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奠边府战役于1954年5月7日结束后,它的影响就一直弥漫在越南战场。在越南人心中,奠边府的伟大胜利似乎成了其民族不可战胜的象征。而对于入侵者来说,尤其是随后杀来的美国大兵,奠边府始终是萦绕在他们心头的一个“魔影”。
在1968年溪山战场上,“奠边府魔影”又开始在血腥而潮湿的空气中蔓延,美国人竭尽全力去避免重蹈覆辙,而越南人民军则时时刻刻地试图重现辉煌。那么,究竟鹿死谁手?魔影又是否重现了呢?本文将依靠多方资料,为各位全面展现这场美越两军之间少有的师级规模的激战。
一、“毒刺”
溪山(也有翻译为溪生)是位于越南广治省西北部向化县的一个村子,它离老挝边境只有6英里,离军事分界线14英里。由于它处于越南的蜂腰部,同时又邻近老挝边境,并靠近著名的9号公路,故而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里原来是法国殖民军的一个要塞式的据点,后来美军也在此建立了第一流的火力点,成为扼守9号公路通往老挝和警戒北纬17度分界线的要塞。当时,联通南北的“胡志明小道”也从此地附近经过,所以溪山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日益成为双方关注和争夺的重点。
对美军来说,要打赢越南战争,就必须截断“胡志明小道”。时任驻越美军总司令的威斯特摩兰将军早在1964年就非常看重溪山基地,他当时认为溪山不但是一个阻断敌人从老挝向南越渗透的巡逻基地,还是发动针对“胡志明小道”的清剿行动的出发基地,更是非军事区西段防线的支撑点。后来,威斯特摩兰将军又开始谋划大规模入侵老挝,以切断“胡志明小道”的行动了,而靠近越南--老挝边境的溪山基地则成为了他心中最理想的出发点。有鉴于此,美军积极地巩固和完善溪山基地,不但大兴土木,还派遣精锐部队相继进驻。到1966年底,溪山基地已经成为拥有机场和特种部队营地的综合性基地,包括CIDG、SOG、绿色贝雷帽等精锐特种部队都已经在这里“安家”。1967年,溪山基地的主要守卫者,即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已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此外,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美军还以溪山基地为依托,打算建立针对“胡志明小道”的电子侦测体系,以求密切监视这条战略交通线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白色雪屋”行动。
这里还要交待一下驻扎在溪山基地的几支特种部队。大名鼎鼎的绿色贝雷帽自然不用多说,而CIDG部队和SOG部队也是相当有实力的队伍。Civilian Irregular Defense Groups(即CIDG),也就是所谓“民间非正规防卫团 ”是美军在越南山地少数民族中招募的雇佣军。这些人常年生活在热带丛林,环境适应力比美军都要好,更不是南越伪军可比的。虽然名义上说是“非正规”,但在得到优良的装备,并经过美军认真训练后,这些人成了精通丛林作战的高手,时常被派去执行对“胡志明小道”的破坏任务,据说战绩很不错。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s Studies and Observation Group,则是所谓的“美国驻越顾问司令部研究观察组”,简称“SOG”,他们是一个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成立的特种部队。这支于1964年1月24日成立的部队名义上由美国驻越顾问司令部直接指挥,实则受控于五角大楼,其不断的在北越,南越,老挝,柬埔寨执行侦查任务、救出俘虏、救出被击落的飞行员、进行心理战、黑色宣传、暗杀、引导轰炸等,据说也曾参与北部湾事件。美军将这样三支精锐特遣队安排在溪山,充分说明其对此地的重视。
到1968年,在美军的精心经营之下,溪山基地已经真正成了扎在“胡志明小道”上的“毒刺”,这里的飞机、特种部队和电子设备都是威胁胡志明小道的重要法宝。
不过,如同世界上所有的要塞一样,溪山基地也有它的软肋。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些指挥官对于坚守溪山的意义就表示不理解,并认为真正的危险来自于敌人对广治等城市的威胁,而坚守溪山这种荒野乡村是没多少意义的。其次,越军其实可以非常轻松地绕过溪山,因此坚守这里并不能阻断越军的渗透。最后,溪山的位置太过孤立,而且这里强劲的季风、低矮的云层都不利于空中运输。然而,无论海军陆战队方面怎么想,威斯特摩兰却坚持己见,始终认为溪山是有坚守的必要的。在当时,作为驻越美军总司令的威斯特摩兰自然能够依靠权威力压群雄,但这无疑也使得他同海军陆战队方面的关系有了小裂痕。
二、谋算
