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球化”时代的存在与兴衰带给我们的启示
杨明远
现在是讲全球化的时代。
有学者将“苏东”剧变以前,社会主义阵营存在的时代,称为“半球化”时代,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各占半个地球的时代。
“半球化”时代的存在与兴衰,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以下是笔者的愚见,供网友参考,并欢迎批评指正。
启示一、“半球化”是公有制成功的实例。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是有生命力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
1917年苏联建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球化”格局形成。
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成为了能与美国抗衡的世界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不仅从此站立起来了,还成为了第三世界的领导者。毛泽东时代(1949-1976)的中国、斯大林时代(1917-1953)的苏联,都是依靠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顶住了资产阶级的各种封锁、扼杀与破坏,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与人民生活提高等方面来讲,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与辉蝗成就!
目前,中国还有南街村、华西村、刘庒等上百个村社,他们坚持了集体所有制形式的公有制,都建成了劳动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
朝鲜、古巴,这两个人口虽不算多、国土面积也不算大的,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制裁的强大压力和艰难环境中,坚持数十年,保证了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发展,他们在人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享受公费保障,比我国现在都做得好。这也是公有制成功的例子。
“半球化”的格局,经历了几十年,足可证明,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是有生命力的,对劳动人民来讲,是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
启示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败,与共产党人是否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共产党人的领导者,是否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休戚相关。
在我构思拙作的时候,4月24日从网刊上,看到了一篇来自红旗文稿刊载的、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红的文章:《对苏联解体的另一种探索与求证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读书心得。
我是认同这样一种观点的:经济问题,并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背后是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弱化与废弛,以及干部培养和选拔标准的严重扭曲和异化。】
下面我抄录了该文的几个段落,供大家分析。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一书由两位美国人合作撰写。其中,大卫·科兹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姆赫斯分校的经济学教授,弗雷德·威尔则是常驻莫斯科的媒体人,两人都高度关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演变,并曾亲历1991年苏联解体的全过程,该书是两人长期观察、思考和研究的产物。】
【苏联解体之后,学界涌现了大量分析解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著作,其中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由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矛盾引发的经济崩溃导致了苏联解体。而该书的价值在于,它以独到的观察视角,并且以经济学意义上严格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得出了另外一种结论:苏联的解体,是因为它的体制“被它自己的大多数精英抛弃了”,“当许多原苏联党—国精英最终认识到不值得为这一政权制度奋斗并且放弃奋斗的时候,这一政权制度也就倒台了”。因此,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从根本上来讲,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更是意识形态领域“来自上层的革命”所导致的。】
【该书最初于1997年面世,当时赞同书中结论的人寥寥无几,因为把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经济崩溃的人占据着压倒性的多数,并且时间的长度尚且不足以让人们从更深刻的角度,对这一震撼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书的观点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这也是该书能够不断再版的重要原因。】
【“1950年的工业产值就超过了战前的水平。随后几十年,苏联经济一直增速迅猛”,在1928—1975年间,不考虑战争的因素,苏联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是良好的,并且运用政治手段实现了甚至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很难做到的“充分就业、个人经济有充分保障、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有效保障了政治稳定。】
【另一方面,苏联体制的弊端也很突出,……在政治体制上,等级森严、官僚气息和特权意识浓厚的精英统治模式使官员热衷于对上巴结讨好、依附投靠,在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中耗尽心机,对具体工作、对群众的愿望与需求知之甚少。并且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政治体制培养、选拔出来的高层领导干部不再是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的人,而只是一些政治投机分子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都是注重实际的,而不是执著于某种意识形态。他们之所以加入共产党,是因为入党对他们在职务上的提升有好处。他们受到激励,不是由于献身于某一意识形态,而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利”,而正是苏联“党—国精英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匮乏、怯懦和动摇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祸根。】
【苏联经济走向停滞的开端,正是勃涅日涅夫执政的后期】。
【苏联的政治权贵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已经放弃了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这些人虽然形式上还是共产党员,但实质上已经蜕变为与人民利益为敌的特权阶层,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则沦落为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正是在这些意识形态上已高度“去共产主义化”、“去社会主义化”的“党—国精英”的决策和领导下,苏联于经济停滞之后坐失了十年的改革良机,为后来的政权解体埋下了致命性的伏笔。】
【该书认为,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仓促出台改革政策,并且一开始就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戈尔巴乔夫掌权后的第一个重大变化不是发生在经济领域,而是发生在文化领域和个人权利自由的思想领域”,这就是所谓的“公开性”政策。“公开性”使苏联知识分子获得了表达的自由,也表现得最为激进和亲资本主义,因为这一群体中的很多人要么是被西方的虚假宣传误导,要么就是被西方的各种研究基金收买了,“对任何形式的社会主义信仰都在知识分子当中迅速地消失了”。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控制的媒体肆无忌惮地否定苏联的历史、丑化苏联的领导人、抹杀苏联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甚至连主流报刊都改旗易帜,成为西方意识形态对苏联发起猖狂进攻的帮凶。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态,任何头脑清醒的领导人都一定会拼尽全力扭转局势,但是,当作为党内第二把手的利加乔夫不断警告戈尔巴乔夫“媒体已落到反对社会主义的人的手中”的时候,戈氏的反应却是处之泰然、放任不管。这说明,在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心目中,对于意识形态斗争的警惕性已经丧失殆尽。】
