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从国际上来看,多数国家的高校不为硕士生提供住宿。储朝晖认为,提供住宿是高校的辅助功能,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下,高校为管理更加有效而提供住宿,而从高校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不提供住宿应该属于一种常态。(中国新闻网)
变化出现了,专家也辩解了,高校没有错,专家也很有理,那么究竟是哪儿出问题了?
专家的解释是跟国外接轨,然而国外高校不是第一天才那样,我们为什么过去不接轨,今天才想起来接轨?我们天天喊着不走邪路,可是一出邪招,就跟国外找理由。
国内国外情况不一样。国外本科阶段就开始普遍半工半读,而我们多数到了研究生还是纯学生,没有收入。国内研究生不是租房不能自理,而是没有那个经济能力。高校为所有全日制学生提供宿舍,实际是一种福利,以远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大学是公立大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国家免费的划拨用地、大量的投资补贴,来保证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放弃学业。如果这些做法变了,意味我们的办学宗旨也变了。
我国的多数重点大学都位于一二线城市,市场房租价格非常之高,白领都难以承受,更何况学生。
专家说着不提供住宿属于“常态”,但是看高校的做法,却是先从非全日制和专硕开刀。非全日制,尚可理解,其中有很多是属于在职的,能有收入支撑。而全日制专硕,很多就是从本科直接考上来的,一天没工作过,哪来的钱支付每月几千块的房租?可怜天下父母,要被啃得连渣都不剩。
可见在高校眼中,也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先把分数较低的非全和专硕给甩出去。并不是真的准备跟国外接轨,把住宿全盘社会化,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由:学生太多,宿舍不够用了,所以这个福利注定无法提供给所有学生了。那么给谁不给谁,比较公平的办法,还是拿成绩排队,成绩好的继续享受国家补贴,不够好的就得自己掏钱支持学业了。
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扩招,疯狂的扩招。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的步伐十分迅猛,而考研人数也与年递增。考研火爆的前因是大学扩招,从当年的天之骄子,到今天的人均有大学可上,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学生含金量下跌,每年一千万毕业,一多半找不到工作,只能通过考研来提升竞争力和拖延就业。很多名校的校园面积本来是非常大的,但是抵不过连年扩招,终于盛不下了。
大学不是义务教育,没必要因为考的人多就增加名额,除非你特想挣这笔学费。大学的目标本来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文凭发得太滥并不会增加高级人才的比例,而只能水涨船高让教育更卷,是不是读书的料都来考大学考研,念完了也白念,找不到工作。教育不是卖菜,你肯掏钱我就给你东西。完全市场化逻辑会毁掉初心和宗旨,造成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但是现在木已成舟,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大家知道根源就好了。作为高校,现在确实没有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拿成绩排队还算好的,大家别闹。高等教育的第一关本来就是筛选可造之材,好苗子各种补贴给上,奖学金拿上,次苗子只能自费上大学上研究生,未来就是这么个趋势。正如现在高中生人均都有大学上了,但不是所有大学都被认可,也就985/211等最优秀的一部分能顺利就业或深造,算算比例,比当年天之骄子也没高多少,这就是是社会分工中高级人才的正常比例。
所以面向个体的建议,要认清现实。学习上的努力要趁早,如果感觉此路不通,分流也要尽早,别等到沉没成本太高进退两难。将来的趋势就是后部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贵,还越来越水。最开始双非考研改换门庭还有点用,现在研究生也水了,这条路也慢慢堵了。研究生毕业送外卖的越来越多,何必走这七八年弯路?
建议广大学生和家长,别再被大学生的虚名蛊惑,价高质水,那是骗人都骗不了的东西。考大学就瞄准985、211、双一流等有含金量的学校,民办二本不如不念。如果中学阶段感觉无论如何也到不了这个水平,建议尽早转弯,转投多快好省的职业教育,现在还能优选行业赛道。有些职校毕业直接能当地铁员工、铁路职工、甚至飞机修理等等,又是大国企,收入也可以,远比你死磕书本七八年花几十万念个没人要的二本三本非全专硕最后只能入职美团要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