面对溪山这样一根“毒刺”,越军并非不想拔掉它,不过他们也知道战役行动要与战略大局相配合。1968年前后,越南方面已经打算进行一场猛烈的攻势,以此来打开新的战略局面,加速战争进程。这场攻势就是著名的1968年春节攻势,其作战范围遍及南方多个城市,并对越南战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此次攻势顺利进行,越南方面打算采取一些前期行动来分散美军注意力,把他们的力量吸引到南北越边境的山区来。于是,越军便将计就计,抓住威斯特摩兰急于在边境捕捉越军主力并切断南北交通的心理,围绕溪山等边境要地发动几次战役,以求把敌人的力量吸引过来。1967年的达多战役和881高地之战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而发动的,并且也确实吸引了美军的注意力,起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不过,随着春节攻势日益临近,越军又决定在溪山打一场更大的战役。可以说,越军此时打算在溪山玩一个一箭三雕的妙招。首先,以大兵力攻击溪山,可以搞出声势,进而吸引更多的美军到溪山来,实现掩护和辅助春节攻势的目的。其次,如果真能够拿下溪山,那也能为“胡志明小道”摘除掉这根“毒刺”,既打通南北交通线,又破坏敌人在9号公路上的防御体系。最后,在溪山重击美军,使其付出巨大的代价,再现“奠边府大捷”,以便从物质和心理上给予美军重击,为春节攻势添加一个出彩的战绩。可以说,这真是一个精心谋算的妙局,确实有一举多得的可能性。
而所谓的“溪山之谜”也就此出现了,即以上三个目标到底哪个才是越军最想要达到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越军发动溪山战役究竟是意在歼敌拔点,还是意在牵制美军?对此,各方都有不同的说法,威斯特摩兰战后坚持认为,越军攻击溪山并非出于牵制的目的,而是以春节攻势为牵制,以夺取溪山为主要目的。在越南一方,亲自指挥此役的武元甲将军则在晚年回忆时声称,他很清楚在溪山重现“奠边府战役”是不切实际的,他的目的就是要在溪山给美国人“放血”,以求杀伤其有生力量,并挫败美国人继续战争的意志。即便是在美国,学者们对此也各执一词。当然,这是后话,我们留到后面再细说。
在确定计划后,越南人立即开始着手实施。1967年12月,越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越南国防部决定成立此次战役的指挥班子。值得一提的是,此战的总指挥就是赫赫有名的武元甲将军,这头“奠边府之虎”此时恐怕已经在考虑如何再现当年的辉煌了。让武元甲亲自出马,也足以看出越南方面对此战的重视。
除了指挥官外,越军还投入了大量部队,其主力为304师、320师、324B师和325师(后两者后来被308师和246团替换)。其中,304师是参加过奠边府战役的主力师,实力强大。此外,还有270团和广治省当地部队的两个营以及一些游击队。在辅助部队上,越军调来了五个重炮团、三个高炮团、一个加强了的坦克营(16辆PT-76两栖坦克)、一个通讯营、一个侦察营、一个化学营、一个喷火兵连以及其他辅助部队,真可谓是五脏俱全。在初期,越军投入的总兵力为40000左右。
根据战役计划,304师和325师(约17000人)负责围困溪山基地,320师和324B师负责阻断敌人的地面增援。当地的游击部队则四处活动,寻机牵制或歼灭小股敌人,打击其后勤运输。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美军很快就有了察觉,而且立即作出了相应的部署。1967年12月13日,美军决定调陆战9团第1营的部队前往溪山,以求加强那里的防御力量。可不知道什么原因,真等他们到达时却已经是1968年1月22日了。而在开战后,美军又调遣了更多部队去溪山。到开战后的1月底,溪山基地的驻军总共有6680人(美军5880人),其中包括陆战26团(三个营)、陆战9团第1营、南越游骑兵第37营、一个155毫米榴弹炮营、一个坦克连、一个反坦克连以及一支300人的侦察部队。当然,还有大量的美伪军会在开战后向溪山基地靠拢过来,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的先进装备。据事后统计,美军的援兵总数接近40000,火力更是远远高过越军。
就这样,美越双方在溪山初步摆开了阵势,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三、合围
1968年1月2日夜里,驻守溪山的美军前哨部队发现六个身穿黑色制服的人出现在防线附近。美军迅速开火,当场就打死五人,最后一个人虽然负伤,但还是逃走了。这件事情立即引起了溪山基地指挥官朗兹上校和第3两栖军指挥官卡斯曼将军的注意,他们意识到越军可能很快就要进攻了。美军迅速调遣部队进入各个要点,准备进行防御作战。此时,更多的预兆出现了,一个叛逃的越军军官(据说是325师第14防空连的一个少尉)于1月20日跑到基地,声称越军将在这一天夜里对861高地、881南高地以及基地主阵地同时发动进攻。果不其然,在21日00:30,861高地(Ta Con西北四公里处,Ta Con建有美军的机场)首先遭到了越军攻击,攻击者为325师2团6营的部队,大约有300人。尽管海军陆战队早有准备,但越军步兵依然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冲入了美军阵地。战斗中,陆战26团的部队甚至同越军展开了近距搏斗,最终将对方击退了。溪山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很快地,越军又对881高地和溪山主阵地发起了攻击,炮弹不断地落到美军的阵地上。只可惜,越军对高地的步兵进攻虽然凌厉,但都未能得手。不过,尽管未能拿下这两座高地,越军的炮火依然给美军造成了相当的损失,还在机场跑道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弹坑。1月22日,越军的炮弹还打中了美军的一个弹药库,结果引起剧烈的爆炸。这还不算,美军的一些催泪瓦斯也被越军炮弹打爆,搞得美军基地烟雾弥漫,呼吸都困难。为了救急,海军陆战队火速地空运了一批弹药到溪山基地。
