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治军思想除了将党支部建在连上,牢固树立党指挥枪的思想之外,在《论持久战》还提出了“尊重士兵,尊重人民”的思想。
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于是有各种的政策、方法、方式。离了这态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错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便决然弄不好。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这些原则要实行有效,都须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那些认为不是根本态度问题而是技术问题的人,实在是想错了,应该加以改正才对。
这些思想和曾国藩的思想《曾胡治兵语录》曾国藩的思想颇为接近,很容易迷惑人,让人觉得两者大约是一码事,其实完全不同。
如何解决官兵关系?
《曾胡治兵语录》曾国藩云:“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如果猛一看似乎很一样,但是实际不一样的。尊重士兵,固然有要爱士兵的意思,但是不是以士兵是独立的个体为前提的。尊重是尊重其人格,而人格之所以获得尊重的条件之一就是独立,如果不是独立,就不能获得尊重。曾国藩的带兵之法是达到了地主阶级治军的最高阶段。但是和尊重士兵依然不是一码事,依然是以地主阶级的利益和人际关系为前提的。感恩就要有人与人的依附关系,而尊重则不是。没有人的依附关系。这就必然更加发挥士兵的积极性和战斗力。而且尊重是态度,而曾国藩这里说不是态度,而是关系。是以父兄带子弟的关系带兵,可是父兄和子弟的关系就不是尊重,用他的观点来说就是“礼”,曾国藩说:“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之不可治哉!”而以礼治军就是别上下尊卑,这就不包含尊重了,也就是曾国藩这里说的“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可见,曾国藩的礼目的是在于威严,这里的威严当然是将官或者是将帅的威严,而不是小兵的威严,自然,小兵是没有威严的。因为你是下等人,是小兵卒,这就是说你和将帅不是平等的了。而尊重是必须平等的。如果从更久远的思想来源看,依据马克思的看法,法国共产主义者的思想特点就是追求公平。毛主席的观点有继承了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共产主义者追求公平的政治思想。而毛主席的治军思想之一,就是官兵平等,官兵平等则不是曾国藩的治军思想,他的思想最多也就到父兄带子弟的这层关系境界。其实,怎么可能都做到对士兵如子弟?根本还是靠发财来动员湘军,所以,很快,太平天国失败,作为太平天国对立面的湘军也就腐朽不堪再用了。
当然,尊重人民的思想而言是如此。我们还是看曾国藩的思想:“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不用多说爱民和尊重人民的观点也是不是一码事,只是似是而非的。自古都是大人小民的关系,爱民的背后依然是要维护这种关系的。但是尊重人民就完全不同了。尊重人民的背后自然是军民一致。
毛主席这里的思想本身就包含了消灭军阀思想的意思在里面。而爱民的思想却可以培养军阀,哪个军阀不打出自己 是爱民的幌子呢?湘军开头,延续到北洋的军阀正是在曾国藩的爱民的思想下逐渐兴立起来的。曾国藩的爱民思想,最后要了大清的命!这,不搞笑吗?蒋介石也尊崇曾国藩,只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军阀,是民国的大军阀而已。当然他的爱民就更是骗人的了。曾国藩的治军思想在蒋介石这里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的继承。其他的军阀也都是打出爱民的幌子来。
如果用现代的思想来理解爱民,那么就是必须得在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官民一致角度来理解。而如果做到下面提出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那么没有新的阶级关系是不行的。这就是必须至少得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关系出现,而且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更高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自然也就有更高级的阶级关系,是真正吻合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力量,也才可以建立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上的尊重士兵,尊重人民的态度。
当然,我们得说毛主席的这套办法,不是谁想学习就能学到的,有些办法就是让你抄作业也抄不了,因为你没有尊重士兵,尊重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