【该书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归纳为“思想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依次递进的过程,也就是苏联的“党—国精英们”在意识形态上全面溃败和彻底转向的过程。“公开性”在苏联广大民众当中制造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时也进一步动摇了苏联“党—国精英们”本就不坚定的政治信念,使大量的高级干部从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出发,强化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同。由此,也就注定了苏联经济改革必然失败的命运。戈尔巴乔夫所任命的官员与专家以彻底的自由资本主义立场主导经济改革。他们公开宣称:“也许我们需要一个非共产党的政府,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劝说国家付出引进一个真正市场的代价。”连戈尔巴乔夫本人都声称,“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把国有企业转变成联合股份公司”,类似于休克疗法的“500天计划”要求迅速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1990年秋季后,私有化已经成了官方政策”。】
【该书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这种在自由主义思想主导下的、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背离的经济改革造成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危机,1990年到1991年,苏联出现了其建国史上的首次经济紧缩。因此,该书认为,把经济崩溃说成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倒果为因。真实的情况是,严重偏离社会主义路线的“经济改革导致了经济混乱,而经济混乱又反过来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改革事业”。在经济领域的一片混乱中,相当一部分“党—国精英们”利用手中的审批权大肆进行寻租,从事利润丰厚的出口贸易,很快形成了私人资本主义集团,其经济成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由这些人鼓吹和推动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会带给苏联体制致命一击。该书告诉我们,“党—国精英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一部分人,从怀疑改革很快就转变到以极大的热情拥护激进的改革——以资本主义来取代社会主义”。因此,苏联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必然导致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并直至宣布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前夕,苏联“党—国精英们”的政治信念已经彻底崩盘。“在苏联上层社会中几乎没有人支持社会主义制度”,资深的领导干部以一种彻底投机主义的立场解释他的信仰:“我当然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我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当97%的苏联公民选择保留国家的时候,“党—国精英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背离人民的意志,亲手埋葬了苏联政权。】
请大家注意几个时间点:
斯大林是1953年逝世的。苏联经济出现问题是1975年以后。可见斯大林留给苏联的是正资产。造成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问题的,与斯大林无关,而是去斯大林化的结果。
毛泽东是1976年去世的。毛泽东时代也是“半球化”中社会主义最欣欣向荣的阶段。
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紧接着前苏联也开始了改革开放,都转向了市场经济。“半球化”中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走向衰退。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倒向资本主义,中国全靣开始市场化,“半球化”才终结。
从中可以看出,“半球化”的出现、社会主义的欣欣向荣,是因为共产党人拥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一批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信仰的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政治路线决定以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共产党人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除了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外,选择好自己的领导人,更是关键所在。
,
启示三、要建设社会主义,共产党人必须带头斗私批修,在灵魂深处闹革命。
“人之初,性本善”。
人类出现之初,人性是善的,所以才有原始公社的出现和存在。在原始社会里,部落各成员们包括“部长”们,都能自觉遵守部落的公共秩序。
由于各个公社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相抵触的利益,因此,公社之间的冲突增多。在劳动力获得了价值以后,冲突中的俘虏就成了奴隶,于是产生了奴隶制度,有了奴隶社会。从此,就出现了剝削,人性中就有了恶。这种恶,经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私有制社会,一直延续至今。
人刚生下来,应该说也是善的。只是随着人的生长发育,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下,有的保持了善,有的接受了恶。
私是万恶之源。要除恶,必须斗私,抓好意识形态中的兴无灭资。让新生婴儿一来到人世间,就能够接受到善的熏陶,才有利于斗私除恶。
社会主义讲的是公有制,正是要扬善除恶,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抓斗私批修,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要闹革命,消除一切私心杂念,人人都能树立起天下为公的信念,一心为公,做到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
在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要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还必须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
启示四、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由于以下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1、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别于已经有千百年历史的其他社会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其他社会制度的剋星。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会遭遇到重重阻力和镇压,是需要通过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才能实现的。前苏联的建国,是经过十月革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也是经历过三年解放战争的;朝鲜、古巴、越南的建国,也是经过流血牺牲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有哪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将政权拱手相让,让无产阶级接管,而和平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2、社会主义要搞公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必然会遭遇到私有制下既得利益者及其集团的阻挠和破坏。
3、社会主义国家一旦出现,必将遭遇到国内外资产阶级的抵制、反抗和破坏,也会遭遇到世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集团,以各种各样的藉口和名目进行封锁和制裁,让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然后,又来指责社会主义就是贫穷落后。现在的古巴,还被美国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义所制裁。朝鲜也被美国冠以“邪恶轴心”而遭到封锁和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也被美国封锁、制裁了几十年吗!其实,至今都未完全解除禁令。
4、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是一种开创性的事业,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犯错误,因而走上弯路。
……
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的相互作用,使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会呈现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状态。“世界上的事物,因为都是矛盾着的,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它们的运动、发展,都是波浪式的”。(毛泽东)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艰难曲折、艰苦奋斗的过程。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然而,经过社会主义,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社会发展确凿不移的必然趋势,所以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辉灿烂的。
社会主义不仅可以“半球化”,社会主义的全球化,也终将有一天会来到的,人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2015年4月30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