不过,越军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对溪山主阵地发动步兵进攻,而是迅速攻击了溪山基地附近的溪山村,那里有160人的当地部队(其中有美军顾问)。美军迅速调动了9架UH-1直升机运送部队去救援,但刚一着陆就遭到越军攻击,自己被全歼不说,还搭上了一架直升机。另一路救援部队走陆路赶往溪山村,他们同样遭到了越军的堵击,未能救援成功。最后,溪山村于1月22日9:30失守,部分幸存的守军好不容易才跑回溪山基地。也就在这一天,溪山基地也得到了一些增援部队。
1月23日,为了清除侧翼威胁,越军又向Ban Houei Sane的老挝皇家军队第33营发动了进攻。这支老挝部队很早就进驻于此,总共有6个连,约700名官兵。此外,还有超过1000名(也有说超过2000)平民。越军指挥部调动304师第24团担任主攻,还给他们加强了一个连的两栖坦克(11辆PT-76坦克)。老挝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他们在越军优势兵力兵器的进攻下迅速地崩溃了。结果,越军仅仅付出29人阵亡,54人受伤的轻微代价就拿下了敌人的阵地,歼灭了大量敌军。残存的老挝人狼狈地跑到了老村基地,与那里的CIDG等特种部队会合。
到1月底,越军对溪山基地基本形成了合围之势,他们不但封堵了陆上通道,而且还在海军分队的帮助下用水雷对溪山附近的河流(如广治河)进行了封锁。据说越军的水雷使得美军损失了多艘小艇(LCU)。此时,各路特种部队聚集的老村基地就成了越军的下一个目标,拔掉它就能彻底扫清溪山外围,还可能把美军精心培植的特种部队尽数歼灭,从而为“胡志明小道”消除一个重要威胁。
此时的老村共有500多名CIDG队员,24名“绿色贝雷帽” (即A-101特遣队)以及350多个从Ban Houei Sane逃出来的老挝皇家部队官兵。守军人数虽少,但装备精良,配备有1挺106毫米机关炮、7门81毫米迫击炮、16门60毫米迫击炮、2门106毫米无后坐力炮、4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40多挺机枪以及100具轻型反装甲武器。看起来,这些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应该是可以依托老村同越军好好周旋一番的。
为了确保胜利,越军总部调304师24团、工兵第7团、325师的一个营(番号为第3营)、两个特工连投入作战,兵力可谓占到了绝对优势。此外,为了增强攻坚能力,越军还投入了两个坦克连(14辆PT-76坦克)。
对老村的进攻是在6日23:30开始的,越军一开始就施以猛烈的炮火攻击,而后(7日3:30)便从三个方向发动步坦协同进攻,仅仅12分钟就突破了老村的外围防御。不过,接下来的战斗就不那么顺利了。守军在村内竭力抵抗,越军的PT-76坦克是轻型的两栖坦克,皮薄得很,因而被对方用反坦克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摧毁多辆。而溪山基地的美军得知老村遇袭,也派来武装直升机支援,并狠打越军的坦克。不过,溪山美军主力担心陷入越军主力的伏击,所以没有大举驰援老村。这样,老村守军的命运也就被注定了。战斗进行了很长时间,占据兵力优势的越军在剩余坦克的帮助下,最终还是粉碎了敌人的抵抗。7日10:00,越军控制了老村,残余的守军在当日傍晚才陆续逃回溪山基地。此战下来,越军以阵亡90人,伤220人,损失7辆坦克(4辆被摧毁,3辆受伤)的代价拿下了老村。CIDG部队阵亡309人,伤64人,另有122人被俘,损失可谓极其惨重。美军部队在战斗中损失也不小,24名“绿色贝雷帽”中有7人被杀,11人受伤,3人被俘。这颗溪山基地最狠的“毒牙”就此被拔除,美军特种部队以及他们培养的精锐雇佣军也挨了一记重击。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战斗也是越南人民军装甲部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成功作战的范例,虽然损失比较大,但打得确实可圈可点。
在老村失守后,溪山基地就真正陷入了重围之中,美军为解救溪山不得不从各方面调来了大量部队(有资料认为参加解围的美伪军共有69490人,其中美军就达40800人)。据说,心急火燎的威斯特摩兰将军还曾有过向溪山投放原子弹的疯狂想法。至此,越军实现了通过溪山吸引牵制美军的战略任务,不过他们的胃口远不止此。美越双方在溪山的较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僵持
溪山已然被围,美军接下来自然就得奋力解救那里的守军。对他们来说,投放原子弹纯属异想天开之事,真正该做的就是一边调集地面部队靠拢过去,一边加大对基地的空中运输和空中火力支援。为此美军开始了所谓的“尼亚加拉行动”,即不断向围困基地越军实施空中打击,确保溪山基地能够被守住。
