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真理总是相对的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唯物论者”往往忽视“主观”的一面,往往把“我”剔除在外。我们所说的世界,其实是客观世界作用于我们主观世界,在我们主观世界上的反映——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离开我们主观世界的“纯”客观世界是什么样,我们无法描述。
*用不同的照相机拍出的照片是有差别的。黑白照相机拍出的照片是黑白的,彩色照相机拍出的照片是彩色的——但目前多还是平面的,如果用“3D”照相机,用它拍出的照片就是“立体的”(三维的)。“照片”是客观景物同“照相机”互动的结果。“照片”既不是客观景物本身,也不是照相机“自说自话”的结果。随着“照相机”的无限“升级”,“照片”也无限接近客观“景物”,但“照片”永远只是“照片”,只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所以,传统唯物论者的“绝对真理”是没有的,只有具体真理,只有具体的“照片”!
*螳螂虾拥有动物王国最复杂的眼睛,而且它的眼睛非常特别,能分辨几种类型的光线,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这种甲壳类动物有着非同寻常的视力,它的色觉(color vision)绝对比人类略胜一筹,能够分辨出12种颜色,探测出6种光震现象,能够通过眼睛的三个不同部位看物体。而且这种甲壳纲动物的视觉具有先天优势,能看见偏振光(polarized light),而据称目前除螳螂虾外还没有任何一种被人们所认识的动物能看见这种光线。因此它们的视角是多部位、多角度的视图。
*色盲人眼中的景物同正常人眼中的景物是有差别的; 蜻蜓复眼中的景物同人眼中的景物是有差别的; 螳螂虾眼中的景物同人眼中的景物也是有差别的,那么,究竟谁眼中的景物更接近真实的景物呢?——从不同的侧面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眼见为实”,我们“看”到的是真的吗?是真的!但“谁”更真呢?
*蚂蚁无法像哥伦布那样绕地球走一圈,牠也无法像人类那样同处在地球各处的同类交流信息,所以牠永远不会知道地球是圆的。当牠知道地球是个球的时候,牠就已经不再是蚂蚁了。同样,人类也不可能知道宇宙的“全貌”(假定有全貌的话)。
*世界是什么样的?不同的认知者,有不同的回答。蚂蚁永远不可能知道地球是圆的,因为牠不可能绕地球走一圈,牠也无法借助其他牠所能获知的信息得出地球是圆的这样的结论。我们人类就没有局限性吗?能彻底回答“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吗?否! 因为世界无限大,我们到不了;因为世界无限小,我们进不去;因为世界有无限的“过去”,也有无限的“将来”,我们陪不了。即便是我们到得了的地方,进得去的地方,陪得了的时候,我们所知晓的,也只是按照我们人类特有的方式反映着世界特殊的侧面。
*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主观和客观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一,认识(真理)总带有认识主体的“个性”(而且,只有具体的认识主体)。二,认识(真理)也总带有客观世界的“个性”(客观世界也总是具体的)。从这两方面来说,真理总是相对的。
*林彪“顶峰论”是一个极端——“绝对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一个极端——真理没有了“标准”,因为没有唯一的实践,只有具体的实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的实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