就是一个例子。
之所以提到“癞皮狗”,是因为看到一个“ 两只癞皮狗争一块臭骨头”的跟帖。想起前几天遇到一个熟人牵了一条不错的叭儿狗,问他叫什么名字,熟人叫“癞皮狗”,大于一听赶快走开了。估计这个熟人是不知道“癞皮狗”的厉害,才把自己的爱狗叫了这么个名字,真正的“癞皮狗”是一种病狗,那是养不得。一般人都知道狂犬病,不知道狗除了能够传播狂犬病之外,还和许多疾病的传染有关,如黑热病、包虫病等。其中这个“黑热病”就与“癞皮狗”密切相关。
1958年,因为毛主席“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所以大多数人都知道血吸虫病。其实,旧中国肆虐中华民族的有五大寄生虫病,除了血吸虫,还有疟原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就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曾流行于长江以北,人一旦感染,基本上是死路一条,人人谈病色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很快被提到议事日程,首先就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全国人民付出了极大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对黑热病的防治,也是可圈可点的。
下面这则老新闻,可以作为网友们了解相关情况的一个参考——
兰州故事:1960年,甘肃“送瘟神”(图)
( 兰州晨报 2009-12-15 15:36}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讯 历史图画的骨架往往是大人物们勾勒出来的,而它的血肉则要靠无数小人物来填充,也正是这些小人物创造了无数的历史奇迹。
十几年来,李林钟一直在为一个早已成为历史的展览而忙碌。这个展览就是1955年2月24日举行的“甘肃省黑热病防治工作展览”。
一个过去了半个世纪的展览,为何能吸引李林钟十几年的注意力呢?
这一切缘自“黑热病”。黑热病流行在我国北方黄淮流域及西北地区。根据上世纪50年代的调查,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有54县1200多村镇,重病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渭河、泾河、白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解放前,一旦感染了黑热病,就只能慢慢地等死,唯一能够治疗的特效药是斯弟黑克,但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动辄以黄金计价。
上个世纪50年代,甘肃人民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基本消灭了令人色变的“黑热病”,挽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1960年,甘肃达到基本消灭黑热病的标准,创造了“送瘟神”的壮举。
李林钟的父亲李鸿勋曾参与创建了甘肃省黑热病防治所,后担任所长,是甘肃省黑热病防治的先驱者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在防治黑热病的“大战”中,李林钟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李林钟十几年来关注“甘肃省黑热病防治工作展览”的目的,就是为了追寻父辈们当年防治黑热病时走过的路,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的一幕。多年寻访,李林钟找到了大量与黑热病有关的照片,勾勒出上世纪50年代,甘肃人民“送瘟神”的全景图画。
1955年,兰园里的“黑防”展览
一张老照片
最初引发他追寻念头的是一张合影照。1993年的一天,李林钟翻看父母留下的老相册时,发现了一张十几人的合影照。这照片的背景是一个大门,门上方悬挂着“甘肃省黑热病防治工作展览”的横幅。这张照片上,有李林钟的母亲,也有几位他熟识的长辈,更多人他素不相识。
“黑热病”李林钟并不陌生,他也曾听他父亲说过我省建国初期调查防治黑热病的情形。这张老照片的背后,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在1960年以前,黑热病是种不得了的病。人一旦传染上黑热病,肝脾就会逐渐肿大,病人肚子鼓胀,全身皮肤发黑,消瘦而死。
195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卫生防疫会议,血吸虫病、黑热病被列为重点防治对象。甘肃被确定为黑热病的重点流行地区之一。随后,甘肃省人民政府卫生厅立即组建了专业的防治队伍,开赴临夏、永靖、皋兰、天水各县以及平凉、泾川等主要流行病区,进行摸底调查。
我父亲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了黑热病的防治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父亲发现情况大有变化,原先甘肃省卫生厅估计病人只有5000人,但经过实地摸底调查后,发现病人数量迅速增加,病区的范围也急剧扩大,初步估算全省的病人在3万人以上。
形势紧迫,1953年3月成立了甘肃省黑热病防治所,父亲担任所长。“黑防所”下设三个防治队兰州天水两个门诊,在秦安县郭嘉镇还设立了黑热病防治试验站。黑热病防治所的人员一度达到了78人,还配备了三台照相机,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我能找到近百幅照片都要归功于这三台照相机。
讲述人:李林钟甘肃省疾控中心退休干部
至少救了三万人
寻访的过程非常缓慢,也非常艰难。从1955年到1993年,差不多过去了40年,其间,不仅发生过多次政治运动,而且有1960年困难时期的人口疏散,再加上甘肃省黑热病防治所早在1956年就撤销了,后来又多次发生机构变动。这些因素无疑给李林钟的寻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他还是执著地寻访着当年的故事。
这些年只要听到线索,或者知道当年参与者的住址,李林钟就一定要赶过去,去看看究竟。李林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整理父母留下的资料和寻访亲历者了。到2000年时,他的寻访初步告一段落。
李林钟说他父亲是个非常严厉的人,特别强调资料的完整性。“我寻访中不止一次听他的战友们回忆当时的情形,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父亲的质问:‘多少,就是多少!数据必须搞准确。’我今天能比较全面地搜集到上世纪50年代黑热病防治的资料,和父亲当年强调资料的完整性不无关系。
父亲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进展很快。他们一方面治病救人,一方面将检出的病狗杀死深埋。同时,用可湿性的‘六六六’药剂,对所有的住室、柴窖、牲畜圈、居民院落进行喷洒,杀灭白蛉。
同时,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防治网络,在兰州和天水两地开设了门诊,疫区县乡卫生院都设立治疗室。从父亲留下的资料来看,门诊接待的病人数量最高达到了近3万人。如果不是这次防治黑热病大行动,死亡人数至少会超过3万人,因为当时黑热病的死亡率高达98%以上,而且病人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到1955年他们的防治工作就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到1960年时,人民政府宣布甘肃基本消灭了黑热病。”
可以作为旁证的有当时出版的年画,它们应该是配合“1960年甘肃基本消灭了黑热病”宣传的年画——
大于对其中的“1960年”很有兴趣,它至少说明,在三年困难时期最困难的时候,甘肃防治黑热病还在正常进行。它意味着什么,谁都会懂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