不过,溪山的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更兼云层低垂,很不利于美军发挥其空中火力。如何实施精准打击呢?美军此时开始积极地利用“白色雪屋”行动的成果,充分发挥电子侦测工具的效能。从1月22日起,美军开始布置各种侦测元件(包括声音感应和震动感应)。到月底时,美军已经布置了44条线路,共计316个侦测元件。这些工作是由海军特别部队、67侦察中队(代号VO-67)负责的。这些高新技术的产物在溪山战役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守卫基地的海军陆战队所获得的40%的情报都来自于这些玩意。
为了指挥空中行动,美国海军航空兵部队和美国空军都组建了完备的指挥体系,甚至还将指挥部直接建立在C-130运输机上。不过,随着空中战役的规模越来越大,海航和空军互不统属的指挥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形势。为此,威斯特摩兰亲自出面,要求组建统一的空中指挥体系,并决定让空军方面来指挥溪山方面的所有空中力量。对此,海军航空兵方面表示了不满,双方为此产生了争执。直到3月7日,威斯特摩兰通过自己的权威迫使海军妥协。这样,越南战争中美军第一次出现了空中行动由单一指挥者管控的情况,这种打破军种限制的做法对美军来说应当算是一个进步。
据统计,到溪山战役结束时,美国空军共执行了9691次战术任务,投弹14223吨;美国海军航空兵则执行7098次任务,投弹17015吨。为了加大空袭力度,海军方面甚至把参加“滚雷”行动(对北方的轰炸)的部分飞行员也调了过来。除了空中火力,包围圈外的美国炮兵部队也猛烈射击,光海军陆战队的炮兵就发射了158891发各种型号的炮弹。这些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弹药的威力加起来据说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5倍。
可以说,正是靠了如此强大的火力,美军才能够守得住溪山。而面对对方压倒性的火力优势,越军也积极地采取措施应对。到2月10日,304师的9团和66团以及325师的95C团和101D团在当地部队的帮助下建了13个阵地来围困溪山基地。鉴于美军火力十分强大,守军阵地也不容易拿下,越军没有再发动猛烈的步兵进攻,转而采取奠边府战役的经验,不断实施坑道作业,修挖战壕步步推进。同时,越军对溪山实施持续的炮击,增加美国守军的压力。为了掩藏自己的炮兵部队,越军的各个炮兵阵地通常相隔100-300米,有些甚至相距800米左右。每个阵地不但进行精心伪装,而且周围都配备了防空火力。在越军的努力下,美军始终未能压制越军的火力,其中两个参战的越军炮兵团仅仅伤亡185人,而高炮部队也只是伤亡了88人。这样,基地内的美军不断遭到越军炮击,弹药库、机场上的飞机都不免中弹。到4月初,人民军已经发射了4040发82毫米的迫击炮弹、3781发重炮炮弹以及700发122毫米的火箭弹。除了炮击,越军还派出狙击手,不断威胁美军的生存。
在越军的持续炮击下,溪山守军伤亡不少,而且补给一度变得很困难。美国空中运输力量本来就要面对溪山地区的强劲季风和低矮云层,这回还得像表演特技一样地一次次冒着炮火着陆。据在溪山的美国记者描述,北越军的炮击使机场跑道坑坑洼洼,用铝片加固了的跑道承受不了C—130重型运输机的重压,曾经使一架运输机倾覆。因此,美军只能经常使用C—123轻型运输机,它的运载量大减,不得不依靠增加班次来弥补,这就增加了更多的危险。不管白天黑夜,北越军的大炮按早就标定好了的射击诸元进行轰击,非常准确。运输机不敢长时间停留,发明了一种滚筒卸货方法,像拉大便似地打开舱门,把物资拉在跑道上,飞机可以不熄火,拉完之后立即飞走。想来有点滑稽,叫人啼笑皆非,但的确是一种创造。美军指挥官朗兹上校称,他们也不得不像上甘岭的志愿军那样,到处修挖坑道躲避炮弹,看来战术有时候就是不分国界的。
在空中轰炸的同时,为了维持溪山守军的生存,美国空中力量还得不断地运送物资。开战初期,朗兹上校估计基地每天至少需要60吨的物资,而等守军达到五个营的部队时,这个数字又上升到185吨。随着越军重炮和高炮火力威胁的加剧,美军不得不将大量物资以伞降方式投放下去。据统计,美国空军共向溪山基地投放了14356吨物资,其中8120吨物资是伞降的。美国海军航空兵则称自己向溪山运送了4661吨物资。77天打下来,这些物资应该勉强够用了。可问题还不止于此,相比于溪山主阵地的物资运输工作,向基地周边的各个孤立的山头运输物资就显得更加困难。空投吧,越军的坑道已经同美军犬牙交错,命中率实在很难保证;用直升机运输吧,越军的高射火力正等着呢,美军损失太大。无奈之下,美军只得组织“超级集群”强行运输。这个所谓的“超级集群”便是指用12架A-4攻击机掩护12-16架直升机对各个山头进行同时运输。这样,直升机就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保障。当然,这也体现出美军财大气粗的架势。依靠这个战术,美军在2月份向各个山头运输了465吨物资。3月份,随着天气条件的改善,运输量又上升为每天40吨。
美军那边为了过日子花钱如流水,越军可就没这条件了。不过,就如中国的那句老话所言:“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越军自有越军的办法,其步兵部队就靠着坑道过日子。每一天,越军的坑道都在以40%-50%的速度向前延伸,最高时可达70%。这种曾在奠边府大显神威的战术,此时依然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美军估计他们得用1000发炮弹才能破坏30米的坑道。不过,由于美军的火力远远高于奠边府的法军,越军的损失还是在与日俱增,几乎每周都要损失200多人。从溪山战役开始到1968年3月中旬,越军已经有1436人受伤,其中484人伤愈归队,396名重伤员则不得不回北方医治。对越军来说,好在溪山就在胡志明小道旁边,后勤多少还是有些保障的。
