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青年的心路
1
从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来看,农村人口仍然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尽管城镇化趋势很明显,尽管喊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但是,城乡差距的鸿沟却日益扩大。
如果不解决农村问题,那么,这就意味着,中国至少还有一半的人,生活得水深火热。
而来自于农村这片火热的土地的青年们,自然是最希望解决问题的人群之一。
阿大是其中之一。因为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从小我们都叫他阿大。
阿大曾经跟我说,出身农村的小孩子,有什么资格待到城市里去舒服,而不是回来努力改变咱家乡状况?
不过最近得知,阿大结婚了,还是个高官的女儿。
小时候在农村,特别期待着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那些住在城里的叔叔阿姨,会提着大包小包的零食回来,偶尔还会带一些新衣服、新文具。
小孩子们拿到这些东西可激动坏了,并不是说,这些东西有多么贵重,而是因为这些东西在我们村,乃至镇上都买不到。
拿到东西的小孩,顾不上把刚流出来的鼻涕抹掉,急匆匆地跑出去,找到几个玩在一起的小伙伴们,眉飞色舞地讲述着自己拿的新玩具。
那个时候,从我家经过的人,经常会听到奶声奶气的一句话,
——“这可是,城里的东西啊!”
而一般也就这个时候,刚上小学的阿大会走过来,站到我们中间,还是奶声奶气地说,以后一起努力让大家都住到城里去,不就好了嘛。
2
但过了几年,我们都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城市的满满恶意。
进城工作五年的叔叔,把海鲜塞给爸爸,说道,拿去吧别客气,这东西农村买不到的;
一家人围坐饭桌前时,嫁到城里的阿姨会连皱眉头,嫌弃地说,吃不完的菜就倒掉,哪有留到第二顿还吃的,乡下也要讲究干净嘛;
吃完饭家人聊起教育孩子的话题,城里的嫂子下了句断言,“农村小孩肯定比不过城里的,见识、能力各方面都要差很多”。
小孩们都似懂非懂,点点头,“嗯嗯,一定好好读书”。
大人们的脸上,虽然挂满了笑容,但是看上去却比哭还难看。
而阿大会很严肃地思考着,冷不丁就冒出一句,叔叔阿姨,你们不也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吗?
阿大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人都很高兴,摆了一桌酒席大家一起吃。
我跟阿大坐邻座,我问他,阿大,你大学毕业后想做什么工作啊?听说计算机很火,当个码农估计很赚钱的。
阿大仔细想了想,反问我道,你觉得城里好还是村里好?
我想都不用想,废话,当然城里好啊。
阿大循循善诱,可是,你作为农村人,喜欢听城里人说村里不好吗?你以后去了城里,是不是也要反过来说农村不行?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
阿大接着说,就算一时你自己逃掉了,你能确保子子孙孙都不在农村吗?没人管,没人问,就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让我想不到的是,阿大走上了仕途,娶了个高官的女儿。
我非常地不解,在微信上质问他,你忘了你的理想了吗?
人生走到这一步,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进入中产的生活,称得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接受自己平庸无奇的生活,辛苦地打点各种人际关系,熬过漫长的时光,当个一官半职的?
混的好的话,老了可以衣锦还乡,安度晚年;混得不好的话,恐怕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那样,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阿大叹了口气,说,那是个好女孩。
我在想他的后半句,应该是,“不过,我也在犹豫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3
全国每年那么多从农村这片热土出来的青年们,怀揣着最真挚的理想,融入到大城市里的茫茫人海中去。
跑业务、当码农、做营销、写文章……
但是毫无例外地,再也坚持不了当初的理想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起阿大曾经说,你知道么?在城市里找份好点的工作有多难么?没有可观的收入,令人尊敬的地位,什么都做不了!
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
而这样的困境,还迷惘了多少人。
要改变某种社会关系,如果从一开始在价值观、行为方式上,都顺从了原有那套框架,那么无论如何,个人的力量只会在与体系的冲突中,消磨殆尽。
这是现实的教训。
我们真正要去做的,不仅要在现有的框架内去推动事情的解决,更要去努力构建新型的社会关系。
在新的社会关系中,有新的人生观,新的价值观,新的行为方式。
每一个势单力薄的热血青年,都要经历这样的日子:去学习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去寻求能够共同奋斗的同志,去接近历史的创造者——辛勤的劳动人民,在这样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方向,把源自初心的朴素的理想,建设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事业。
毕竟,农村问题不过是这世界上千万种问题之一。
别问篝火为什么燃烧,先问黑暗和剥削还存不存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