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高中时,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名言警句”,作为激励学子斗志的成功学话语,它们就贴在教室的外墙上。不谙世事,只顾埋头背书的年轻人,大多没有时间去对它们进行严肃思考。偶尔,有时候也会有语文老师心血来潮,出一作文题目,题目就是某句名言警句,不过结果也总是敷衍了事,不了了之的。学生们要么找另外一些名言警句加以佐证,要么找一些故事背景加以堆砌,没有几个人会对它们做任何的批判性思考。长年累月,离开了校园,有了时间回顾过往匆忙的学生生活,庆幸自己可以不再看见这些丑陋的警句。之所以不愿再见,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莫名其妙,给人的启示、鼓励、导向不正确,还在于它们让整个校园像一个传销机构,所有人每天就活在这些像打了吗啡一样的亢奋环境里。
我想起来当时流行的几个词,概括当时的教育理念,至今还让我毛骨悚然,所谓的“封闭式教育”、“集训”、“题海战术”,等等。实际上,这些警句只是这些教育理念下面的某些微小的零部件而已。为这架膨大的机器服务的,还有灰白的教室,监狱一样的宿舍外墙,漠然没有表情的老师,以及乏味的运动进行曲,等等。
对于最近出现所谓的“吊瓶班”,我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很多人觉得,没有独立自由的批判性的思维,是这种教育带给学生最大的危害。而我认为,它真正的危害还不止于此,最恐怖的,某过于它给学生灌输的功利、世故的成功学观念。在一种竞争性的、你死我活的考试制度中,产生这些功利性的观念也是必然的。学生们比较的不是学习成绩,更谈不上学术上的突破,而是“我比你多了一分”、“我比你更是‘人上人’”,是人与人之间公开的、赤裸裸的相互攀比——它会让人确信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的、社会的等级,让人自觉地膜拜,让人自觉屈服,形成奴性或者趾高气扬的性格。
警句只是畸形教育的一个侧面,除了出现在外墙上,多少年之后,翻开过去的笔记本和书本,你可能还会发现,它们原来还被我们抄写在书本的扉页上,或者笔记本的封面上,又或者它们还被我们郑重其事地引用于各种作文里。千万别低估这些警句的危害,以及它们深入人心的程度。年少无知的少年最容易受其鼓动。新闻里经常报道各种无知少年,甚至有高学历的青年人受到各种传销组织的鼓动,如果大家想想这些年轻人就曾经活在类似的世界里,你就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了。
即使工作了这么些年,我还是经常会发现身边大量存在这样的年轻人:满口全是各种亢奋、激进的警句,像发了疯,一种想要把所有人都比下去,惟我独尊的样子。他们喜欢看的书籍也是各种厚黑、各种成功学。急功近利、对于作息、身体的极端控制,是他们的共有特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