美军当然不愿意老这么让人围着,他们不断组织部队向外“摸一摸”。2月25日,美军发现主阵地北侧出现越军的坑道,而且离自己的阵地边缘只有25米。也是在这一天,陆战26团1营B连的一个巡逻排(41人)在基地外围巡逻时遭到了越军的伏击。美国人当时发现了三个越军,便紧紧地追了上去,结果就掉入对方的圈套里。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美军阵亡31人,还有一人被俘,只有9人狼狈地逃了回去。当然,越军也不乏失手的时候,驻守基地东端的南越游骑兵第37营就在美军火力的帮助下击退了越军在3月间发起的多次进攻(五次以上)。
3月22日,越军的炮击又成功打爆了美军的弹药库,再次制造了一场人间灾难。但美军的噩运并未就此结束,大约一周以后,也就是3月30日,陆战26团1营B连决定再次向外出击。这回,怀着复仇情绪的美军在排炮的帮助下冲着自己战友当初遇伏的地方一股脑地冲了过去。但很可惜的是,他们最终还是被越军给打了回来,又付出了阵亡10人,失踪2人,受伤上百的代价。
也就在溪山守军出击接连失利的同时,外围的美军大部队已经做好了大规模解围的准备,行动代号为“珀加索斯”,也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匹飞马,因此该行动也叫“飞马”行动。看来,美军已经不打算再跟越南人耗下去了,更激烈的较量又将来临。
五、破围
4月1日,在这个西方的愚人节,美军开始了为溪山解围的“飞马”行动。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问,战役都打了快两个月了,美军为什么这时候才开始解围作战呢?只要看看当时整个越南的战局,便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前面说过,溪山战役就是为了掩护春节攻势而进行的,而直到3月底,春节攻势的第一阶段才结束。这段时间里,美军和南越部队发现上了当,只好调集部队四处救火,一时半会儿是来不了溪山了。仅以海军陆战队为例,他们当时就参加了顺化战役,直到3月3日才基本搞定顺化战场。等各处的“火势”都平息得差不多了,美军才终于回过神来,正式展开对溪山的营救行动。
此时的溪山之战在政治上和舆论上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媒体都在关注着这里,而“奠边府”的阴影始终在守军的头顶飘荡。约翰逊总统出于政治考虑,坚决地表示绝不会让奠边府的悲剧在溪山上演。据说,他几乎是逼着威斯特摩兰将军签下了“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溪山”的保证书。威斯特摩兰将军虽然也不想丢失溪山,但他很反感白宫那帮政客的过激行为。不过,溪山基地的形势的确不太乐观,更何况为了保住溪山,美军付出的成本也实在是太高了,再不采取解围行动,威斯特摩兰也没法向各方面交待。如此一来,为溪山解围也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对越军来说,春节攻势第一阶段已经收尾,这意味着溪山作战所担负的掩护牵制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但要轻松攻下溪山基地无疑是不可能的了,若是再不调整部署,部队就将陷入危险。3月22日,越军指挥部还曾做过一次努力,企图使用9团3营一举拿下溪山机场,以此来打开局面。然而,经过激战,越军的进攻依然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越军却依然没有放弃攻克溪山的努力,他们将308师和246团调过来接替324师和325师。这样一来,溪山战场就云集了308师和304师这两个老牌的奠边府功勋部队,越军的这一调动总能时不时地让人看到奠边府的“影子”。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美军。按照部署,“飞马”行动将由著名的骑兵第1师和第3两栖军来唱主角,当然免不了还得拉上一批南越伪军充门面。陆战1团2营和陆战3团2营将作为先头部队从溪山以东16公里处的 Ca Lu出发,沿着9号公路由东向西发动地面进攻。骑兵第1师的三个旅则从空中机动到9号公路沿线,建立火力基地,掩护陆战队的进攻。陆战队的第11工兵营则负责修复早已被越军严重破坏的9号公路。陆战1团1营和南越第3空中机动部队(包括第3、第6和第8空中机动营)则作为第二梯队。作战期间,攻击部队将得到102门火炮的支援。为了接应解围部队,溪山守军也相机出击,以便里应外合。
