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网《一语惊坛》(9月26日)说得是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未来是青年人的,不是楼房的!
这句话究竟是一种高层认知,还是愤青发泄?我现在还没搞清楚。
楼房是不会与青年争夺未来的,剥夺青年人未来的,只有高不可攀的房价。因为在大中型城市,一套房子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普通人一辈子的总收入,也就是说,许多人即使奋斗一辈子不吃不喝,也挣不来一套楼房的钱。换句话说,就是一家人一辈子的奋斗,就抵几十吨钢筋水泥!
只是,钢筋水泥的价格并不高,高的是地价,是开发商的层层加码。房价为什么会高?因为政府的土地财政一直在搞!发改委官员李铁曾表示:“各级地方政府竞相开辟工业区,压低土地价格,赔钱搞招商引资,形成工业产业,来支撑政府的G D P和财政收入。这个成本要通过房地产开发、高额的土地出让金进行弥补。现在每届政府都要有新的政绩,结果城市摊子越来越大,基础设施、供给的成本大幅度增加。政府税收只能保财政、保吃饭,所以这些成本只能靠融资、卖地等方式偿还,而融资还得靠未来的土地出让金偿还。这就形成了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现在新区、新城不断扩展。”
他的话有两点说得很清楚。一点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开辟工业区的过程中,虽然也存在土地出让,但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赔钱搞招商引资”,这一块的收入只能今后通过税收的方式来实现。其城市扩大化的成本目前只有“通过房地产开发、高额的土地出让金进行弥补”,因此,百姓买房子的血汗钱并不是房子的自身价格,而是搭售了政府的私货,买一套房子,活生生被政府敲诈的钱可能占房价的大半。第二点,城镇化城市化摊子还要继续铺,“政府税收只能保财政、保吃饭”,那么,铺摊子的钱哪里来?只要继续靠“土地出让金”,而要使土地继续卖出好价钱,只有继续再炒高房价。李铁说,这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否则,不知将有多少地方政府将破产!地方政府搞土地开发融资的钱究竟是个什么数,估计谁也说不清。我们这里某个县就已背负250个亿,可这个县每年的财政收入才5---6个亿。
随便翻翻各地报纸,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地市,在年初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会议上,招商引资都已成为所部门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每个局、委、办都领受了当年的招商指标,市长、书记更成为招商的“领头羊”。只要强征来的地能换成钱,哪还能顾得了什么国法天理?为了抢地换钱,个别地区明里暗里已经出现征地中的侵犯民众利益的“黑社会行为”公安部立案,法院不受理,上访不接待。党要管党,要管好各级干部,让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政府呢?则是要管好社会,管好法制,管好公平,要为人民提供安全幸福的生存、生活环境。但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党政“齐抓共管”搞经济,搞招商引资,“市场化”几十年了,居然发展经济这个最应该交给市场的事情全部由党和政府担在肩上,居然是书记不管党、市长不理政,而是由他们亲自带队去“亲商”,去与资本家“勾肩搭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居然成为所有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变着法子去招商挣钱成为党政管理的核心工作,于是,资源滥采,环境污染,假冒伪劣,道德沦丧便再也无人问津,土地局成为卖国土的,环保局成为保污染的,渔政局成为批电捕船的,药监局成为搞药品投机倒把的,都已不在话下。
卖地卖红了眼的各级地方政府把这种疯狂暴行叫做“抢机遇,争率先”。 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外界对土地财政的诟病,另一方面却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难以割舍。事实上,土地财政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而言,是一个典型的“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土地财政以不断增加土地供给为前提,而在我国人地资源矛盾十分突出的国情下,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农用地转用数量。同时,土地财政以金融为媒介,将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和居民个人有机捆绑起来,如果该利益链条某一环节出现阻滞,就会引发各主体风险,进而又影响到社会稳定。此外,土地财政助推了地价、房价,其负担最终都转嫁到民众的身上,伤害了民众的利益。
我们不难算一笔账,现在,所有高价买地的主所买的都是70年的使用权,也就是说,只有到70年以后,这块地才可以再卖一次。我想问的是,按照现在地方政府的卖地速度,咱还有多少地可以卖70年?假如卖到50年的时候,所有的地都已卖了一遍的时候,那剩下的20年,地方政府靠什么过日子?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卖地财政,断子绝孙,违宪违法,民不聊生!这项恶政已经透支了政府所有的信誉,成为社会动荡的万恶之源,假如共产党还打着人民利益代表的旗号,该立即刹车了!
我真诚地希望,中央目前的“控房价”能动真格,但愿“中国的未来是青年人的,不是楼房的!”能成为高层的普遍认知,成为地方政府控制房价的真实行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