行动刚开始时,美军并未遇到越军有力的抵抗,反倒是云层拖慢了直升机的机动速度。但这种情况必定不会持续太长时间,4月4日,从溪山杀出来的陆战9团1营就在Ta Con西南的471高地(不知道越军何时占据了这个紧挨着机场的高地的)同越军9团2营7连和66团9营部分部队发生激战,战斗从上午10点打到下午15点,可就是分不出胜负。为了加强力量,美军将骑兵第1师的一个营机降到471高地,迅速占据高地的3号和4号要点,而后持续组织进攻。经过一天激战,越军阵亡16人,但他们依然死战不退,还在5日夜里于471高地2号要点伏击了美军。也就在同一天,溪山基地东南侧的Khoai村也发生了激战。越军第3营的营长阮文定(?)同3营11连副连长Bùi Ngoãn带着20名战士与美军交火。这是一场众寡悬殊的战斗,美军方面人数众多,且火力强大,但人民军仍奋勇作战,直到4月7日才撤走。期间,Bùi Ngoãn腿部受重伤,他当即命令战士用刺刀将腿切掉,而后坚持指挥作战,直至在战斗中牺牲。战后,Bùi Ngoãn被追授英雄称号和三级军功奖章。除了军官,参战的20名战士中也有10人伤亡。
尽管越军奋勇作战,但无奈美军实力太过强大,终究无法阻止对方的进攻。4月8日8:00,骑兵第1师最终与海军陆战队会师,控制了包括溪山村在内的多个要点(当然,有几个高地是未经激战就到手的)。至此,越军对溪山的包围被打破了。4月11日,9号公路也被打通。15日,“飞马”行动顺利结束。至此,在溪山苦战了两个多月的陆战26团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难熬的地方,转而将防务交给了陆战1团。
通观整个“飞马”行动,美军遇到的抵抗并不如预想的那样强烈,首先9号公路沿线的开路行动就非常顺利,没有受到越军的竭力阻挠。而后,骑兵第1师的空降和溪山守军的进攻最多也就是遭到了连一级部队的抵抗,有几个要点甚至只有两个班的越军在坚守。到了8日,越军干脆主动撤退,把多个要点拱手相让。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出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前面说到了,越军此时正在换防,力量一时调配不起来也是正常的;其二,越军指挥部此时应该已经在重新评估局势,不打算同美军硬顶了。既然美军已经派出部队出动找上门来,那么越军也不再去打攻坚战和死守战,转而拿出自己最擅长的丛林运动战,不断寻找机会伏击歼灭美军有生力量。早在4月5日,越军24团4营的部队就对400高地的美军骑兵第1师一部发起了突袭。而在4月7日早上,南越第3空中机动部队企图重夺老村基地,但他们也在路上遭到了袭击。这样的袭击此后还发生了多次,南越军队损失不小,士气颇受影响,最后不得不退回顺化休整去了。
对于这一点,美军似乎并没有认识到,他们决定再接再厉,调集骑兵第1师配合海军陆战队顺势又发动了彻底清扫溪山外围的“苏格兰2号”行动(“苏格兰1号”行动是指自1967年11月1日到1968年3月31日在溪山的作战行动)。对于美军来说,“飞马”行动仅仅是打通了溪山与东面美军主力的联系,但基地其他三个方向依然有大股越军存在,这就好像是在包围溪山的口袋上打了一个洞,而没有把溪山从口袋里彻底解脱出来。此外,越军在基地外围的炮兵阵地还是存在,整个基地依然遭受着炮击(据说平均每天要挨100发),这是美国人不能容忍的。这样,新的战斗又开始了。
六、弃子
4月16日,“苏格兰2号”行动刚刚开始,美军就吃了一个亏。这天,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陆战9团1营A连)在溪山基地西南边的689高地巡逻时遇到了隐秘在茂密林木中的越军暗堡,结果遭到对方火力的屠杀。陆战9团1营的另外两个连(C连和D连)闻讯后立即赶去增援,但也遭到了重击。几个部队不得不在混乱中逃回了溪山基地。因为此次失利,倒霉的美军营长很快被撤职。事后统计,此战共有41人阵亡,32人受伤,还有15人失踪(其中两人后来被直升机救走)。而这,还仅仅是开始。21日,304师66团9营又对622高地不断实施骚扰攻击,迫使刚刚露头的美军又不得不匆忙缩回。23日,骑兵第1师所部在收复老村基地的过程中又被越军304师袭击。进入5月后,春节攻势第二阶段(即5月攻势)又开始了,各种袭击可谓接连不断,让美军不得安生。
除了在密林中伏击美军巡逻部队,骚扰美军据点,越军又对溪山基地附近的交通线大打出手。320师的64团和48团对9号公路上的车辆和据点发起持续不断的袭击。到了5月,越军各师不但在9号公路上继续进行伏击,还把攻击范围扩大到了广治河及其支流,陆战4团的几个营也成了攻击的对象。
仗打到6月底,美国海军陆战队又有413人阵亡(未包括4月16日伏击中阵亡的41人),而“苏格兰2号”行动却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仗要再这么打下去,维持溪山基地的成本只怕就更难承受了,更别说此时南越各地又陷入了大大小小的攻势中,美军有些顾不过来了。到了6月11日,强硬好战的威斯特摩兰将军最终被调走,他是主张坚守溪山基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接任驻越美军总司令的艾布拉姆斯将军可没有他的前任那样热衷于花如此之大的成本去维持一个前线基地。其实,莫说艾布拉姆斯,正在坚守溪山的海军陆战队老早就不想在这地方待了。这样一来,两边几乎一拍即合,美军总部决定逐步从溪山撤军,行动代号“查理”。至此,溪山基地真正成了美军棋盘上的一粒弃子。
但撤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首先,溪山基地已经坚守了近半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却是说撤就撤,对国内外舆论总得有个交待吧。为了这事,美军总部公开做了解释,举出了三项撤守的理由:1.越军已经改变战术,并减少了部队(笔者:改变战术没错,但部队减少了很多吗?);2.越军已经开辟出新的渗透道路(笔者:言下之意就是溪山基地已经失去了封堵越军渗透路线的作用);3.海军陆战队已经拥有足够的兵力和直升机去执行机动任务(笔者:这意思就是说封堵可以,但没必要依托基地了)。因此,该固定基地(指溪山基地)也就没有坚守的必要了。其中,理由2是海军陆战队在战前就提出过的,只可惜威斯特摩兰并不接受。现在打了近半年了,美军这才捡起这个理由来为撤军充当遮羞布,实在是有些晚。
除了给舆论以答复,美军面临的更为现实的问题便是如何安全撤出部队,毕竟溪山四周依然有大量越军,而且就等在公路和码头附近。同时,溪山基地的那些带不走设备和武器也还得销毁干净。正因为如此,美军的撤退虽然从6月19日就已经开始,但却一直到7月中旬才彻底完事。
那么对于美军的撤退,越军是什么态度呢?越军当然不会让美国人轻松随意地离开,他们组织力量进行阻击,破坏公路桥梁,炮击机场和基地,甚至是对美军后卫部队发动突袭。7月1日,越军就组织连级规模的进攻,造成两名陆战队员死亡。5日,也就是基地被关闭的那天,又有五名陆战队员被击杀。此时,陆战队主力已经踏上撤退之路,但这一地区依然有部分部队留下来收集在之前战斗中被打死的陆战队员的尸体。10日,陆战队又迎来了最后一幕悲剧,陆战1团1营A连的部队在一个机枪阵地遭到了越军迫击炮的炮击,结果阵亡了11个人,其连长也让人打死了。
尽管骚扰不断,但美军主力部队还是日夜不停地撤离了基地。越军方面虽然在美军撤退时采取了很多“欢送”行动,但力度并不大。个人认为,在历经数月的鏖战后,越军自身也已经精疲力尽了。既然美军都要走了,越军也不打算再花多少力气去“挽留”,只等敌人溜完后便可冲进溪山宣称大捷,而后回去慢慢消化战果。也就在7月9日,越军把军旗插到了Ta Con的机场。13日,胡志明主席向他的军队发出了贺电,确认越南军队已经在溪山取得了胜利。至此,历时近半年的溪山战役基本落下了帷幕(越军方面认为溪山战役完全结束是在7月20日)。
在这近170天的战斗中,双方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伤亡。美军方面,其损失数据复杂得很,说法也很多。有美方资料显示,在“苏格兰1号”行动(1967年11月1日到1968年3月31日)和“飞马”行动(1968年4月1日到4月14日)中,美军总共有703人阵亡,7人失踪(其实远不止这么点),2642人受伤,这个数据算是包括得比较全面的了,其中不仅仅是海军陆战队和骑兵第1师的损失,还有多个其他美军单位的损失数目。而在自1968年4月15日到6月底的“苏格兰2号”行动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阵亡454人(41+413),失踪至少13人。但美军的损失远不止这些,因为“苏格兰2号”行动的另一个主力骑兵第1师也是大力参战,出动了400多架直升机深入丛林清剿,其损失应当不会比海军陆战队少到哪里去。另外,苏格兰2号行动一直持续到年底才真正结束,而自6月底到年底的这段时间里,陆战队又阵亡了72个人,其中至少有十几人是在7月中阵亡的(这些人应该并不包括在“查理”行动中)。同时,这次行动(指到7月底的“苏格兰2号”行动)里美军受伤的人数为2396人。因此,美军在近170天的作战中阵亡失踪至少1200人,受伤者则接近5000人。当然,我们还不能忘了,美国的盟友南越人和老挝人以及山地雇佣军CIDG,其中南越军队的损失为229人阵亡,436人受伤(尚不包括同美军一块驻守基地的游骑兵第37营);700多老挝皇家军队在Ban Houei Sane之战时就损失近半,只有350人跑到老村,但紧接着又有部分人损失在老村之战中;而在老村之战中,CIDG以及老挝部队总共阵亡309人,伤64人(也有说75人),另有250人被俘(其中老挝和CIDG部队几乎各占一半)。
越南方面,越军1968年间在整条9号公路的作战中死亡3966人,失踪450人,伤6868人,估计其中有80%损失在1月到7月底的作战中。但9号公路作战范围很广,并不止溪山一地。事实上,美国历史学家找到的越军档案称,越军在1月20日到7月20日的溪山前线共有2469人死于战事。如果按照全年伤亡失踪数目的总体比例推算,那么溪山前线的越军人员总损失应该在6700人左右,其中死亡失踪总数接近2700。实话说,能在物质条件处于极大劣势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越军算是干得很不错了。
七、胜负
一场战役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它的胜负,而战役目的是否达成则是评判胜败的重要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溪山之谜”那么引人关注的原因。威斯特摩兰将军之所以坚持认为夺取溪山基地是越军此战最重要的目标,很可能是因为在他离任前,美军始终占据着溪山基地,因此这个结论就能够让他看起来像是个胜利者,也能够为他在1968年春节攻势前期的判断失误进行遮掩。为此,威斯特摩兰甚至认为整个春节攻势是为越军夺取溪山基地而服务的。这种看法无疑是荒谬可笑的,这位将军颇有点输疯了的意味。但是,认同越军以夺取溪山为主的人并不只有威斯特摩兰一个,甚至连艾布拉姆斯也这么认为,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如果这仅仅是一场牵制作战,那么何必要调动如此之多的精锐部队前来?把这些部队投入到南方其他战场不是更好吗?
另一方面,部分美国学者和越南官方则坚持认为发动溪山战役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为春节攻势做掩护和牵制。有意思的是,比较认同后一个观点的人中居然还有死守溪山近半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这也不奇怪,因为从一开始,陆战队就质疑对溪山的坚守,更别说威斯特摩兰在航空力量的统一指挥上又跟海军闹得很不愉快。所以,海军陆战队事后给威斯特摩兰“拆台”也就很正常了。不过,作为溪山战役的主角之一,陆战队的意见也并非毫无道理,他们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参考信息。比如陆战3师的指挥官汤普金斯(Rathvon M. Tompkins)将军就指出,如果要攻下溪山基地,至少应该切断溪山基地唯一的水源,即基地外围500米处的一条小河。就算不能切断,也可以将其污染(想想越军带来的化学营)。而在断水的情况下,仅靠空中运输几乎是不能保证部队用水的,到时候不用越军进攻,美军也很可能待不下去了!陆战队的另一位指挥官,克鲁拉克(Victor Krulak)将军则接着汤普金斯的话指出,越军若要夺取溪山基地,怎么就没有切断基地的水源,而且连地面电话线都没有切断?在这里,有人可能会问,莫非是越军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然不是,当时溪山基地主阵地有水源,但周边各个重要高地可还是孤立着的,得要直升机运输物资,当然也包括用水。一个参战越军军官在日记中就写到,看着山头上的敌人费时费力地用直升机运水的狼狈相,他就断定只要己方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试想,外围山头如此,那要是基地主阵地也被切断了水源了呢?这么简单的道理,越军应当不致于想不到。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战役都不是全然按照事先想好的计划进行的,因为战争充满了变数,尤其是高手间的较量。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将军们除了战前的庙算外,还特别注意战时的灵活机变。就拿中国战史上著名的四渡赤水来说,当初都认为毛主席用兵如神。其实,如果认真研读战史就会发现四渡赤水的过程非常复杂,多次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中间也不乏失利之役。但毛泽东及其战友们颇具应变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甚至不断地将想好的多个计划一一推翻,最终才摆脱了困境,从而留下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战争佳话。如果想通了这一点,那么“溪山之谜”也就不难解开了。
战役开始时,越军就以掩护和牵制为最主要的目标。他们之所以调集四个师的庞大兵力,一则是要把戏做大,否则无法实现掩护和牵制任务,因此得假戏真做;二则是为实现第二和第三目标准备条件,若情况许可便能顺势而为,一举拔除溪山这根“毒刺”并痛歼美军,再现奠边府的辉煌,也就是把假戏做真。这一谋划可谓精道,而且有很大的弹性,能得则得,不能则弃。这充分体现了武元甲等越军将领灵活老辣的指导方针。因此,越军最初的攻势虽然猛烈,但一度也不急着把美军往死里逼(这很可能就是不切断水源和地面电话线的原因),完成合围后便逐渐减缓。而在春节攻势第一阶段进入尾声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掩护和牵制任务结束了。此时,是否应该攻取溪山就成了摆在越军指挥官们面前的问题。当然,从后来的情况看,越军很可能还是决定再努一把力,以求能够拿下这个据点,所以越军调来了308师这样实力强大的生力军。之所以如此选择,大概是因为兵力已经在这里摆开了,打也打了这么久,如果轻易放弃,无论是从士气上,还是从战略利益上看都显得太可惜。也就是说,从这时开始,原先的二号目标“拔点”和三号目标“歼敌”逐渐上升为主要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越军在溪山的战役决心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不能简单认为其只是意在“拔点”或是仅仅意在“牵制”。
在实际战术应用上,越军也是比较灵活的。当发现美军实力超出事前的估计后,越军指挥部便重新启用奠边府的成功经验,转而以坑道进逼和持续炮击来不断对美军施压。这样,既可逐渐削弱溪山基地,同时又迫使美军为解救溪山而耗费更多人力物力。当然,战役中的越军指挥部一直在寻找取得更好战果的时机,也做过多次努力,比如在3月下旬发动的对机场的进攻。但这些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越军指挥官们也只能尊重现实。尤其是在溪山包围圈被打破(记住,是打破,也就是仅仅打了一个口子而已)后,越军再度调整部署,转而在溪山周围实施自己擅长的运动游击,进而给美军造成巨大压力。据美国史学家Ronald Spector所言,美军在飞马行动开始后的十周里,其损失的数目反倒是溪山被围期间美军损失数的两倍。美军虽然依然占据着溪山之“地”,但却已经失去了“势”,而越军就如一把大钳子,死死地卡住溪山,美军怎么也挣不脱。美国人原本是打算将溪山基地打造为“胡志明小道”上的“毒刺”,结果溪山却成了牵扯美军大量精力的“鸡肋”。到了这个地步,再考虑到溪山基地本身确实也有诸多不利于固守的劣势,则溪山的弃守也就是必然的了。从这方面来看,当初海军陆战队反对死守溪山还是颇有道理的。而越军的这种通过间接行动“造势”,最终达成“取地”的打法也颇有东方兵学的神韵。
回过头来再看越军的三大战役目标,除了歼灭美军有生力量(这里仅从人力考虑,尚未算美国人付出的沉重物资代价)这一项完成得不是很好外,其他两项目标还是很好地达成了。可以说,仅从战役层面来讲,越军在此战中赢了至少七成。这时候再去纠缠是否“再现奠边府”之类的话题反倒已经没多少意义了。而如果我们从战略层面上看,越军得到的恐怕比这还要多。在拔除溪山据点后,越军的“胡志明小道”更加通畅,而且他们还乘机在长山东麓修建了新的路段。相比于过去的西段道路,新的线路更直更短,运输起来更为便利。要知道,在1968年的激战后,南方的解放军部队一度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中,急需补充力量。此时“胡志明小道”运输效率的提高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越军是这场较量中真正的大赢家。事后,越南方面对参战部队进行了大规模表彰。有传言说,武元甲将军是因为溪山之战而失宠于越共中央,这无疑是缺乏道理的。在1968年的攻势里,溪山战役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层面上讲,其战果都是最大的。同顺化之战一样,溪山的惨烈战况同样给美国人的精神上造成了猛烈的一击,但顺化最后被美军夺回,而溪山则被越军夺得。对此,作为战役总指挥的武元甲如何会不赏反罚?事实上,反倒是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在战役还没结束时就被免了职。
在溪山战役后,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进入了一个艰难的僵持阶段,但此役的积极意义却是不可抹杀的。它正如胡志明主席所说的那样,“为更伟大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